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月曜
(1).月光照耀。 宋 韩驹 《淮上书事》诗:“萧条月曜夜,浩荡风鸣冬。”
(2).七曜日的第二日,即星期一。
《漢語大詞典》:赐巧(賜巧)
传说七夕,天上牛郎织女相会,赐人间妇女以智巧。《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夫人曰:‘世谓今宵 天孙 赐巧,小女辈未能免俗,谩设瓜果之筵,亦尝命之赋小诗,以纪佳节。’”
《国语辞典》:周会(周会)  拼音:zhōu huì
机关、学校、团体每星期一次的定期集会。
《分类字锦》:秋诺(秋诺)
王勃 七夕赋 鄙尘情于春念,拟仙契于秋诺。
分类:七夕
《漢語大詞典》:七孔针
亦作“ 七孔针 ”。 旧俗七夕妇女穿针乞巧所用的针。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太平御览卷三一引南朝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綵楼,穿七孔针……以乞巧。”
《漢語大詞典》:相连爱(相連愛)
汉 时习俗,七夕以彩线相缚,表示相爱。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七月七日临 百子池 ,作 于闐 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羈,谓为‘相连爱’。” 宋 曾慥 类说西京杂记作“相怜爱”。
《國語辭典》:土曜  拼音:tǔ yào
七曜日的第七日,即星期六。
《國語辭典》:周刊(週刊)  拼音:zhōu kān
每星期出版一次的刊物。如:「电视周刊」、「漫画周刊」、「商业周刊」。也作「周报」。
《漢語大詞典》:穿针楼(穿針樓)
相传 南朝 齐武帝 建 层城观 ,七夕宫女登之穿针,称为“穿针楼”。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莫言 相送浦 ,不及 穿针楼 。”参见“ 穿针 ”。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分类字锦》:灵俦(灵俦)
宋白 七夕诗 灵俦不可觌。
分类:七夕
《国语辞典》:星期日  拼音:xīng qí rì
一星期的第一日,通常订为休息日。也称为「星期天」。
《国语辞典》:瓜果筵  拼音:guā guǒ yán
古代妇女往往于七夕时,陈瓜果于庭,向牛郎、织女双星许愿。清。纳兰性德〈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词:「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
《漢語大詞典》:吉庆花(吉慶花)
古代七夕乞巧用的连理五彩绢花。 唐 张泌 《妆楼记·吉庆花》:“ 薛瑶英 于七月七日,令诸婢共剪轻綵,作连理花千餘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於庭中,随风而上,徧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没,谓之渡河吉庆花,藉以乞巧。”
《分类字锦》:祭杼
唐书百官志:织染署,令一人,丞二人,掌供冠冕组绶及织纴色染。每掖庭经锦,则给酒羊。七月七日祭杼。
唐书百官志:织染署七月七日祭杼。
分类:织染七夕
《漢語大詞典》:八夕
七夕的翌日。宋史·王居安传:“ 刘孝韙 七月八日过其家塾,见 居安 异凡儿,使赋八夕诗,援笔成之,有思致。”
分類:七夕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