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第一义悉檀
第一义法胜经
第一第二第三法忍
贫女一灯
阴妄一念
唯一神道
现一切色身三昧
理一
一蛇首尾
教一
执一语言部
乾峰一划
云门一宝
云门对一说
云门倒一说
第一义悉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悉檀之一。说一实中道之理,使众生断惑證理,佛之善巧也。
【三藏法数】
第一义,即理也。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
第一义法胜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之异译。
第一第二第三法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得三法忍愿)
贫女一灯
【佛学大辞典】
(故事)阿阇世王授决经曰:「阿阇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复有所宜。祇婆曰:惟多燃灯。于是王乃敕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贫穷,乞得两钱,何不买食以自继,而用此膏为?母曰:我闻佛世难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世而无供养,今日见王作大功德,巍巍无量,我意激起。虽实贫穷而欲燃一灯为后世根本者。于是膏主知其至意,与两钱膏应得二合,特增三合,凡得五合。母则往至佛前燃之,心计此膏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后世得道如佛,膏当通夕光明不消,作礼而去。王所燃之灯,或灭或尽。虽有人侍,恒不周匝。老母所燃一灯,光明特朗,殊胜于诸灯,通夕不灭,膏又不尽。佛告目连天今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次灭诸灯,灯皆已灭,唯此母一灯三灭亦不灭,便举袈裟扇之,灯光益明,乃以威神引随蓝风吹灯,老母之灯实为炽盛。乃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悉见其光,佛告目连止:止,此当来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毁灭,此母却后三十劫当得作佛曰须弥灯光如来。」贤愚经贫女难陀品,称难陀为贫女之名,所记略同。
阴妄一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阴盖善法之迷妄一念心。即凡夫现前一刹那之心,指阴识无记之第六识也。盖天台之意,谓初心者,不堪直以融妙之法体为所观,修圆顿之妙观,故不就佛界或众生界,而即近要易修自己一念之心法,定为所观之境。于摩诃止观正修章中虽广举所观之十境,以备机根之不同,若剋示境体,则如所谓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阴,而但观识阴,通识阴三性中,亦独取无记羸劣现前刹那之妄心以为所观之境体云。(参见:介尔阴妄一念)。
唯一神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日本神道之一派,两部神道之对。神代不混外教,纯粹相续之意,其教相亦有用天台真言之教理仪式者。其言曰神道者根本也,儒教者,枝叶也,佛法者,华实也。故依世间显露之浅义,别佛为本地,神为垂迹,依隐幽之密义,则神为本地,佛为垂迹也。如真言之秘密,单为秘密而浅,神道之密义,隐密而存深义。相承有相传、传授、面授、口诀之四重。又立影像、光气、向上、底下之四位,授神道护摩,宗源行事,十八神道等云。
现一切色身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称普现三昧。如妙音观音自在示现一切众生色身之三昧名。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中略)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理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四一之一。(参见:四一)
【三藏法数】
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理一也。(一大事因缘者,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名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事,众生有此机感故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缘。)
四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台家之释,开显法华经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就教行人理四者,各明唯一无二之旨,故称之为四一之开显。一教,能诠之经典也,能诠之经典唯说一佛乘,谓之教一。经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是其證也。二行,依其教而修之行法也。其行法唯为菩萨之大行,谓之行一。经曰:「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知见示悟众生。」是其證也。三人,为开其佛知见而修行法之人也。其人唯为菩萨,谓之人一。经曰:「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是其證也。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之所證也。其所證唯为诸法实相之一理,谓之理一。经曰:「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是其證也。见法华文句四。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开显法华经有四种的独一无二,叫做四一之开显。一、教,法华经所说的教法,只说一佛乘,叫做教一;二、行,法华经所说的修行方法,都是菩萨的大行,叫做行一;三、人,修行法华经所说行法的人,都是开其佛知见的菩萨,叫做人一;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的人,所證都是诸法实相,叫做理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理一也。(一大事因缘者,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名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事,众生有此机感故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缘。)
〔二、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谓实相之理,自非一乘妙行莫能證得。故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事即是行,故名行一也。
〔三、人一〕,人即所化之众生也。佛出世之意,但为教化菩萨,成就佛道。盖由机器不纯,不得已而权施三乘之教,渐令入大故。至法华,即开三乘之权,而显一乘之实。三乘之人,同是菩萨之人,故名人一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四、教一〕,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如来于前四时,随顺机缘,不得已而权说诸乘。至于法华,开显权即是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无二者,谓无藏教、通教之二也。无三者,谓无藏教、通教、别教之三也。)
一蛇首尾
【佛学大辞典】
(譬喻)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诤,头语尾曰:我应大。尾语头曰:我应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使汝去,故得去,若我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三匝,三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我,听汝为大。尾闻其言,即时放之。后语尾曰:听汝前行。尾在前行,未数步,堕大深坑而死。喻众生无智,为人我,终堕于三途也。」
教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之教法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之教法,非二乘三乘,为唯说成佛一道之教,故名教一。(参见:四一)
【佛学常见辞汇】
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
【三藏法数】
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如来于前四时,随顺机缘,不得已而权说诸乘。至于法华,开显权即是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无二者,谓无藏教、通教之二也。无三者,谓无藏教、通教、别教之三也。)
四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台家之释,开显法华经方便品中五佛之一乘,就教行人理四者,各明唯一无二之旨,故称之为四一之开显。一教,能诠之经典也,能诠之经典唯说一佛乘,谓之教一。经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是其證也。二行,依其教而修之行法也。其行法唯为菩萨之大行,谓之行一。经曰:「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知见示悟众生。」是其證也。三人,为开其佛知见而修行法之人也。其人唯为菩萨,谓之人一。经曰:「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是其證也。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之所證也。其所證唯为诸法实相之一理,谓之理一。经曰:「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是其證也。见法华文句四。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开显法华经有四种的独一无二,叫做四一之开显。一、教,法华经所说的教法,只说一佛乘,叫做教一;二、行,法华经所说的修行方法,都是菩萨的大行,叫做行一;三、人,修行法华经所说行法的人,都是开其佛知见的菩萨,叫做人一;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的人,所證都是诸法实相,叫做理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理一也。(一大事因缘者,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名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事,众生有此机感故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缘。)
〔二、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谓实相之理,自非一乘妙行莫能證得。故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事即是行,故名行一也。
〔三、人一〕,人即所化之众生也。佛出世之意,但为教化菩萨,成就佛道。盖由机器不纯,不得已而权施三乘之教,渐令入大故。至法华,即开三乘之权,而显一乘之实。三乘之人,同是菩萨之人,故名人一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四、教一〕,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如来于前四时,随顺机缘,不得已而权说诸乘。至于法华,开显权即是实。故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四时者,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也。无二者,谓无藏教、通教之二也。无三者,谓无藏教、通教、别教之三也。)
执一语言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一说部之异名。
乾峰一划
【佛学大辞典】
(公案)又曰乾峰一路:「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峰拈起柱杖划一划云在这里。」见会元十三无门关,从容录六十一则。
云门一宝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云门示众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拈灯笼向佛殿里,将三门来灯笼上。」此据肇公之宝藏论广照空有品:「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拈灯笼已下为云门之注脚。形山为四大五蕴,灯笼譬一宝之明照,佛殿里比形山之空虚,三门即山门。见碧岩六十二则,种电钞七,从容录九十二则。
云门对一说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云门云:对一说。」圆语评唱曰:「一大藏教,只消三个字。四方八面,无你穿医处。人多错会却道,对一时机宜之事故说。又道森罗及万象,皆是一法所印,谓之对一说。更有道,只是说那个一法,有什么交涉,非唯不会。更入地狱如箭,殊不知古人意不如此。」见碧岩十四则,种电钞二本。
云门倒一说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云门: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时如何?门曰:倒一说。」见碧岩十五则,种电钞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