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化七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那邠化七子经之略名。
四七品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法华经也。法华经为八轴二十八品而成,故名。
白莲社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宋四明石芝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之高德,立莲社之七祖。始祖庐山辨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五祖新定台岩法师(少康),六祖永明智觉法师(延寿),七祖照庆圆净法师(省常)。见佛祖统纪二十六。
北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南三北七)
南三北七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虎丘山岌师之五教。二宗爱师之四时教。三定林柔次道场慧观之五时教,是皆南地之诸师,故云南三。一北地师之五时教。二菩提流支三藏之二教。三佛驮光统之四宗。四有师之五宗。五有人之六宗。六北地禅师之二大乘教。七北地禅师之一音教。皆北地之诸师,故谓之北七。见法华玄义十。
北斗七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贪狼星,二巨门星,三禄存星,四文曲星,五廉直星,六武曲星,七破军星。此七星在北方,成斗形,故曰北斗七星。尊星王之法,祈念此七星也。见北斗七星延命经。
北斗七星延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婆罗门僧到唐朝受持此经。
北斗七星护摩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一行撰。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大兴善寺阿阇梨述。
北方七曜众
【佛学大辞典】
(天名)以二十八宿分配四方,每一方配七宿。北方为胃娄奎壁室危虚七宿即胎藏界曼荼罗中之百药,爱财,适时,贤钩,和合,满者,阿湿毗你之七天也。
西天四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印度禅宗付法之祖师,即自摩诃迦叶至菩提达磨之二十八代也。与东土二三连结而呼之。
光明真言一明七印口决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僧梅尾所传之秘法也。(一)智拳印。(二)外缚五股印。(三)与愿施无畏印。为法报应三身之印明,以(四)宝生如来印。(五)无量寿如来印。(六)智拳印。(七)八叶莲华印。解之。载于心舟七刀印田一。其第四以下之印,最宜秘之,以除灭三毒者。是灭罪生善之根本故也。
七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与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有。故开之则为十四生,而各有中有生有,故为二十八有。预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润生七有即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有(即二十九有),(参见:润生)。【又】一地狱有。二傍生有。即畜生也。三饿鬼有。四天有。五人有。六业有。七中有。是数五趣之果(初分)与其因(第六)及五趣之方便也。见长阿含十报法经。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有、畜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十报法经)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畜生者,禽兽之类也。谓众生由过去愚痴之因,感现在畜生之果,因果不亡,故名畜生有。
〔三、饿鬼有〕,饿鬼者,常受饥饿也。谓众生由过去悭吝之因,感现在饥饿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饿鬼有。
〔四、天有〕,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也。谓众生由过去戒定之因,感现在快乐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天有。
〔五、人有〕,人者,忍也。于世违之境能安忍故。谓众生由过去戒善之因,感现在人伦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人有。
〔六、业有〕(亦名行有),业者,谓身口意所作善恶之业因,能招未来善恶之业果,因果不亡,故名业有。
〔七、中有〕,中有,亦名中阴。谓诸众生此身死后,识未托胎,现在所作善恶业因,必取当来善恶诸趣之果,因果不亡,故名中有。
七种自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有七种之性自性,性者即不变迁之义,此不变迁之性即为如来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即是万善聚集之因,是约于圣而论。故经曰:即三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二性自性,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性存于内,故名性自性。三相性自性,可见而分之,谓之相。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相现于外,故名相性自性。四大种性自性,大种者即地水火风四大之种子也。无处不在,故曰大。大种性自性者谓四大种各有自性也。大种原通于凡圣。今约于圣报而言,即此大种之性自性,是法性五阴之果也,是名大种性自性。五因性自性,因即以能生为义。前所證大种之果,必有所起之因,即是第一义因心也,是名因性自性。六缘性自性,缘即缘助也,證第一义自性之果德,虽由因心,然须假众之缘助而显成,是名缘性自性。七成性自性,成即成就也,因缘和合而成果也,即成就如来第一义之果德,故名成性自性。见楞伽经一。
地动七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将说法,而现地动,有七因。华严经疏六谓:「一为使诸魔怖,二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三为使放逸者生觉知,四为使众生警悟,觉了微妙法相,五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六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七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佛学常见辞汇】
佛欲说法时地动的七种原因,即为使诸魔怖、为使众生心不散乱、为使放逸者生觉知、为使众生觉悟微妙法相、为使众生观佛之说法遍一切智、为使根熟之众生得解脱、为使随顺而问正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令诸魔生怖〕,魔有多种,故曰诸魔。令生怖者,谓佛成道时,必须地动,令邪魔恐怖,而回正念也。
〔二、令众生心不散乱〕,令众生心不散乱者,谓佛欲说法时,必先地动,令诸众生恭敬严谨,心不散乱,而能信受也。
〔三、令放逸者生觉知〕,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
〔四、令众生知法相〕,令众生知法相者,谓佛说法,微妙难知,必先地动,普令一切众生,心生警悟,觉了诸法之相也。
〔五、令众生观说法处〕,令众生观说法处者,谓佛说法时,欲令十方世界统为一佛国土,必须地动,令诸众生得见说法殊胜之处也。
〔六、令成熟者得解脱〕,令成熟得解脱者,谓佛说法时,若有根缘成熟众生来闻正法,必须地动,令其觉悟而得解脱也。
〔七、令随顺问正义〕,令随顺问正义者,谓佛说法时,为诸众生不解正义,必须地动,令其警觉,随顺请问,各得开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