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
【三藏法数】
(出四教仪)
一来者,谓二果斯陀含。于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虽尽,后三品犹在,故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是名一来。(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九品者,上中下三品,每品中又分三品也。)
(出四教仪)
一来者,谓二果斯陀含。于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虽尽,后三品犹在,故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是名一来。(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九品者,上中下三品,每品中又分三品也。)
一师
【三藏法数】
(出四分戒品)
师者,授道之师也。凡诸比丘同一师学,当须和合欢喜无诤,犹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出四分戒品)
师者,授道之师也。凡诸比丘同一师学,当须和合欢喜无诤,犹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子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出涅槃经)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一修一切修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修一切修者,谓上根大智之人,全性起修,了修即性,修性不二,事理互融。烧香散华,无非中道;习禅诵经,尽是真如。是故一行修,则一切行无不修焉。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修一切修者,谓上根大智之人,全性起修,了修即性,修性不二,事理互融。烧香散华,无非中道;习禅诵经,尽是真如。是故一行修,则一切行无不修焉。
一證一切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證一切證者,谓上根之人,以圆妙之智,照了性境圆融,无始无终,非浅非深,不有不空,无法不备,无处不通。是故一处證入,则一切处皆證入矣。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證一切證者,谓上根之人,以圆妙之智,照了性境圆融,无始无终,非浅非深,不有不空,无法不备,无处不通。是故一处證入,则一切处皆證入矣。
一障一切障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障一切障者,谓造恶众生,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灭,一切业障同时增长;所以一障则一切障也。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障一切障者,谓造恶众生,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灭,一切业障同时增长;所以一障则一切障也。
一指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指,手之一指。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也。(梵语三摩提,华言等持。离昏沈掉举,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诸漏即三界生死也。)
(出楞严经)
一指,手之一指。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也。(梵语三摩提,华言等持。离昏沈掉举,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诸漏即三界生死也。)
一发
【三藏法数】
(出摩诃僧祇律)
一发者,谓日晷过午一发许也。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发许,则不当食也。
(出摩诃僧祇律)
一发者,谓日晷过午一发许也。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发许,则不当食也。
一毫
【三藏法数】
(出普贤行愿品疏)
疏云: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此言华严大经,功德浩博,不可测量,不可称说,而虚空界有尽,一毫之善无穷也。
(出普贤行愿品疏)
疏云: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此言华严大经,功德浩博,不可测量,不可称说,而虚空界有尽,一毫之善无穷也。
一毛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此是正报中现依报也。由佛具足不思议神通之力,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依正融通,事理无碍,大小相含,一多平等。故于一毛之端,能现宝王刹也。
(出楞严经)
经云:于一毛端现宝王刹。此是正报中现依报也。由佛具足不思议神通之力,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依正融通,事理无碍,大小相含,一多平等。故于一毛之端,能现宝王刹也。
一气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略钞)
一气者,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也。以喻自性清净之心,未起染净已前,诸佛众生平等不二,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以一气喻一心也。
(出圆觉经略钞)
一气者,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也。以喻自性清净之心,未起染净已前,诸佛众生平等不二,一切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以一气喻一心也。
一瞬
【三藏法数】
(出摩诃僧祇律)
瞬者,目动也。律云:二十瞬名一弹指。谓修行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瞬,则不当食。
(出摩诃僧祇律)
瞬者,目动也。律云:二十瞬名一弹指。谓修行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瞬,则不当食。
一默
【三藏法数】
(出维摩经)
默者,无言也。默必对说。诸佛菩萨或说或默,皆能显于妙理。故经中三十二菩萨,各谈不二法门竟,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此即默而说,即说而默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维摩诘,华言净名。)
(出维摩经)
默者,无言也。默必对说。诸佛菩萨或说或默,皆能显于妙理。故经中三十二菩萨,各谈不二法门竟,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此即默而说,即说而默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维摩诘,华言净名。)
一时一切时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时一切时者,谓一时之间即为无量劫也。盖如来智境圆融,延促无碍,故能促多劫为一时,延一时为多劫。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
(出华严经疏)
一时一切时者,谓一时之间即为无量劫也。盖如来智境圆融,延促无碍,故能促多劫为一时,延一时为多劫。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
一餐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一餐者,一餐之食也。盖言声闻之人,于般若会上,蒙佛加被,为诸菩萨说大乘法。声闻自谓小乘,而于大法不生喜乐,譬若见食而不能餐。经云:而无希取一餐之意。是也。
(出法华经)
一餐者,一餐之食也。盖言声闻之人,于般若会上,蒙佛加被,为诸菩萨说大乘法。声闻自谓小乘,而于大法不生喜乐,譬若见食而不能餐。经云:而无希取一餐之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