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20,分108页显示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七毗尼
七重行树
七科道品
七珍万宝
七逆
七逆罪
七祖
华严宗七祖
禅宗七祖
日本所谓净土真宗七祖
七祖四师
七祖相承
七祖圣教
七财
七海
七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灭诤也。南山戒疏一上曰:「以七毗尼,用殄四诤。」
七重行树
【佛学大辞典】
(杂名)极乐国土之宝树也,行列七重。故曰七重之行树。阿弥陀经曰:「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七宝周匝围绕。」
七科道品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三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种,谓之七科道品。(参见: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三十七品,三十七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三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自誓三昧经曰:「善权随时,三十七品具足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能通义,品者品类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三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三、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生,皆无有我也。
〔二、四正勤〕,正谓不邪,勤谓不怠。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一切恶法,若已生者,当精勤一心决剔,令其永断除也。二、未生恶,令不生。谓一切恶法,若未生时,当精勤一心遮止,令其不复萌生也。三、未生善,令生。谓诸善法,若未生时,当精勤一心勇猛,令其发生也。四、已生善,令增长。谓诸善法,若已生者,当精勤一心修习,令其增长也。
〔三、四如意足〕,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四、五根〕,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五、五力〕,力即力用,谓能破恶成善也。一、信力,谓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也。二、精进力,谓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事也。三、念力,谓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四、定力,谓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也。五、慧力,谓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发真无漏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分别曰见惑,贪爱曰思惑也。真无漏者,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不漏落三界生死,异于初果等,故名真也。)
〔六、七觉分〕,觉即觉了,分即支分。谓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齐也。一、择觉分,谓拣择诸法之真伪也。二、精进觉分,谓修诸道法,无有间杂也。三、喜觉分,谓契悟真法,得欢喜也。四、除觉分,谓断除诸见烦恼也。五、舍觉分,谓舍离所见念著之境也。六、定觉分,谓觉了所发之禅定也。七、念觉分,谓思惟所修之道法也。
〔七、八正道〕,不邪曰正,能通曰道。一、正见,谓能见真理也。二、正思惟,谓心无邪念也。三、正语,谓言无虚妄也。四、正业,谓白净善业也。五、正命,谓依法乞食活命也。六、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间杂也。七、正念,谓专心忆念善法也。八、正定,谓一心住于真空之理也。
七珍万宝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七珍者,七种可珍重之宝也。与所谓七宝同。万宝者,指一切之财宝而言。
七逆
【佛学大辞典】
(名数)梵网经所说,一出佛身血,二杀父,三杀母,四杀和尚,五杀阿阇梨,六破羯磨转法轮僧,七杀圣人。见梵网经下。辅行二曰:「言五逆者: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出血。(中略)若大乘中加杀和尚,杀阿阇梨,以为七逆。」
【佛学常见辞汇】
七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摩僧及转法轮僧、杀圣人(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地上菩萨)。
七逆罪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七逆)。
七逆
【佛学大辞典】
(名数)梵网经所说,一出佛身血,二杀父,三杀母,四杀和尚,五杀阿阇梨,六破羯磨转法轮僧,七杀圣人。见梵网经下。辅行二曰:「言五逆者: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出血。(中略)若大乘中加杀和尚,杀阿阇梨,以为七逆。」
【佛学常见辞汇】
七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摩僧及转法轮僧、杀圣人(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地上菩萨)。
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宗禅宗有七祖。日本净土真宗亦有七祖。
华严宗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第一马鸣菩萨,第二龙树菩萨,第三支那之元祖帝心尊者杜顺,第四云华尊者智俨,第五贤首大师法藏,第六清凉大师澄观,第七圭峰大师宗密也。此七祖宋净源奉敕记之。见八宗纲要。
禅宗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传灯录谓初祖达磨至六祖慧能,以法及衣相传,自七祖以后不传衣。又,荷泽神会禅师于天宝四载入京,著显宗记,以订两宗,南能顿宗,北秀渐宗,师嗣六祖,禅宗推为七祖。杜甫诗曰:门求七祖禅。
日本所谓净土真宗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天亲菩萨,第三祖梁昙鸾和尚,第四祖唐道绰禅师,第五祖唐善导大师,第六祖横川之源信和尚,第七祖黑谷之源空上人也。此七祖为日本真宗开祖见真大师所自定。见正信偈。
七祖四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宗之相承也。(参见:七祖及四师)
七祖相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真宗之相承也。(参见:七祖)
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宗禅宗有七祖。日本净土真宗亦有七祖。
七祖圣教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集净土真宗七祖所撰述之论疏,名为七祖圣教。
七财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七法财,七圣财)
【佛学次第统编】
十诵律云七财,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 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
二、进财 进即精进,谓未能见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三、戒财 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身口意之非,止身口意之恶,以为成佛之资,故名戒财。
四、惭愧财 惭者惭天,愧者愧人,谓既能惭愧,则不造诸恶业,以为成佛之资,故名惭愧财。
五、闻财 闻为三慧之首,闻必能思,思必能修。谓若能闻佛声教,则开发妙解,如说而行,以为成佛之资,故名闻财。
六、舍财 舍即舍施,谓若能运平等心,无憎无爱,身命资财,随求即施,无所吝惜,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舍财。
七、定慧财 定慧即止观也。定则摄心不散,止诸妄念;慧则照了诸法,破诸邪见。以为成佛之资,故名定慧财。
【三藏法数】
(出十诵律并未曾有因缘经)
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
〔二、进财〕,进即精进。谓未能见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三、戒财〕,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身口意之非,止身口意之恶,以为成佛之资,故名戒财。
〔四、惭愧财〕,惭者,惭天。愧者,愧人。谓既能惭愧,则不造诸恶业,以为成佛之资,故名惭愧财。
〔五、闻财〕,闻为三慧之首,闻必能思,思必能修,谓若能闻佛声教,则开发妙解,如说而行,以为成佛之资,故名闻财。(三慧者,闻慧、思慧、修慧也。)
〔六、舍财〕,舍即舍施。谓若能运平等心,无憎、无爱,身命资财,随求给施,无所吝惜,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舍财。
〔七、定慧财〕,定慧即止观也。定则摄心不散,止诸妄念。慧则照了诸法,破诸邪见。以为成佛之资,故名定慧财。
七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海之中除咸海。寄归传四曰:「殊因类七海而无穷。」
【三藏法数】
(出法集名数经)
〔一、盐水海〕,金刚三昧经云:海有金刚轮随时转故,令大海水同一咸味,故名盐水海。
〔二、乳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乳,故名乳海。
〔三、酪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酪,故名酪海。
〔四、酥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酥,故名酥海。
〔五、蜜水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蜜,故名蜜水海。
〔六、吉祥草海〕,谓世有一海,生吉祥草,故名吉祥草海。
〔七、酒海〕,谓世有一海,其味如酒,故名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