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秋  拼音:sān qiū
1.三年。《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秋天。因秋天分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称为「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3.深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唐。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國語辭典》:凉月(涼月)  拼音:liáng yuè
1.秋月。南朝齐。王融游仙〉诗五首之三:「璧门凉月举,珠殿秋风回。」唐。戴叔伦 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2.阴历七月。《事物异名录。卷二。岁时部。七月》:「梁元帝纂要,七月曰:首秋、初秋、上秋、肇秋、兰秋、凉月。」
分類:七月秋月
《國語辭典》:新凉(新涼)  拼音:xīn liáng
新秋凉爽的天气。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宋。朱松寄陈陷元〉诗:「新凉宜灯火,永夜勘书帙。」
《國語辭典》:新秋  拼音:xīn qiū
初秋。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八:「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唐。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诗:「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分類:初秋七月
《國語辭典》:霜月  拼音:shuāng yuè
1.称农历七月为「霜月」。即《尔雅。释天》之「相月」。
2.霜夜的寒月。南朝齐。谢朓同羁夜集〉诗:「霜月始流砌,寒蛸早吟隙。」
《国语辞典》:灯下(灯下)  拼音:dēng xià
在灯光底下。唐。卢纶〈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诗:「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宋史。卷二六二。张铸传》:「铸美姿仪,善笔札,老能灯下细书如蝇头。」也作「灯前」。
《國語辭典》:蒲柳  拼音:pú liǔ
1.水杨的别名。参见「水杨」条。
2.比喻体质衰弱或身分低微的人。如:「他身如蒲柳,常常生病。」
《国语辞典》:入秋  拼音:rù qiū
时序进入秋季。如:「时序虽已入秋,气温仍居高不下。」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天上牛郎织女于这晚相会,后世以此日为情人节。此日妇女往往会陈瓜果、穿七孔针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艺。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早秋
初秋。 唐 王勃 《秋江送别》诗之一:“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唐 雍陶 《咏双白鹭》:“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分類:初秋七月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國語辭典》:中元  拼音:zhōng yuán
农历七月十五日。本来是道教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之诞辰。因地官大帝掌管赦管,因此,道教会在这一天举行普渡,祈请为亡灵赦罪。佛教传入后,又以此日为「盂兰盆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因此,民间盛行为死去的亲人举行超渡法事,以消灾祈福,化解怨气。也称为「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國語辭典》:及瓜  拼音:jí guā
1.瓜熟的时节。指约定的时间。唐。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2.女子年满十六岁。泛指成年。
《國語辭典》:初秋  拼音:chū qiū
秋季的第一个月,阴历七月。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