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仪克中(1796—1837)字协一,号墨农,又号姑射山樵,广州人。其先山西太平(今山西汾城)人,父官广东盐运使司知事,遂为番禺(今广州)人。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晋州人,字景受、景仁、农庐,号守素斋、涵一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8—1871 【介绍】: 清汉军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道光初由拜唐阿补蓝翎侍卫。咸丰间任荆州将军,旋奉命统筹湖北全局,擢湖广总督。遇事无远见,而能委任巡抚胡林翼,因而得以重夺武汉。同治三年,曾国藩于攻占天京后,上疏奏捷,推官文列名疏首。因得升入满洲正白旗,封一等果威伯。后历直隶总督、内大臣。卒谥文恭。
黄鹤楼志·人物篇
官文(1798—1871) 清代官员。又名俊,字秀峰,又字揆伯。满洲正白旗人。道光初由拜堂阿补蓝翎侍卫,累官荆州将军、湖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内大臣。封一等果威伯,卒赠太保,祀贤良祠,谥文恭,黄鹄山上建有官、胡二公祠,奉祀官文、胡林翼。著《荡平发逆附记》《敦教堂诗钞》等。同治三年令工匠复制“禹碑”立于蛇山黄鹤楼侧,同治七年主持重建黄鹤楼。有七律《题黄鹤楼》,撰仙枣亭(二副)、三面亭、睡仙亭楹联,书“富贵寿考”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8—1862 【介绍】: 清福建闽县人,字家镮,又字贤关,号乐一、雁汀。道光九年进士。历任编修、户部侍郎、陕西巡抚,及四川、两广总督等官。于朝章国典,极为熟悉,理财尤有心得。有《石渠馀记》,为论述清代财政的重要著作。谥文勤。
屈怀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屈怀珠(1800年8月26日—1885年),字伟生,号惺斋,一号星武、一号星阶,行四。四川省顺庆府邻水县人,原籍湖南安化县。清朝官员。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恩科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曾任江西省贵溪县、新建县、南昌县、崇仁县知县。
谢克一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谢克一,山东馆陶人。同进士出身。道光十六年(1836年),登三甲进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署江苏荆溪县知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任江苏宜兴县知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李奏议开复顶戴,《搢绅》作熊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5—1863或1864 【介绍】: 清江苏清河人,字通甫,一字兰岑。道光十五年举人。好言经世,凡田赋、兵戎、河道。地形悉得其精奥。文章气势挺拔,切于事情。尝佐清河知县吴棠守城御太平军。有《通甫类稿》、《邳州志》、《清河县志》。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八
鲁一同,字通父,一字兰岑,江苏山阳人。道光乙未举人。有《通父诗存》。
德恒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德恒(1806年—?),字永修,号一斋,满洲镶红旗人。道光癸卯举人,丁未进士。后任刑部陕西司主事、笔帖式。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七
蹇谔,字一士,遵义人。道光丙午举人,候选同知。殉难,赠道衔云骑尉世职。有《秦晋游草》。

人物简介

维基
匡庆榆,原名一青,湖北省罗田县人。匡庆榆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三甲第三十名进士。咸丰元年(1851年)任直隶肥乡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知县,升同知(副知府),后以知府用。

人物简介

维基
阮寿松(1822年—?年),字子岩、一字志伊,号牖云、一号星垣,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9—1874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林一,号景亭。道光二十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太平军攻下苏州后,逃至上海。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少工骈文,中年后肆力古文,尤重经世致用之学,力主“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改良主义思想之先驱人物。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又为李鸿章言江南重赋之害,李氏言于朝廷,得有所核减。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正》、《显志堂诗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三
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人。道光庚子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右足允,加四品卿衔。有《显志堂稿》。
维基
冯桂芬(1809年—1874年),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省苏州府吴县木渎镇(今属苏州市吴中区)人,清朝思想家、散文家。冯桂芬出生在富贵家庭,敏而好学,文名极盛。早年为生员。道光二十年(1840年)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林则徐门生。道光二十四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年教习庶吉士。李鸿章深“服其学问精洽”。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于南京建都,冯桂芬奉命在南京附近的苏州组织团练,与太平军对抗,升右中允。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冯桂芬逃往上海,继续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全防局,1862年以后参与李鸿章的湘军以协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英美兵器经验自创淮军。晚年曾先后在金陵、上海、苏州等书院讲学,从事著述。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冯桂芬病死里第(冯桂芬故居),葬天池山(冯桂芬墓)。光绪二年,入祀名宦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善化人,字恕阶。道光二十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吏部侍郎。有《诗韵辨字略》、《介园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三
黄倬,字恕阶,善化人。道光庚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有《介园遗集》。
维基
黄倬(?年—?年),字元季,号树阶、一号恕阶、恕皆。室名介园。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人,黄兆麟弟,同举道光丁酉乡试。清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著有《诗韵辨字略》,翰林院编修,大考升侍讲,历任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吏、礼、兵、刑、工各部侍郎。日讲起居注官,上书房行走,充道光甲辰恩科、咸丰辛亥恩科、咸丰己未恩科、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甲辰科、道光丁未科会试同考官,道光己酉科陕甘乡试副考官,咸丰壬子科山东乡试副考官。提督四川、浙江学政。光绪丙子科会试副总裁。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徐一鹗(?~?),字云汀,清福建侯官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曾以诸生身份从王凯泰就读于西湖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以王凯泰之荐,主持道南书院讲席。晚年东渡 ,任台湾县学教谕半载,卒于官。闽县刘襄力谓其诗「盐澹而有味,久而弥永」,其为人亦然。生平多击钵诗,为闽中「聚红社」之祭酒。徐氏自题读书处为「宛羽楼」,逝后,友人蒐罗其散佚诗篇,编为《宛羽堂诗钞》三卷,光绪二年(1876)刊行,以下即据此版本编校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