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早秋
初秋。 唐 王勃 《秋江送别》诗之一:“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唐 雍陶 《咏双白鹭》:“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分類:初秋七月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國語辭典》:中元  拼音:zhōng yuán
农历七月十五日。本来是道教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之诞辰。因地官大帝掌管赦管,因此,道教会在这一天举行普渡,祈请为亡灵赦罪。佛教传入后,又以此日为「盂兰盆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因此,民间盛行为死去的亲人举行超渡法事,以消灾祈福,化解怨气。也称为「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國語辭典》:及瓜  拼音:jí guā
1.瓜熟的时节。指约定的时间。唐。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2.女子年满十六岁。泛指成年。
《國語辭典》:初秋  拼音:chū qiū
秋季的第一个月,阴历七月。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
《國語辭典》:尝新(嘗新)  拼音:cháng xīn
1.古代于孟秋时,天子以新收成的五谷,进献于寝庙,称为「尝新」。《礼记。月令》:「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馀千五十。」
2.品尝应时的新鲜食品。唐。王建〈宫词〉一○○首之四:「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西游记》第五回:「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
《國語辭典》:孟秋  拼音:mèng qiū
秋季第一个月分。即农历七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
《國語辭典》:大暑  拼音:dà shǔ
1.极热的天气。《山海经。大荒西经》:「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2.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漢語大詞典》:上秋
孟秋。指农历七月。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又言自二月以来,令各具精甲壮马,将以上秋南寇。” 胡三省 注:“上秋,谓七月。”
分類:农历七月
《國語辭典》:瓜时(瓜時)  拼音:guā shí
任期届满之日。参见「瓜代」条。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初筮民曹姑小试,骎骎相及瓜时。」
《國語辭典》:瓜代  拼音:guā dài
本指瓜熟时赴戍,来年瓜熟时再派人接替。语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后比喻工作期满,换人接替。《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适逢瓜代回国,到京覆命。」
《國語辭典》:七七  拼音: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恸,如亲父一般,殡殓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也称为「断七」、「尽七」。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天上牛郎织女于这晚相会,后世以此日为情人节。此日妇女往往会陈瓜果、穿七孔针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艺。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
《国语辞典》:间阔(间阔)  拼音:jiàn kuò
1.久不相见。宋。汪藻〈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之五:「人言间阔者,一日如三秋。」
2.相距遥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有意诉衷肠,争奈母亲侧坐,成抛躲,咫尺间如间阔。」
《漢語大詞典》:一夏
(1).一个夏季。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其遭若 尧 、 汤 之水旱,犹一冬一夏也。” 宋 戴复古 《织妇叹》诗:“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漢語大詞典》:夏中
(1).犹夏季。 晋 王羲之 《谢仁祖帖》:“忽然夏中感怀,冷冷不适。足下復何似,耿耿。” 唐 戴叔伦 《送裴判官回湖南》诗:“莫怕南风且尽欢, 湘 山多雨夏中寒。”宋书·庾炳之传:“ 刘雍 自谓得其力助,事之如父,夏中进甘蔗,若新发於州。”
(2).佛教语。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即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