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七情  拼音:qī qíng
1.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宋。苏轼〈睡乡记〉:「昏然不生七情,茫然不交万事。」
2.中医上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精神状态,为内伤病因。
《國語辭典》:七情六欲  拼音:qī qíng liù yù
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感。六欲,指从眼、耳、鼻、舌、身、意(意念)产生的六种欲望。七情六欲总称人的情感和欲望。如:「人都有七情六欲。」
《國語辭典》:七情六欲(七情六慾)  拼音:qī qíng liù yù
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镜花缘》第七回:「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分类字锦》:美动七情(美动七情)
韩偓香奁集序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
分类:
《國語辭典》:内伤(內傷)  拼音:nèi shāng
1.中医指因身心过劳、饮食不适及七情六欲所导致的病症,相对于外感而言。《汉书。卷三○。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2.在伤科学上指跌、仆、捶、击等导致内脏、气、血、经络损伤。相对于外伤而言。
3.心中悲痛。《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传》:「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唐。杜甫入衡州〉诗:「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
《漢語大詞典》:七兵
(1).七兵尚书的省称。北史·崔亮传:“转都官尚书,又转七兵,领廷尉卿,加散骑常侍。”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以右卫将军 宋弁 兼祠尚书,摄七兵事以佐之。” 胡三省 注:“摄七兵事,摄尚书七兵曹事也。 杜佑 曰:‘ 魏 始置五兵尚书,谓中兵,外兵,别兵,都兵,骑兵也。 晋 又分中、外兵各为左右, 后魏 遂为七兵尚书。’”
(2).指由七情所产生的各种杂念。 宋 苏舜钦 《夜中》诗:“七兵乘间入,攻剽势向圮。”
《國語辭典》:内因(內因)  拼音:nèi yīn
1.含在一事物之内,而促使该事物产生变化的原因。
2.中医指致病的内部因素。如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内伤脏气为致病的因素。
《漢語大詞典》:虚损(虚損)
(1).空虚、毁坏。《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 江 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姦耳。”
(2).中医病证名。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或病后失调等,所引起的阴阳、气血、脏腑虚亏。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上·虚损:“虚损,有气虚,血虚,精虚,五臟虚,虚热,虚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却病》:“如一方十药,治风者有之,治食者有之,治劳伤虚损者亦有之。”
七情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喜,怒,哀,乐,爱,恶,欲,之称。
第七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译之根,新译云情,有眼等之六名为六情,无有第七情,因此喻无法为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等。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第七情,如第十三入,如第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