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大藏一览
凡圣一如
五十一位
五大尊一坛法
五种一乘
不受一切法
一间圣者
十一种不还
六字名号一遍法
六窗一猿
六解一亡
一字文殊法
文殊一字陀罗尼法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佛类词典(续上)
大经卷在一微尘内大藏一览
凡圣一如
五十一位
五大尊一坛法
五种一乘
不受一切法
一间圣者
十一种不还
六字名号一遍法
六窗一猿
六解一亡
一字文殊法
文殊一字陀罗尼法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大经卷在一微尘内
【佛学大辞典】
(杂语)唐沙门慧海曰: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内在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杂语)唐沙门慧海曰: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内在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大藏一览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明居士陈实编。
(书名)十卷,明居士陈实编。
凡圣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凡圣不二。从事相言之,则有六凡四圣之十界差别,由其理性言之,则无差别平等也。宝藏论曰:「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大日经义释五曰:「六趣众生与毗卢遮那本无二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凡圣不二,即凡夫和圣人的体性毫无差别平等的意思。
(术语)又云凡圣不二。从事相言之,则有六凡四圣之十界差别,由其理性言之,则无差别平等也。宝藏论曰:「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大日经义释五曰:「六趣众生与毗卢遮那本无二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凡圣不二,即凡夫和圣人的体性毫无差别平等的意思。
五十一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仁王般若经所说。五十二位中等觉之位,摄于第十地。成五十一位。(参见:五十二位)。
【佛学常见辞汇】
指菩萨五十二位中之等觉位。
(术语)仁王般若经所说。五十二位中等觉之位,摄于第十地。成五十一位。(参见:五十二位)。
【佛学常见辞汇】
指菩萨五十二位中之等觉位。
五十二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三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五十一位,华严经,菩萨璎珞经等加入等觉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终之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严经加入等觉妙觉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诸位分别凡圣则大日经之十位,初三位为凡位,后七位为贤圣。智度论之十位,初二位为凡位,后八位为贤圣位。胜天王金光明经之十位十一位,皆为圣位。唯识论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为贤位,十地,妙觉为圣位。是天台之别教,华严终教之乘位也。若从二宗圆教之乘位,则皆是圣位也。智度论之四十二位,亦准此可知。华严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为凡位,不入贤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别教终教为贤位,在圆教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别教终教是圣位。又于圆教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准此可知。要之贤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义灯曰:「仁王、华严、璎珞、优婆塞戒经等皆说四十二位贤圣,不言五十二位。」此中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华严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终圆二教用四十二位,天台之别圆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台宗而示之则五十二位,分为七科。又分为凡圣之二,凡与圣又各分为二。天台四教仪曰:「华严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即四十一位),璎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胜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诸经增减不同者。界外菩萨随机利益,岂得定说。然位次周足莫过璎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萨历位断證之相。」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参见:大乘)
(术语)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三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五十一位,华严经,菩萨璎珞经等加入等觉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终之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严经加入等觉妙觉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诸位分别凡圣则大日经之十位,初三位为凡位,后七位为贤圣。智度论之十位,初二位为凡位,后八位为贤圣位。胜天王金光明经之十位十一位,皆为圣位。唯识论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为贤位,十地,妙觉为圣位。是天台之别教,华严终教之乘位也。若从二宗圆教之乘位,则皆是圣位也。智度论之四十二位,亦准此可知。华严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为凡位,不入贤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别教终教为贤位,在圆教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别教终教是圣位。又于圆教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准此可知。要之贤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义灯曰:「仁王、华严、璎珞、优婆塞戒经等皆说四十二位贤圣,不言五十二位。」此中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华严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终圆二教用四十二位,天台之别圆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台宗而示之则五十二位,分为七科。又分为凡圣之二,凡与圣又各分为二。天台四教仪曰:「华严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即四十一位),璎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胜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诸经增减不同者。界外菩萨随机利益,岂得定说。然位次周足莫过璎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萨历位断證之相。」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参见:大乘)
五大尊一坛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准于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三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羯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瓶,金银铜瓷等。新瓦亦得。于可受一升已下之瓶,满盛水,插枝条之华,取四色绘,各长四尺,色为青黄赤绿,以次系于四瓶之顶。次于第三重之东门画金刚钩,南门画金刚索,西门画金刚锁,北门画金刚铃,东南角画香炉,西南角画荷叶,中画杂华,西北角画灯,东北角画涂香器,所画之杵等,皆有光焰,三重坛外有一重之界道云云。
(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准于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三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羯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瓶,金银铜瓷等。新瓦亦得。于可受一升已下之瓶,满盛水,插枝条之华,取四色绘,各长四尺,色为青黄赤绿,以次系于四瓶之顶。次于第三重之东门画金刚钩,南门画金刚索,西门画金刚锁,北门画金刚铃,东南角画香炉,西南角画荷叶,中画杂华,西北角画灯,东北角画涂香器,所画之杵等,皆有光焰,三重坛外有一重之界道云云。
五种一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别教一乘,同教一乘,绝想一乘,佛性平等一乘,密意一乘之称。出于五教章。
(名数)别教一乘,同教一乘,绝想一乘,佛性平等一乘,密意一乘之称。出于五教章。
不受一切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心意解脱,而不取受一切法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嘉祥法华义疏曰:「心无爱著,故名不受。」
(杂语)心意解脱,而不取受一切法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嘉祥法华义疏曰:「心无爱著,故名不受。」
一间圣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还向中有一间圣者,乃十八有学之一。(参见:一间)
(术语)不还向中有一间圣者,乃十八有学之一。(参见:一间)
十一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即得罗汉者。俱舍无之。三、中般,五种不还中之中般也。四、生般,五种不还中之生般也。五、有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有行般也。六、无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无行般也。七、乐定,八、乐慧,此二者为五种不还中上流般之乐定,乐慧二者。九、信解,十、见到,新云见至,是修道中钝利之二根,俱舍七圣中之第三第四也。十一、身證,为于前人中得灭尽定者。俱舍不摄之于有学。见大乘义章十一本。
(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即得罗汉者。俱舍无之。三、中般,五种不还中之中般也。四、生般,五种不还中之生般也。五、有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有行般也。六、无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无行般也。七、乐定,八、乐慧,此二者为五种不还中上流般之乐定,乐慧二者。九、信解,十、见到,新云见至,是修道中钝利之二根,俱舍七圣中之第三第四也。十一、身證,为于前人中得灭尽定者。俱舍不摄之于有学。见大乘义章十一本。
六字名号一遍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时宗之开祖一遍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托宣而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万行离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遍之法也(周遍法界之一如之法,一遍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遍无二之体性也。依斯一遍之法,万行悉离念,而證悟于一遍,是人中上上妙好华也。」取此偈颂四句首字劝化诸人之念佛札记,为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六十万人。(参见:智真)
(术语)日本时宗之开祖一遍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托宣而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万行离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遍之法也(周遍法界之一如之法,一遍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遍无二之体性也。依斯一遍之法,万行悉离念,而證悟于一遍,是人中上上妙好华也。」取此偈颂四句首字劝化诸人之念佛札记,为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六十万人。(参见:智真)
六窗一猿
【佛学大辞典】
(譬喻)眼耳等六根譬以六窗,心识譬以一猕猴。是一识外道之邪计也。行事钞下四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猕猴遍历,根亦如是,一识通游。」然通大小乘有六识体一体别之论,小乘之有部宗,取体别,成实宗取体一,大乘之法相宗以体别为正义。六窗一猿,为体一家之譬也。成实论一心品曰:「又杂藏中比丘言,五门窟中猕猴动发,猕猴且住,勿谓如本,故知一心。」大乘义章三未曰:「有人宣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此,如一猿猴六窗俱现,心识如是,六根中现,非有六心。」
(譬喻)眼耳等六根譬以六窗,心识譬以一猕猴。是一识外道之邪计也。行事钞下四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猕猴遍历,根亦如是,一识通游。」然通大小乘有六识体一体别之论,小乘之有部宗,取体别,成实宗取体一,大乘之法相宗以体别为正义。六窗一猿,为体一家之譬也。成实论一心品曰:「又杂藏中比丘言,五门窟中猕猴动发,猕猴且住,勿谓如本,故知一心。」大乘义章三未曰:「有人宣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此,如一猿猴六窗俱现,心识如是,六根中现,非有六心。」
六解一亡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譬喻)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一字文殊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合叱洛呬燄之四字成一字之真言,而念诵之也。此为求子而修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曰:「此之一字悉能成就一切事业,悉能圆满所有善法。」本经除上经一卷(唐义净译)外,有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上经同本异译。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卷,唐宝思惟译。具画像法及护摩法。
(修法)合叱洛呬燄之四字成一字之真言,而念诵之也。此为求子而修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曰:「此之一字悉能成就一切事业,悉能圆满所有善法。」本经除上经一卷(唐义净译)外,有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上经同本异译。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卷,唐宝思惟译。具画像法及护摩法。
文殊一字陀罗尼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之略名。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