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中道第一义谛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中谛,即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圆融而无碍,不偏于一边。
别教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如华严经对顿根的行人,不谈三乘,直显一乘者是。
【三藏法数】
别者,即别异小、始、终、顿之四教也。然此别教,唯辨圆融具德,事事无碍,随举一法,即摄一切;无尽法门,一一法门,迥异馀教,故名别教一乘也。
性相一如
【佛学常见辞汇】
谓理性和事相融通无碍,而体用不二。
一世界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初禅俱有初禅以下之欲界,名一世界。一世界具一日月四天下。四天下者,即四洲也。
一世界内位置
【佛学次第统编】
一世界内位置,分地居、空居。
一、地居 地居有三界:
一、琰魔王界 此界有二趣:一、地狱,二、饿鬼,在地下者。
二、金轮王界 此界有二趣:一、人,二、畜生,在地面者。
三、释天帝界 此界有二趣:一、二天(一忉利,二四王);二、神仙,在地上者。
二、空居 空居有四天:一夜摩,二兜率,三化乐,四他化。
一切有情四有
【佛学次第统编】
有情四有,情状万千,莫能具说。兹略出条款,以识其义耳。
转一切境依无相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三境,兹明无相。即谓一切诸境,皆由妄生,分别而有。了其虚幻,则诸境自空,一切法空,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是为转境依无相。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一浮幢佛刹
【佛学次第统编】
一浮幢佛刹,具下之数项:
一、一香水海。
二、海上一莲花。
三、花上一世界种。
四、世界种上二十世界。
五、每一世界,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但第一至第二十,其数亦顺次递增为一至二十之佛刹数。
一百八见(二)
【佛学次第统编】
言百八见者。
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三受,(苦、乐、不苦不乐)成十八。
二、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各有三境,(恶、好、平)成十八,合前即三十六。
三、历过、现、未三世,为一百八。
约一念明十二因缘
【佛学次第统编】
四教仪云:「再次明一念十二因缘者,此但约现在随一念心起,即具足十二因缘。」亦出大集经,为辟支佛人说此因缘也。经曰:
一、因眼见色而生爱心,名为无明。
二、为爱造业,名之为行。
三、至心专念名识。
四、识色共行,名为名色。
五、六处生贪,是为六入。
六、因入求爱,名之为触。
七、念色至法,名之为受。
八、若心贪著,名之为爱。
九、求是等法,名之为取。
十、此等法生,名之为有。
十一、次第不断,名之为生。
十二、次第断故,名之为死。
生死因缘,众苦逼切,名之为恼。乃至意法生贪,亦复如是。是十二因缘,一人一念,悉皆具足。若闻此因缘,心开意解,发无漏慧,亦名因缘觉也。
一切行
【佛学次第统编】
除上正明三无漏学外,关于一切行门,杂叙明之。是为一切行,先总列,次分列。
总列三业、四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
一切烦恼
【佛学次第统编】
总云惑障,分叙则一切烦恼。
因果一异四见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疏:「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
一、计一 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为计一。
二、计异 胜论师计因中无果,以因果不同之故,名为计异。
三、计亦一亦异 勒娑婆论师计因中有果,亦计因中无果,以有无双计故,名为亦一亦异。
四、计非一非异 尼犍子计因果亦非是一,亦非是异,故名非一非异。
六十二见 其一
【佛学次第统编】
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为六十二。
一、于五蕴计常无常四句成二十 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于过去之五蕴之所计也。
二、于五蕴计有边无边四句成二十 计色为有边无边,谓空间之十方上下边际,有穷极无穷极也。其他四蕴亦例此,此于现在五蕴之所执也。
三、于五蕴计色如去不如去四句成二十。
一、计色为如去,谓人来而生于此间,去而至于后世亦如是也。
二、计色为不如去,谓过去无所从来,未来亦无所去也。
三、计色为如去不如去,谓身神和合而为人,死后神去而身不去也。
四、计色为非如去非不如去,见有第三句过而计此句也。计他四蕴亦例此,此于未来五蕴之所计也。
四、神与身一、神与身异成二句。
共合六十二见也。
一、色┐
二、受│┌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
三、想├┤有边……无边………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
四、行│└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五、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