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七遮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之七逆也。犯此七逆之一者,遮之不使受菩萨戒,故名遮罪。梵网经下曰:「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现身有七遮罪者,师不应与受戒。」
【佛学常见辞汇】
七种的遮罪,即在五逆罪之外,加上杀和尚和杀阿阇梨。因凡是犯了此七逆罪之一的人,便禁止他受菩萨戒,所以叫做遮罪。
【三藏法数】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佛足指,即破出血,后堕地狱。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提婆达兜,亦云提婆达多,华言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也。)
〔二、弑父〕,弑者,下杀上也。谓父者子之所天,即当竭力孝养,以报恩德,岂宜悖戾,妄加杀害。地藏经云: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是也。(无间地狱者,即阿鼻地狱也。)
〔三、弑母〕,谓母之恩德,不异于父,即当恭敬供养,以期报答,岂宜悖戾,妄加杀害。所以经云:犯者得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四、弑和尚〕,和尚,梵语邬波遮迦,于阗国翻为和尚,华言力生,即亲教师也。谓出家者因师之力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即当恭敬供养,以报其恩,岂宜悖戾,妄加杀害。若以恶心瞋心,而杀之者,得波罗夷罪。
〔五、弑阿阇黎〕,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言堪为后学之轨范,即得戒教授等师也。必当亲事恭敬供养,以报其恩,岂宜悖戾,妄加杀害。若以恶心瞋心而杀之者,得波罗夷罪。
〔六、破羯磨僧〕,梵语羯磨,华言作法。谓比丘俱集一处和合作法,若以恶心瞋心破之,令其不和合者,得波罗夷罪。(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七、弑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无法可学也。又名应供,谓应受人天供养也。即当恭敬供养,以种其福,岂宜悖戾,妄加杀害,若以恶心瞋心而杀之者,堕无间狱,求出无期。
七羯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治罚比丘之七种作法:一诃责,二摈出,三依止,四不至白家,五不见举,六不忏举,七恶见不舍举也。后三者谓之三举,举弃于僧外也。见行事钞上二。巴Kammava%ca%。
七摩怛里
【佛学大辞典】
(名数)Matr,阎罗王有七姊妹,称为七母,梵曰摩怛里。大日经疏五曰:「七摩怛里,此译云七母,皆女鬼也。」大日经义释七曰:「凡有七姊妹也:一名左问拿,二名娇吠哩,三名吠瑟拿微,四名娇么哩,五名印捺哩,六名劳捺哩,七名末罗呬弭。此七名皆是真言,今云莽怛哩毗药,则七母通名也。」
七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悉昙同。(参见:悉昙)
七坛炎魔天天供
【佛学大辞典】
(修法)设七处坛场,供养阎魔王之法会也。
七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睡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前贪之一,分为欲界之贪与上二界之贪,而为七随眠:一欲贪随眠(欲界之贪也),二瞋随眠,三有贪随眠(上二界之贪),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见俱舍论十九。
【三藏法数】
(亦名七使,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烦恼妄惑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以无明种子潜伏藏识,而能生起一切烦恼结业,故名随眠。又名七使者,使犹驱使也,由此妄惑,驱使心神,流转三界故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藏识者,即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随眠〕,贪者,引取无厌也。谓此贪欲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生一切贪染之欲,故名贪随眠。
〔二、瞋随眠〕,瞋者,忿怒不息也。谓此瞋恚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起一切粗重忿怒,故名瞋随眠。
〔三、爱随眠〕,爱者,于顺情境上爱著不舍也。谓此爱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爱欲,故名爱随眠。
〔四、慢随眠〕,慢者,恃己凌他也。谓慢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憍慢,故名慢随眠。
〔五、无明随眠〕,无明者,无所明了也。谓此无明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烦恼,故名无明随眠。
〔六、见随眠〕,见者,分别执取也。谓此分别妄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种种妄见,故名见随眠。
〔七、疑随眠〕,疑者,犹豫不决也。谓此疑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疑惑,故名疑随眠。
睡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恸,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五盖中,名为睡眠盖。于五欲中,谓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为性,障染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佛学常见辞汇】
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
【三藏法数】
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三藏法数】
睡眠者,谓人昏懵不惺,常乐睡眠,无所省察也。
七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苏漫多声之七转声也。又曰七例句。(参见:七转九例)
七声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七觉支也。涅槃经十一曰:「有七圣觉故名圣人。」(参见:七觉支)
七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为贤位,见道以后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谓之三贤位,四、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为七贤,皆称为加行位。别者前三位为三贤。后四位为四善根,或四加行位。今则对于后之七圣位,而总称七位为七贤位。(参见:四善根)。【又】有大乘之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曰:「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即通三贤与四善根(后之四)而为七贤。见玄义四下。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软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贤位,后四是四善根。2。指大乘的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日:「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四善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俱舍成实于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于十回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三宗,其行相各异。梵Kus/ala-mu%la。
【佛学大辞典】
(名数)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法也。(参见:加行位)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小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之后,接著须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之时,名为暖位;进而智慧增长,达于顶点,名为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移,名为忍位;更进而到达有漏智的最终点,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名为世第一法。3。指大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以佛觉为己心,如火欲燃,名为暖;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印持无所取之境,顺忍所无取之心识,名为忍(暖位以佛觉为己心,顶位以自心为佛境,忍位则觉于中道);由此更进,则迷觉两忘,中边不立,虽未至初地见道之出世间,然已到世间的最后边际,纵属有漏,但在世间已是第一,名世第一。在此大乘暖、顶、忍、世第一四位之中,前二位修四寻思观,观所取空,后二位修四如实智,观能所二取皆空。
七贤七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俱舍论二十五曰:「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四教仪三曰:「七圣位者: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得,五身證,六时解脱罗汉,七不时解脱罗汉。」止观三下曰:「若析法入空,有无二门所断三道,如毗昙所明七贤七圣四沙门果,成论所明二十七贤圣等,差别位次。」大乘义章十七本曰:「或分十四,如毗昙说,见谛道前说七方便(七贤),见谛道中信行法行,修道位中有信解脱及与见到,通前十一。阿那含中得灭定者名为身證,通前十二。无学位中说慧解脱及俱解脱,通前十四(七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为七贤。信行,法行(初果),信解,见得(第二果第三果),身證(第四向),慧解脱,俱解脱(第四果)之人为七圣。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贤位与圣位。七贤(参见:七贤)。七圣又名七士夫,或七大夫,或七圣人。俱舍论说:「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
七曜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日月与火水木金土五星也。宿曜经上曰:「夫七曜,日月五星也。其精上曜于天,其神下直于人,所以司善恶而主理吉凶也。其行一日一易,七日一周,周而复始。」宿曜经下列胡国波斯语天竺语之名。日曜太阳,胡名蜜Mihr,波斯名曜森勿Yek sumbad,天竺名阿弥底耶(二合)Aditya。月曜大阴,胡名莫Mah,波斯名娄祸森勿Douh sumbad,天竺名苏摩Soma。火曜荧惑,胡名云汉Vahra%m,波斯名势森勿Sch sumbad,天竺名盎哦啰迦An%ga%r!aka。水曜辰星,胡名咥Tir,波斯名掣森勿Ohehar sumbad,天竺名部陀Bubha。木曜岁星,胡名鹘勿Hur muzd,波斯名本森勿Penjsumbad,天竺名勿哩诃娑跛底Bshaspati。金曜太白,胡名那歇Na%hid,波斯名数森勿Sheshsnmbad,天竺名戌羯罗S!ukra。土曜镇星,胡名枳院Keva%n,波斯名翕森勿Haft sumbad,天竺名赊乃以室折罗Sanais/cara。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字部中七曜)
七曜供
【佛学大辞典】
(修法)祭供七曜之法也。有七曜攘灾决一卷,七曜星辰别行法一卷。
七转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识中末那识已下之七识,为自第八识转生之识,故对于第八识而谓之七转识。
【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那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
七转九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转,又曰七声,亦曰七例。依语尾之变化知体业等之差别者,谓之苏漫多声Sub-anta(名词),九例又名二九韵,丁彦多声Tin%-anta(动词),十八种之变化也。(参见:苏槃多)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之法相也。(参见: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