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4,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七声
七录
七路
七战
七六
七里濑
七车
七军
七变
七臣
七轴
七众
七门
天七
连七
《國語辭典》:七声(七聲)  拼音:qī shēng
音乐的七声,中国古时分为宫、商、角、徵、羽及变徵、变宫;西洋则分为Do、Re、Mi、Fa、Sol、La、Si 。也称为「七音」。
《漢語大詞典》:七录
(1).书名。是继 汉 刘歆 《七略》、 南朝 齐 王俭 《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 南朝 梁 阮孝绪 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 中国 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隋书·经籍志一:“ 普通 中,有处士 阮孝绪 沉静寡慾,篤好坟史,博采 宋 齐 已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七録》:一曰《经典録》,纪六艺;二曰《记传録》,纪史传;三曰《子兵録》,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録》,纪诗赋;五曰《技术録》,纪数术;六曰《佛録》;七曰《道録》。”
(2). 宋 代 福建 莆田 郑寅 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骈字类编》:七路
宋史神宗纪熙宁三年八月戊寅诏川峡福建广南七路官令转运司立格就注具为令
又大戴礼忿数者狱之所由生也距諌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堕怠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者事之所以不成也历者狱之所由生也君子入官除七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骈字类编》:七战(七战)
左传简子巡列曰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有马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 北史宇文述传述一日中七战皆捷败又左传宋殇公十一战疏七战公 宋师于菅
《骈字类编》:七六
金丹元奥集成九三二八算来只在姹女金翁七六十三穷得无过黄婆丁老
《漢語大詞典》:七里濑(七里瀨)
在 浙江省 桐庐县 南。两山夹峙, 东阳江 奔泻其间,水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名。北岸 富春山 ( 严陵山 )传说为 东汉 严光 ( 严子陵 )耕作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 李贤 注引 南朝 陈 顾野王 《舆地志》:“ 七里瀨 在 东阳江 下,与 严陵瀨 相接,有 严山 。” 唐 白居易 《新小滩》:“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 严陵 七里滩 。” 宋 梅尧臣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人传 七里滩 ,昔日来钓此。滩上水溅溅,滩下石齿齿。其人不可见,其事清且美。”
《骈字类编》:七车(七车)
益都耆旧传汉武帝时蜀张宽为侍中从祀甘泉至渭桥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长七尺上怪其异遣问之女曰帝后第七车知我已知宽在第七车对曰天星主祭祀者斋戒不洁则女人见
《漢語大詞典》:七军(七軍)
(1). 唐 代军队出征时,中军一军,左、右虞候各一军,左、右厢各二军,共七军。通典·兵一:“ 大唐 卫公 李靖 《兵法》曰:‘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
(2).泛指七支军队。《三国演义》第七四回:“遂加 于禁 为征南将军,加 庞德 为征西都先锋,大起七军,前往 樊城 。”
《骈字类编》:七变(七变)
黄庭内景经注见三五下经三洞品格神州七变七转洞
《漢語大詞典》:七臣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郑玄 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唐玄宗 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
(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 郭沫若 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
(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 李善 注:“七臣: 蔿国 、 边伯 、 詹父 、 子禽 、 祝跪 及 頽叔桃子 、 宾起 。”
《骈字类编》:七轴(七轴)
宋史郑起传时举子多尚诗赋惟起有文七轴歌诗尤清丽
《漢語大詞典》:七众(七衆)
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将信徒划分为七种。其中出家五种,在家二种,合称七众。大智度论卷十:“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餘五众是出家。”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七众攀号,哀踰青树。” 唐 道宣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序》:“以三归七众,制御情尘。”
《骈字类编》:七门(七门)
唐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瑶简被灵诰,持符开七门。
《骈字类编》:天七
易系辞见天一下降黄庭外景经天七地三回相守升 进退合乃久
《漢語大詞典》:连七(連七)
见“ 连七纸 ”。
《漢語大詞典》:连七纸(連七紙)
连史纸的一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禁地有异言异服及喧嚷犯禁者,得詰而责之,事大则开具连七纸手本,名曰事件,禀司礼监奏处。”亦省作“ 连七 ”。 明 屠隆 《考槃馀事·纸笺·国朝纸》:“ 永乐 中, 江西 西山 置官局造纸,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曰观音纸。”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纸扎章》:“笺印蜡花为绣缎,铂粘连七作金银。”
分類:连史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