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七佛药师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日本睿山四大法之一。视七佛为一体而供养之法也。百二十尊法曰:「次道场观,想地结上金刚墙之内有宝楼阁,阁中有八叶莲华,莲华台上有月轮,轮中有字,反成佛顶印,印变成药师如来,遍身放无数光明(七佛一体想可成之),圣众眷属围绕。」又有七佛各坛之法。
七佛药师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之异名。
七佛八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七佛者: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见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坚勇菩萨。
七佛通戒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毗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第二式诘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著。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第三毗舍罗婆佛偈(七十年中说一偈半):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第四拘楼孙佛偈(六十年中说二偈):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于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三十年中说一偈):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第六迦叶佛偈(二十年中但说一偈):「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第七释迦佛偈(十二年中但说一偈):「护口意法净,身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他人道。」又散见于四分律戒本,五分律戒本及法句经。所记虽略异,而原偈文之同一,则无疑。增一阿含经一曰:「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诸恶莫作云云。」即七佛中迦叶佛之偈(法句经原本第十二章第百八十三偈)也。法华玄义二,亦有「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云云。」
七佛赞呗伽陀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赞过去七佛及弥勒并有回向结赞,皆梵语也。
七佛父母姓字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增一阿含十不善品之别译也。
七佛名号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之略名。
七佛所说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之略名。
七佛药师五坛修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七佛药师法与五坛之修法也。五坛之修法者,设五坛场。中坛祀大圣不动明王,南方祀军荼利明王,北方祀金刚夜叉明王,东方祀降三世明王,西方祀大威德明王,祈祷之修法也。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晋代失译。说七佛八菩萨各神咒。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尊之仪轨也。
七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佛之略戒经也。附于四分律戒本之后。戒本后偈曰:「七佛为世尊,灭除诸结使,说此七戒经,诸缚得解脱。」
七灾难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七难)
【三藏法数】
(出仁王护国经)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五重现,是为日月失度难。
〔二、星宿失度难〕,谓二十八宿及金星、彗星、火星、水星、风星、刀星、南斗北斗等星,各各失其所缠之度,是为星宿失度难。(二十八宿者,角、亢、底、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也。)
〔三、灾火难〕,谓火灾起时,万姓烧尽,或鬼火、龙火、天火、山神火、人火、树木火、贼火,如是种种灾异,是为灾火难。
〔四、雨水变异难〕,谓阴阳不顺,大水漂没,冬雨,夏雪,冬行雷电,夏雨霜雹或雨赤黑等水,或雨土石沙砾,江河逆流,如是种种灾异,是为雨水变异难。
〔五、恶风难〕,谓大风起时,山河树木,一时吹坏,或黑风、赤风、青风、天风、地风、火风,如是种种灾异,是为恶风难。
〔六、亢阳难〕,亢,极也。谓天地亢阳炎火洞然,百草枯瘁,五谷不登,如是种种灾异,是为亢阳难。(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
〔七、恶贼难〕,谓四方贼来,侵扰境界,或内外贼起,火贼、水贼、风贼、鬼贼,百姓惊惶,刀兵竞起,如是种种灾异,是为恶贼难。
七见二疑二无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一遍行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十一遍使。(参见:十一遍使)
十一遍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遍行因之惑,七(参见:二疑二无明也。见六因)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七知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在涅槃会上,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具足梵行也。一、知法,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二、知义,知经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诠之义理。三、知时,知可修寂静,精进,舍定,供养佛师,布施,忍辱,般若等之时。四、知足,于饮食,衣药,行,住,坐,卧,知止足。五、知自,知悉自己之戒,多闻,慧,正念,善行等。六、知众,知分别刹利,婆罗门,居士,沙门之众而为应机之说法问答。七、知人尊卑,知信者不信者之别,又知自度他度之尊卑。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经云七知: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
一、知法 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
二、知义 知义者,谓知十二部经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诠之义理也。
三、知时 知时者,谓善知如是时中,任修寂静;如是时中,任修精进;如是时中,任修舍定;如是时中,任供养佛;如是时中,任供养师;如是时中,任修布施忍辱乃至般若等也。
四、知足 知足者,谓于饮食衣药行住坐卧睡寤语默之类,常知止足也。
五、知自 知自者,谓自知我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闻、如是舍、如是慧、如是正念,如是善行,皆悉明了也。
六、知众 知众者,谓知如是等,是刹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应知是众如是行来、如是坐起、如是说法、如是问答,皆悉明了也。
七、知人尊卑 知人尊卑者,人有二种,一者信,二者不信。信者为善人,知其为尊。不信者为恶人,知其为卑。又如二乘之人,但能自度,不能度人,知其为卑。若菩萨之人,不愿自度,但求他度。而能以慈悲之心,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则知其为尊也。
【三藏法数】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知义〕,知义者,谓知十二部经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诠之义理也。
〔三、知时〕,知时者,谓善知如是时中,任修寂静。如是时中,任修精进。如是时中,任修舍定。如是时中,任供养佛。如是时中,任供养师。如是时中,任修布施忍辱,乃至般若等也。(任者,堪也,当也。)
〔四、知足〕,知足者,谓于饮食、衣药、行、住、坐、卧、睡寤、语默之类,常知止足也。
〔五、知自〕,知自者,谓自知我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闻、如是舍、如是慧、如是正念、如是善行,皆悉明了也。
〔六、知众〕,知众者,谓知如是等是刹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应知是众,如是行来、如是坐起、如是说法、如是问答,皆悉明了也。(刹利,梵语具云刹帝利,华言田主,王种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七、知人尊卑〕,知人尊卑者,人有二种:一者信,二者不信。信者为善人,知其为尊。不信者为恶人,知其为卑。又如二乘之人,但能自度,不能度人,知其为卑。若菩萨之人,不愿自度,但求度他,而能以慈悲之心,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则知其为尊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