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页
华严一乘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一乘十玄门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富楼那说法第一
开三显一
无一物
无明法性一体
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一智
智境冥一
等一大车
等一切诸佛
遍一切处
佛类词典(续上)
云门一曲华严一乘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一乘十玄门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富楼那说法第一
开三显一
无一物
无明法性一体
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一智
智境冥一
等一大车
等一切诸佛
遍一切处
云门一曲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门云:腊月二十五。」见会元十五云门章。
(公案)「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门云:腊月二十五。」见会元十五云门章。
华严一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乘唯一道而尽成佛,是云一乘。法华经说此旨,谓之法华一乘,华严经说此理,谓之华严一乘。依华严宗之意,佛之说一乘,有种种。如楞伽胜鬘为绝想一乘,如法华涅槃为同教一乘,华严经为别教一乘。见五教章。
(术语)一切众生乘唯一道而尽成佛,是云一乘。法华经说此旨,谓之法华一乘,华严经说此理,谓之华严一乘。依华严宗之意,佛之说一乘,有种种。如楞伽胜鬘为绝想一乘,如法华涅槃为同教一乘,华严经为别教一乘。见五教章。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
(书名)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
华严一乘十玄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智俨撰。就海印三昧所现而分十门,明其玄旨者。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智俨撰。就海印三昧所现而分十门,明其玄旨者。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卷,唐不空译。与菩提流志译之一字顶轮王经同本。
(经名)五卷,唐不空译。与菩提流志译之一字顶轮王经同本。
富楼那说法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能广说法分别义理,所谓满愿子比丘是。」法华经授记品曰:「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能广说法分别义理,所谓满愿子比丘是。」法华经授记品曰:「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开三显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明三乘教为一乘教之方便,以显绝待之一乘教。法华经前半十四品之所明。谓之迹门法华。玄义六下曰:「今经四大弟子,领佛开三显一益。」(参见:开显)
【佛学常见辞汇】
开三乘方便法门以显真实一乘的教法。
(术语)天台宗明三乘教为一乘教之方便,以显绝待之一乘教。法华经前半十四品之所明。谓之迹门法华。玄义六下曰:「今经四大弟子,领佛开三显一益。」(参见:开显)
【佛学常见辞汇】
开三乘方便法门以显真实一乘的教法。
无一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门六祖得道之语。六祖坛经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术语)禅门六祖得道之语。六祖坛经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明法性一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性与无明,如冰与水,无明之冰即诸性之水也。但非谓吾人之心性,本来为冰,法性之水,后为无明之冰,仅谓无始无明之体即为本觉之法性而已。玄义五曰:「若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慧观照性相。(中略)如冰是水,如水是冰。」止观辅行六曰:「为迷冰者指水为冰,为迷水者指冰为水,如迷法性即指无明,如迷无明即指法性。若失此意,俱迷二法。故知世人非但不识即无明之法性,亦乃不识即法性之无明。」(参见:无始无明)
(术语)法性与无明,如冰与水,无明之冰即诸性之水也。但非谓吾人之心性,本来为冰,法性之水,后为无明之冰,仅谓无始无明之体即为本觉之法性而已。玄义五曰:「若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慧观照性相。(中略)如冰是水,如水是冰。」止观辅行六曰:「为迷冰者指水为冰,为迷水者指冰为水,如迷法性即指无明,如迷无明即指法性。若失此意,俱迷二法。故知世人非但不识即无明之法性,亦乃不识即法性之无明。」(参见:无始无明)
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之略名。
(经名)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密法品之略名。
一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经云:一切诸如来,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为唯一佛智。即一切种智也。一相寂灭之相,种种之行类相貌皆知,名一切种智。此智观三谛,若言一相寂灭之相,即是观中道也,若言种种之行类相貌皆知,即是双照空假二谛也。见止观三之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种智,是佛三智之一。(参见:三智)
(名数)华严经云:一切诸如来,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为唯一佛智。即一切种智也。一相寂灭之相,种种之行类相貌皆知,名一切种智。此智观三谛,若言一相寂灭之相,即是观中道也,若言种种之行类相貌皆知,即是双照空假二谛也。见止观三之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种智,是佛三智之一。(参见:三智)
三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三、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天台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谛之观智。然三智就人分别,虽如上各别,而就法之胜劣分别之,则以上兼下,于一切种智中容馀二智,犹如五眼中之佛眼容馀四眼也。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止观三曰:「佛智照空如二乘所见,名一切智。佛智照假如菩萨所见,名道种智。佛智照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四教仪集注下曰:「三智圆明,五眼洞照。」又,一、世间智。是凡夫外道之智也。于一切法分别种种,执著有无,不能出离世间,故名。二、出世间智,是声闻缘觉二乘之智也。发无漏智,照偏真之四谛,能出离世间,故名。三、出世间上上智,是佛菩萨之智也。观察一切诸法之实相,能得妙觉,超出二乘之智,故名。说见楞伽经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佛学次第统编】
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
二、道种智 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
三、一切种智 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三藏法数】
(出观音玄义)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一切种智〕,谓能以一种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是名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一切道者,一切诸佛之道法也;一切种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三藏法数】
(出楞伽经)
〔一、世间智〕,谓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执著有无,而不能出离世间,是名世间智。
〔二、出世间智〕,谓声闻、缘觉之智也。声闻、缘觉以一切智,修四谛行,而能出离世间,是名出世间智。(一切智者,谓一切诸法皆能了达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出世间上上智〕,谓佛、菩萨之智也。由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寂静之相,不生不灭,得如来地,超出声闻、缘觉之智,是名出世间上上智。
(术语)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三、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天台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谛之观智。然三智就人分别,虽如上各别,而就法之胜劣分别之,则以上兼下,于一切种智中容馀二智,犹如五眼中之佛眼容馀四眼也。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止观三曰:「佛智照空如二乘所见,名一切智。佛智照假如菩萨所见,名道种智。佛智照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四教仪集注下曰:「三智圆明,五眼洞照。」又,一、世间智。是凡夫外道之智也。于一切法分别种种,执著有无,不能出离世间,故名。二、出世间智,是声闻缘觉二乘之智也。发无漏智,照偏真之四谛,能出离世间,故名。三、出世间上上智,是佛菩萨之智也。观察一切诸法之实相,能得妙觉,超出二乘之智,故名。说见楞伽经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佛学次第统编】
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
二、道种智 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
三、一切种智 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三藏法数】
(出观音玄义)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一切种智〕,谓能以一种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是名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一切道者,一切诸佛之道法也;一切种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三藏法数】
(出楞伽经)
〔一、世间智〕,谓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执著有无,而不能出离世间,是名世间智。
〔二、出世间智〕,谓声闻、缘觉之智也。声闻、缘觉以一切智,修四谛行,而能出离世间,是名出世间智。(一切智者,谓一切诸法皆能了达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出世间上上智〕,谓佛、菩萨之智也。由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寂静之相,不生不灭,得如来地,超出声闻、缘觉之智,是名出世间上上智。
智境冥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能观之真智与所观之真理,冥合一致也。止观五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之境,相无缘之智。智境冥一而言境智。」
【佛学常见辞汇】
谓能观的真智与所观的真理,冥合一致。
(术语)谓能观之真智与所观之真理,冥合一致也。止观五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以无缘智,缘无相境。无相之境,相无缘之智。智境冥一而言境智。」
【佛学常见辞汇】
谓能观的真智与所观的真理,冥合一致。
等一大车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譬喻品所说,长者于门外所赐诸子之大白牛车也,等一为平等一味之义,此大车以诸法实相为体,故曰等一。经曰:「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譬喻)法华经譬喻品所说,长者于门外所赐诸子之大白牛车也,等一为平等一味之义,此大车以诸法实相为体,故曰等一。经曰:「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等一切诸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回向之第三位。(参见:十回向)
(术语)十回向之第三位。(参见:十回向)
遍一切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身佛之梵名。名为毗卢舍那。一名遍一切处,以如虚空无遍际,遍满于一切处故也。普贤观经曰:「毗卢遮那遍一切处。」
(术语)法身佛之梵名。名为毗卢舍那。一名遍一切处,以如虚空无遍际,遍满于一切处故也。普贤观经曰:「毗卢遮那遍一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