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毕万有后

相关人物
毕万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一〈闵公·传元年〉~88~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蔿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人物简介

维基
方万有,字如初,号奎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福建乡试第三十九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九十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十月授工科给事中,降休宁县丞,升徽州府推官、礼部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遂昌人,字似之。六岁丧母,事继母尽孝,居丧三年如一日。年十八补弟子员。应乡试时,主司命题曲意媚魏忠贤,遂投笔而出。弃青衿,放浪山水。博极群书,经史百家、内典丹经无不淹贯。建兑谷书院,会同志讲学,刊《纲目发明》行世。崇祯初颁行义仓,捐谷一百石以助。
万有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万有严,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7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國語辭典》:万有(萬有)  拼音:wàn yǒu
1.万物。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南朝梁。钟嵘〈诗品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
2.各种各样的都有。如万有文库。
分類:万有万物
《分类字锦》:万有千岁(万有千岁)
诗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分类:数目
《国语辞典》:万有引力(万有引力)  拼音:wàn yǒu yǐn lì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之间相互吸引之力,习称为「万有引力」,物理学上称为「重力」。牛顿发现此力的量值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而与其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漢語大詞典》:包罗万有(包羅萬有)
犹包罗万象。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他所关心的事,真是包罗万有。”
分類:包罗万象
《漢語大詞典》:有相
(1).谓有贵相。 汉 王充 论衡·命义:“犹 高祖 初起,相工入 丰 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北史·齐纪中·文宣帝:“﹝ 武明太后 ﹞及产,命之曰 侯尼于 , 鲜卑 言有相子也。” 唐 白居易 《自咏》:“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
(2).指有贵相的人。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阎庚》:“鬼云:‘ 庚 命贫,无位禄。’ 仁亶 问:‘何以致之?’鬼云:‘或绊得佳女,配之有相,当能得耳。’”
(3).佛教语。佛教主张万有皆空,心体本寂。称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为“有相”。相,指事物的形象状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一:“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 唐 姚合 《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唯师説始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何谓违宗?彼以物有如种极微也。而忌言人有菴摩罗识。因言无相者无有。詰之曰:如种极微有相不?则解矣。”
《漢語大詞典》:一切法
佛教称万有为一切法。亦称一切诸法。大智度论卷二:“復次一切法,略説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説法。此已摄一切法。”大智度论卷二七:“何等是一切法?所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 唐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漢語大詞典》:心量
(1).佛教语。集起万有的精神现象的总称。《坛经·般若品》:“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
(2).胸怀,心胸。 元 汪元亨 《朝天子·归隐》曲:“尘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麟凤网。”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诸公才学心量:“诸公才学心量之不能同,此亦可见。” 续范亭 《洛阳别定安》诗:“岂爱风尘苦,男儿重胆肝,一载如一日,使我心量宽。”
《漢語大詞典》:陀罗骠(陀羅驃)
佛教语。 印度 胜论派哲学说明宇宙万有的六原理(六谛,译为六句义)中的第一实句义,即水、火、风……九种。亦所谓万物皆有之本体。 章炳麟 《无神论》:“若云 耶和瓦 外本有质料,如 鞞世师 所谓陀罗驃者,则此质料固与 耶和瓦 对立。”
《國語辭典》:无中生有(無中生有)  拼音:wú zhōng shēng yǒu
道家指万有生于虚。语本《老子》第四○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多以无中生有指本无其事凭空造作。《水浒传》第三四回:「量花荣如何肯反背朝廷?实被刘高这厮无中生有,官报私仇。」《孤本元明杂剧。度黄龙。第一折》:「你两个无中生有,胡说了这一日,把我饿的来肝肠寸断,你还说嘴哩!」
《国语辞典》:四法界  拼音:sì fǎ jiè
中国佛教华严宗基本教义之一。谓对万有的四种认识层次。一、事法界,指一般凡夫把现象当作真实存在的认识层次;二、理法界,指见知现象都是条件组成,其实都是空性的认识层次;三、理事无碍法界,指由空理的见知,进而消融现象真实感的认识层次;四、事事无碍法界,指因空理的实證而体悟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含容,彼此之间没有障碍的认识层次。《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一:「统四法界为一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