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辛七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陕人。其父守陕。有德于其民。遂家焉。七师童孺时。读佛经。辄能识其语之华梵。凡义理皆不待解释而喻。亲丧毁瘠柴立。州故有瓦窑七所。相去稍远。一日大恸。发狂竟遁去。家僮迹其后。见独端坐窑中。身出金色光明。灿然不可正视。家僮惊就问。略无言。惧而徙。窥别窑。则见七师如前状。于是遍窥七窑。皆无小异。未几而传其事者响应。陕人老幼敬之如神。晚薙落而姓名伯仲犹不易。故乡里亦因以呼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辛七师者。不显出家之号。时姓氏行次呼之既熟人耳。更无别召体焉。实陕人也。始为儿时。甚闻谨肃不尝狎弄。少即老成。其父为陕郡守。观七师之作为谓其母曰。是子非常儿孺。善宜护养之。年甫十岁迥知佛法可以宗尚。凡经卷冥然分其此华此梵。都不缘师教。及钟荼蓼陟屺之痛愈深。虽亲属劝勉益加柴毁。先是郡城南有瓦窑七所。一日哀号之际发狂遁去。其家僮辈蹑迹寻之。见其入窑灶中端坐。身有奇光灿若金色。家僮惊就问无言。惧而徒步。次窥一窑复见七师同前相状。如是历遍七窑。一一见其端坐发光。是以陕服之人重之若神。遇之罗拜焉。
神僧传·卷第九
辛七师。陕人。辛其姓也。始为儿时甚谨肃。未尝以狎弄为事。其父母俱异而怜之。十岁好浮图氏法。日阅佛书。自能辨梵音不由师教。其后父为陕郡守。先是郡南有瓦窑七所。及父卒辛七哀毁甚。一日发狂遁去。其家僮迹其所往至郡南。见辛七在一瓦窑中端坐。身有奇光璨然若炼金色。家僮惊异。次至窑。又见一辛七在焉。历是七窑俱有一辛七在中。繇是陕人呼为辛七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693?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周初,坐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炯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有《盈川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93? 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排行七,出身望族,然自称“吾少也贱”(《梓州官僚赞》)。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之累,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宋之问《秋莲赋序》)。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卒于官。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杨炯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炯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言律诗,以抒发追求边塞军功理想抱负为其特色,风格警劲豪放。诗集以四部丛刊影印10卷本《盈川集》(明童佩辑)为最通行,1980年中华书局排印。《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入2首。
唐诗汇评
杨炯(650-?),华阴(今属陕西)人。幼聪敏,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年仅十岁。上元三年制举及第,补校书郎。永淳元年为太子李哲府詹事司直,迁崇文馆学士。武后光宅元年,坐堂弟神让参与徐敬业讨武则天事,贬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秩满,选任盈川(今浙江衢县附近)令。卒官。杨炯擅长五言律诗,工致而得明澹之旨,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盈川集》三十卷,已佚。今《杨盈川集》十卷乃明童佩所辑。《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炯。华阴人。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俄迁詹事司直。武后时坐从祖弟神让犯逆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授盈川令。卒。中宗以旧僚追赠著作郎。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杨生神明内颖,卓起少年,词华秀朗,为时令慕,与子安之徒并称杰子,芝含三秀,凤耀四灵,岂不蔚然观美哉!其诗三十卷,不尽传,今传二卷。五言律体,长于他作,炯尝自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子安词赋翩翩,波翻云写,杨生好欺人,故有此语。文士信己,岂非珍其敝帚,自谓千金者哉!
张逊业《杨炯集序》
(炯)五言律工致而得明澹之旨,沈、宋肩偕。开元诸人去其纤丽,盖启之也。睹作差次之。
诗薮
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玉,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然长歌遂尔绝响。
唐音癸签
盈川视王微加澄汰,清骨明姿,居然大雅。
《诗源辨体》
五言自汉魏流至陈、隋,日益趋下,至武德、贞观,尚沿其流,永徽以后,五、杨、卢、骆则承其流而渐进矣。四子才力既大,风气复还,故虽律体未成,绮靡未革,时中多雄伟之语,唐人之气象风格始见。……然析而论之,王与卢、骆绮靡者尚多,杨篇什虽寡,而绮靡者少,短篇则尽成律矣。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说曰:“不然,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不减王。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意炯当时必多长篇大什,而零落至此,惜哉!
三唐诗品
古章残佚,不见本原,唯《西陵》一首,苍健立干,有任、范之体。律诗工对,其源盖出阴铿。才气无前,自谓“耻屉王后”,第藻浮于质,时有衰音。
《诗学渊源》
(炯)所为诗雄奇奔放,文质兼备,虽未逮卢之古雅、骆之蕴藉,以较子安,实为胜之。“卢前”“王后”,宜彼不为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扬州江都人,祖籍琅邪,字承烈。王玄宗弟。少贫狭,嗜学,遍览经史,尤工草隶。寓居寺中,清净自守,凡三十年。武则天时擢拜太子文学,累转秘书少监。性淡雅,以儒素见称,朝廷之士咸敬慕之。后坐废。卒于乡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承烈,排行七。郡望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少贫嗜学,客居僧坊,常佣力写佛经以自给。武后文明(684)时,徐敬业起兵,慕其高行,遣使征之,绍宗称疾固辞。后为大总管李孝逸所荐,召为太子文学。累进麟台少监,侍皇太子读书。性淡雅修饰,以儒素见称,当时公卿莫不慕悦其风。中宗神龙元年(705)坐与张易之有交往,废免,卒于家。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太平广记》卷二〇八、《书史会要》卷五。绍宗能诗文,亦善画,尤工草隶。《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
绍宗字承烈。扬州江都人。徐敬业起兵。高其行。以币劫之。不起。敬业怒。将杀之。赖唐之奇谏以免。事平。大总管李孝逸表其节。擢拜太子文学。累进秘书少监。坐与张易之交往废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22 【介绍】: 唐秦州上邽人。柔远子。武则天长安中为尚衣奉御。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窦怀贞等潜谋逆乱,玄宗将讨之,皎协赞谋议,以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出入卧内,宠赐无算。后为秘书监。坐事流钦州,道病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3—722 排行七,秦州上邽(今甘肃天水)人。武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中宗时,为润州长史。玄宗即位,召授殿中少监。以功进殿中监,封楚国公。迁太常卿,监修国史。开元五年(717)放归田里。久之,复起为秘书监。十年,因泄禁中语,配流钦州,病死途中。十五年,追赠泽州刺史。天宝七载(748),更赠吏部尚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卷九。皎善画鹰鸟,亦能诗。《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武后如意年(629)召见,令赋诗1首,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三、《唐诗纪事》卷七八。《全唐诗》收此诗。
全粤诗·卷一一
七岁女子(六八五 — ?),南海人。据《唐史遗事》载:武则天如意(六九二)中,南海贡女子,方七岁,则天令赋诗,皆应声而就。惜尔后默默无闻,良可惋叹。诗一首。
唐诗汇评
七岁女子,武后时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全唐诗》存诗一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误作唐暄。排行七。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东)人。玄宗开元间,娶张恭女为妻。开元十八年(730),因事入洛,梦其妻隔花泣而窥井,归而妻已卒。数年后,云与其妻冥会。有《唐晅手记》记其事。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三三二引《通幽记》。《全唐诗》存诗3首。又其妻张氏冥中答夫诗2首,当为唐晅代作,《全唐诗》作鬼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42 【介绍】: 唐晋阳人,后徙绛,字季淩。初仕冀州衡水主簿,以被诬构,愤而辞官。优游黄河南北,历十五年,补文安县尉。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好游历,与名士多有结交。工诗,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传世之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六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8—742 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谤,拂衣去官,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家居15年。开元二十年(732)前后,在蓟门与高适交游,高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诗。晚年出任文安县(今属河北)尉,以清白著称。天宝元年(742)卒于任所。之涣以边塞诗享盛名,曾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著名诗人唱和。有“旗亭画壁”之传说(见薛用弱《集异记》)。生平散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及《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等。《全唐诗》仅存绝句6首,皆为佳作,尤以《凉州词》、《登鹳雀楼》(《国秀集》署为朱斌所作)两首最为脍炙人口。
唐诗汇评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徙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幼聪颖,弱冠能文。开元中,以门荫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因遭诬构,拂衣去官归,优游十五年,足迹遍大河南北。开元末,从亲友之劝,复出仕,补文安郡文安县尉,遘疾,卒于官。《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温公续诗话
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涣、畅当诗。畅诗曰:“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人者,皆当时贤士所不数,如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
唐诗纪事
之涣,并州人,与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人。乐天作《滁州刺史郑昈墓志》云:“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连唱迭和,名动一时。”
唐才子传
之涣,蓟。人。少有侠气,所从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中折节攻文,十年名誉自振。耻困场屋,遂交谒名公。为诗情致雅畅,得齐梁之风。每有作,乐工辄取以被声律。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摩诘、少伯、太白三家鼎足而立,美不胜收。王之涣独以“黄河远上”一篇当之,彼不厌其多、此不愧其少,町谓拔戟自成一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之涣“黄河远上”之外,五言如《送别》及《鹳雀楼》二篇,亦当入旗亭之画。
管世铭《读书偶得三十四则》
或谓王之涣“黄河远上”一篇之外,何不多见?余应之曰:神来之作,即作者亦不能有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排行第七。蔡希周弟。玄宗开元十二年登进士第。历官渭南尉。天宝七载任洛阳尉。十五载任司勋郎中。官至金部郎中。能诗,工草隶。殷璠称其诗“词句清迥,情理绵密”,收入《丹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七,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兄希逸、希周皆能诗。进士及第,任缑氏主簿、渭南尉。玄宗天宝年间,历仕洛阳尉、司勋员外郎、金部、司勋郎中。事迹散见窦{自豕}《述书赋》注、蔡希综《法书论》、《元和姓纂》卷八。希寂有诗名,工草、隶,颇为时人所称。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评曰:“希寂词句清迥,情理绵密。”(《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吟窗杂录》尚有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号陈七子。排行七。德宗贞元间至褒城,年约50余,多变化之术。因狂醉市中而入狱,不食而死。弃之郊外,旋还家,复至市中。柳仲郢、周墀、高骈等皆礼重之。僖宗中和五年(885)至长安,曾寄诗与宦官田令孜。后卒于家。其后复有人云在长安见之。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五二引《仙传拾遗》。《全唐诗》存断句2。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排行第七。豪放倜傥,落魄半生,年四十尚无禄位。尝从军为掌书记,与军帅不和,拂衣而归。玄宗天宝初,曾为执戟。工诗,尤擅五律,颇负时名。唐玄宗退居西内时,常吟其《咏木老人》诗以遣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七,豪放倜傥,半生落魄,40岁尚无禄位。尝从军,为掌书记,因与军帅不和,拂衣而归。玄宗天宝初曾官执戟。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九。锽与李颀、岑参、钱起友善,擅长五律,其诗妍艳,当时颇负盛名,令狐楚选其诗十首入《御览诗》。唐明皇晚年退居西内时,常咏其《咏木老人》诗以遣愁。《全唐诗》存梁锽诗15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梁锽,生卒年里贯均未详,落魄半生,年四十尚未入仕。天宝初,曾官执戟。又曾从军掌书记,因与主帅不相得,拂衣归。与李颀、岑参、钱起友善。《国秀集》、《元和御览诗》均曾选录其诗。《全唐诗》存诗十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5或约717—770 【介绍】: 唐荆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棘阳。岑文本曾孙。玄宗天宝初进士。曾入高仙芝幕,任掌书记,至安西、武威;又入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出为嘉州刺史。后客死于成都。工诗,多写边塞风光,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一说715—769 排行二十七,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而参早岁已陷孤贫。玄宗天宝五载(746)登进士第(杜确《岑嘉州集序》云天宝三载及第,与行年不合,“三”应为“五”之误),任右内率兵曹参军。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府掌书记、节度判官。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證》。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雄奇豪纵,尤善描写边地风貌与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为“盛唐气象”在边塞诗中之反映。元辛文房称“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诗格尤高,唐兴罕见此作”(《唐才子传》卷三)。七言歌行尤为擅长,清施补华云:“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岘佣说诗》)其五言山水诗则清峻奇逸,时人将其与南朝诗人吴均、何逊相比(见杜确《岑嘉州集序》)。诗集通行者为《四部丛刊》本《岑嘉州诗》,校注本有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全唐诗》存岑参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
唐诗汇评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官至宰辅。幼丧父,孤贫,笃学。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入安西高仙芝幕,充节度掌书记。返长安,与杜甫、高运等唱和。十三载,复入安西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迁右补阙,后历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大子中允、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虞部库部郎中等职。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镇蜀,表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在幕府。大历三年七月,罢嘉州任东归,阻兵,流寓成都,遂终于蜀。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八
参。南阳人。天宝三年进士。累官右补阙。改起居郎。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御史领幕职。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巧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
周紫芝《书岑参诗集后》
参诗清丽有思,殊复可喜。观少陵所谓“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之句,则亦可以得其为人之大略矣。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犍为,既画公象斋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馀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
《后村诗话续编》
岑参、贾至辈句律多出于鲍,然去康乐地位尚远。
《骚坛秘语》
突兀万仞则不用过句,陟顿便说他事,岑参专高此法。
《吟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唐才子传
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寒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咏。
《唐诗品》
嘉州诗一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亦造奇,持意方严,竟鲜落韵。五言古诗从子建以上,方足联肩。古人浑厚,嘉州稍多瘦语,此其所不迨亦一间耳。其他乃不尽人意。要之,孤峰插天,凌拔霄汉,时华润近人之态,终然一短。
《批点唐音》
五言豪整,至于姿态,当远让卫、孟。
《艺苑卮言》
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选》体时时入古、岑尤陡健;歌行磊落奇俊,高一起一伏,取是而已,尤为正宗。五言近体,高、岑俱不能佳;七言,岑稍浓厚。
诗薮
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俳偶,然音节与唐律迥不同。唐人李、杜外,惟嘉州最合。襄阳、常侍虽意调高远,至音节,时入近体矣。
诗薮
常侍五言古,深婉有致,而格调音节,时有参差。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质力造诣,皆出高上。然高黯淡之内,古意犹存;岑英发之中,唐体大著。
诗薮
高、岑井工起语,岑尤奇峭,然拟之宣城,格愈下矣。
诗薮
高气骨不逮嘉州,孟材具远输摩诘,然并驱者,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澹自得,其格调一也。
诗薮
嘉州格调严整,音节宏亮,而集中排律甚稀。
诗镜总论
岑参好为巧句,真不足而巧济之,以此知其深浅矣。故曰:“大巧若拙”。
唐音癸签
岑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
诗谱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诗源辨体》
盛唐五吉律,惟岑嘉州用字之间有涉新巧者,如“孤灯然客梦,寒件掏乡愁”,“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大约不过数联。然高、岑所贵,气象不同,学者不得其气象,而徒法其新巧,则终为晚唐矣。
《近体秋阳》
参集诗虽不多,然篇皆峭倬,精思矗起,必迥不同于人,岂惟达夫不中比拟,即一时王、孟诸作手,要之总非其伦。乃千古以高岑称,何其冤也。
《古欢堂杂著》
嘉州(五律)句琢字雕,刻意锻炼。
《唐诗别裁》
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寒。
《唐诗别裁》
嘉州五言,多激壮之音。
《茧斋诗谈》
予读嘉州全集,爱其峭茜苍秀,如对终南、太华。其近体略逊古诗。
石洲诗话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风会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变出杜公矣。
北江诗话
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如《游终南山诗》:“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紫阁云,西入白阁松。”余尝以己巳春夏之际,独游终南山紫、白二阁,遇急雨,回憩草堂寺,时原空如沸,山势欲颓,急雨劈门,怒雷奔谷,而后知岑之诗奇矣。又尝以己未冬杪,谪戍出关,祁连雪山,日在马首,又昼夜行戈壁中,沙石吓人,没及髁膝。而后知岑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云奇而实确也。大抵读古人之诗,又必身亲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七绝)王、李以外,岑嘉州独推高步。唯去乐府意渐远。
三唐诗品
五言源出千吴、何,叠藻绵联,掞张典雅,如五丝织锦,裁缝灭迹。七言出没纵横,翱翔孤秀,振音中律,行气如虹,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浏亮,令人神往心倾。边塞萧条,吹笳声裂,刘越石幽燕之气,自当擅绝一场,而格律谨遒,贵在放而不野。律体温如,亦兼绵丽;绝句犹七言本色,而神韵弥深。
《诗学渊源》
其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人比之吴均、何逊,盖就其律诗言也,时亦谓之“嘉州体”。至古诗、歌行,间亦有气实声壮之作;《走马川》诗三句一转,亦为创作。
《唐宋诗举要》
吴曰:盛唐古风,李、杜以外,右丞、嘉州其杰出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 【介绍】: 名或作晔。唐邓州穰人,字云卿。开元间进士。少嗜学,善属文。履操清直,性孝悌。仕途蹇踬,屡经贬谪。德宗建中初,累官秘书少监。与殷寅、颜真卿、柳芳、陆据、萧颖士、李华、邵轸友善,时有“殷、颜、柳、陆、萧、李、邵、赵”之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3 字云卿,排行七,郡望天水(今属甘肃),邓州穰(今河南邓州)人。一作赵晔,误。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补太子正字,授大理评事,调雷泽、河东丞。天宝末为陈留支使。安禄山陷郡,没于贼。肃宗乾元初,贬泉州晋江尉,福建观察使李承昭奏为判官,兼监察御史。入迁膳部、比部员外郎。代宗大历间,历仕祠部、膳部、仓部郎中。德宗建中初,迁秘书少监,四年(783),泾原兵变,骅避地山谷,病死,赠华州刺史。生平见《旧唐书》本传。与殷寅、颜真卿等人友善,时人语曰:“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与晁衡有交往,尝作《送晁补阙归日本国》。《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宝六年进士。累官至秘书监。与韩洄、元琇、李衡等皆出于刘晏门下。德宗贞元以后,相继掌天下财利。历汴东两税使,诸道盐铁等使,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诗。与兄包何齐名,时称二包,又与父、兄号三包。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92 字幼正,排行七,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父融,有文名。佶于玄宗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天宝末避地江南。代宗广德中至大历初入刘晏转运幕。大历中历官度支郎中、谏议大夫知制诰,十二年(777)坐与元载善贬岭南。十四年起为江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780)权领转运盐铁使,历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盐铁使。贞元元年(785)入为刑部侍郎,改国子祭酒,二年知贡举。转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八年五月卒。生平见权德舆《祭故秘书包监文》、《新唐书·刘晏传》附、《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四〇。佶有诗名,与兄何并称二包,与李纾并称包李。权德舆称其诗:“雅韵超俗,清机入冥。立言大旨,为纲为纪。行中文质,不俚不俗。”(《祭故秘书包监文》)《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包佶(约727—792),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开元诗人包融之子,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曾为转运使刘晏判官。大历中,累迁至谏议大夫。十二年,坐与元载厚善贬岭南。建中初,复授江州刺史,权领江淮盐铁转运。入为户部郎中,仍权领盐铁。三年,为右庶子、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贞元初,官刑部侍郎,迁国子祭酒,兼知贞元二年贡举。官终秘书监。佶与兄包何均能诗,时称“二包”。有集,梁肃为之序,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秘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擢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轮也。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
《唐诗品》
秘书心惊深郁,姿态深宏,五言排律可谓中唐作者,其他小诗,未见融悟。至如风雨乐章,开合感变,亦谐阴吕。少与兄何齐名,自予观之,卫有武公,鲁人不复称哲昆矣。
唐音癸签
大历诗家,包佶最有功名。德宗西狩日,佶领租庸盐铁,间道遣贡行在,王室赖以纾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狄道人,字仲舒。李希言子。性通达,善恢谐,以放达蕴藉称。初拜秘书省校书郎,大历初改中书舍人。德宗时,由礼部侍郎选为同州刺史,擢兵部侍郎、高邑伯。进吏部侍郎,年六十二卒,赠礼部尚书。奉诏为《兴元纪功述》及郊庙乐章,论撰甚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1—792 字仲舒,排行十七,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李纵之弟。玄宗天宝末任校书郎,肃宗至德初避地苏州。代宗广德元年(763)任左补阙,大历中累迁中书舍人。德宗建中元年(780)任虢州刺史,三年任礼部侍郎,四年知贡举。兴元元年(784)任兵部侍郎,封高邑伯。贞元六年(790)改吏部侍郎,八年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纾有文名,为李华所知,与包佶并称“包李”。贞元四年(788)德宗与群臣唱和,纾诗列为上等。刘禹锡称其诗为“高韵”(《董氏武陵集序》)。《全唐诗》存诗13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十七,河间(今属河北)人。代宗大历三年(768)至七年间曾任广州录事。德宗建中中摄洛阳尉,兴元元年(784)至贞元初任缑氏尉。贞元中官至左补阙。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韦应物《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卢纶《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与韦应物交善,唱酬颇多。《全唐诗》存诗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