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下一页
举一明三
举一全收
举一蔽诸
一藏
一藏数目
转轮王一字心咒
罗睺罗密行第一
一识
十一识
离婆多坐禅第一
摄一切佛顶能摧一切魔三摩地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惊觉一切如来印
观一切法空
佛类词典(续上)
供养第一举一明三
举一全收
举一蔽诸
一藏
一藏数目
转轮王一字心咒
罗睺罗密行第一
一识
十一识
离婆多坐禅第一
摄一切佛顶能摧一切魔三摩地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惊觉一切如来印
观一切法空
供养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供养僧伽,以优留频罗迦叶为第一。增一阿含三曰:「将养圣众,四事供养,所谓优留毗迦叶比丘是。」
(故事)供养僧伽,以优留频罗迦叶为第一。增一阿含三曰:「将养圣众,四事供养,所谓优留毗迦叶比丘是。」
举一明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举一示之,则直了解三也。言知解之锐。碧岩第一则垂示曰:「举一明三,目机铢两。」
(术语)举一示之,则直了解三也。言知解之锐。碧岩第一则垂示曰:「举一明三,目机铢两。」
举一全收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举一法则收一切法也。唐判五教章中曰:「三性一际举一全收。」(和本举一作随一)。清凉华严玄谈二曰:「上十处共为缘起,举一全收。」
(术语)举一法则收一切法也。唐判五教章中曰:「三性一际举一全收。」(和本举一作随一)。清凉华严玄谈二曰:「上十处共为缘起,举一全收。」
举一蔽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举一而该一切也。文句三下曰:「但略举一而蔽诸耳。」
(术语)举一而该一切也。文句三下曰:「但略举一而蔽诸耳。」
一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切之教法唯摄于一藏。法界法轮藏是也。释摩诃衍论一曰:「唯立一藏总摄诸法,谓法界法轮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三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名数)一切之教法唯摄于一藏。法界法轮藏是也。释摩诃衍论一曰:「唯立一藏总摄诸法,谓法界法轮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三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藏数目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今时僧俗持诵经咒。动称一藏。问其数。则云五千四十八也。尝考历代藏经目录。惟开元释教录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数。馀则增减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馀卷矣。世俗执著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游记之说耳。夫持诵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数。或以一百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为藏。应五位进修。有五百波罗密也。或以一千为藏。显百界千如也。或以三千为藏。阐三千性相也。或以五千为藏以五百波罗蜜。一一具十也。或以一万为藏。乃万德齐彰也。或以八万四千为藏。转八万四千尘劳。成八万四千法门也。上来广略多般。行之均合教意。又何必专依丹书黄道之数为定法耶?见等不等观杂录。
(名数)今时僧俗持诵经咒。动称一藏。问其数。则云五千四十八也。尝考历代藏经目录。惟开元释教录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数。馀则增减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馀卷矣。世俗执著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游记之说耳。夫持诵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数。或以一百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为藏。应五位进修。有五百波罗密也。或以一千为藏。显百界千如也。或以三千为藏。阐三千性相也。或以五千为藏以五百波罗蜜。一一具十也。或以一万为藏。乃万德齐彰也。或以八万四千为藏。转八万四千尘劳。成八万四千法门也。上来广略多般。行之均合教意。又何必专依丹书黄道之数为定法耶?见等不等观杂录。
转轮王一字心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勃噜唵。又部林也。见一字心咒经。
(真言)勃噜唵。又部林也。见一字心咒经。
罗睺罗密行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注经摩经三曰:「什曰:声闻法中密行第一。」(参见:密行及忍辱)
(故事)注经摩经三曰:「什曰:声闻法中密行第一。」(参见:密行及忍辱)
一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之成实宗及经部,谡众生唯有一识,一识依于六根而缘六境,而说明之以经中所说六窗一猿之喻。是亦有一理。密教亦立一识。中台大日尊之法界体性智是也。
(名数)小乘之成实宗及经部,谡众生唯有一识,一识依于六根而缘六境,而说明之以经中所说六窗一猿之喻。是亦有一理。密教亦立一识。中台大日尊之法界体性智是也。
十一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身识。眼等五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三,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五,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于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十一,善恶两道差别识。生死多种之差别也。是明有情识周遍于一切法,且分十一识也。见真谛译世亲摄论释五。
(名数)一,身识。眼等五根。二,身者识。染污识也。三,受者识意根也。四,应受识。色等六尘。五,正受识。眼等六识。六,世识。生死相绩不断绝之识也。七,数识。一乃至阿僧祇数之识。八,处识。器世界。九,言说识。依于见闻觉知之一切言说也。十,自他差别识。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别也。十一,善恶两道差别识。生死多种之差别也。是明有情识周遍于一切法,且分十一识也。见真谛译世亲摄论释五。
离婆多坐禅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摄一切佛顶能摧一切魔三摩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破一切恶魔之一字佛顶轮王三摩地。也一字奇特佛顶经下。
(术语)破一切恶魔之一字佛顶轮王三摩地。也一字奇特佛顶经下。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所證之一心三观,为实智之一心三观,如来所说之一心三观,为权智之一心三观。以本迹二门配之,则迹门法华,当于权智之一心三观,本门法华,当于实智之一心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所證的一心三观,是实智的一心三观,而如来所说的一心三观,却是权智的一心三观。
(术语)如来所證之一心三观,为实智之一心三观,如来所说之一心三观,为权智之一心三观。以本迹二门配之,则迹门法华,当于权智之一心三观,本门法华,当于实智之一心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所證的一心三观,是实智的一心三观,而如来所说的一心三观,却是权智的一心三观。
惊觉一切如来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又作金刚起印,觉起印。为惊觉一切如来之印契也。见真言修行钞二。
(印相)又作金刚起印,觉起印。为惊觉一切如来之印契也。见真言修行钞二。
观一切法空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转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是说一切法真如实相之状也。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而未能得真善之法,是名观一切法空。(真善法者,即出世之善法,而非世间人天之善也。)
(杂语)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转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是说一切法真如实相之状也。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而未能得真善之法,是名观一切法空。(真善法者,即出世之善法,而非世间人天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