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一魔万箭
一宝
一觉
一体
一体速疾力三昧
一体三分
一体三宝
一体三身自性佛
三一二乘
二尊一教
二尊一致
二种一乘
七同十一异
八一有能
佛类词典(续上)
一阐底迦一魔万箭
一宝
一觉
一体
一体速疾力三昧
一体三分
一体三宝
一体三身自性佛
三一二乘
二尊一教
二尊一致
二种一乘
七同十一异
八一有能
一阐底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一阐提)
(术语)(参见:一阐提)
一魔万箭
【佛学大辞典】
(杂语)意谓微少之恶,亦极可怕也。归元直指有曰:「见一魔事,则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则千锥劄耳。」
(杂语)意谓微少之恶,亦极可怕也。归元直指有曰:「见一魔事,则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则千锥劄耳。」
一宝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宝譬一心之灵性也。宝藏论曰:「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
(譬喻)以宝譬一心之灵性也。宝藏论曰:「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
一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觉同。即一悟也。金刚三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起信论曰:「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三乘之人,断惑證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佛亦名众生者,佛为无上众生也。六道者,天道、人道、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术语)与觉同。即一悟也。金刚三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起信论曰:「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三乘之人,断惑證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佛亦名众生者,佛为无上众生也。六道者,天道、人道、脩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相虽异而其本性则一。故曰一体。涅槃无名论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界观曰:「情与非情共一体。」
【三藏法数】
(出法界观)
一体者,常住真心之体也。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颂云:情与非情共一体。是也。
(术语)外相虽异而其本性则一。故曰一体。涅槃无名论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界观曰:「情与非情共一体。」
【三藏法数】
(出法界观)
一体者,常住真心之体也。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颂云:情与非情共一体。是也。
一体速疾力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体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大日经疏一曰:「毗卢遮那,本行菩萨道时,以一体速疾力三昧,供养无量善知识,遍行无量诸度门。」大疏六曰:「一切如来一体速迅三昧者,谓入此三昧时,则證知一切如来,皆同一法界智体,于一念中,能次第观察,无量世界海,微尘数等诸三昧门。知如是如是若干众生,于彼三昧门中,应得入道。知彼善知识,已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未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或有众生入如是法门,不可得超升成佛,入馀法门,久远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种种根性不同,进趣方便皆亦随异。乃至游戏其中,次第修习出入超世间,于一一门,各得能成就无量众生,故名一体速疾力三昧也。」
(术语)一体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大日经疏一曰:「毗卢遮那,本行菩萨道时,以一体速疾力三昧,供养无量善知识,遍行无量诸度门。」大疏六曰:「一切如来一体速迅三昧者,谓入此三昧时,则證知一切如来,皆同一法界智体,于一念中,能次第观察,无量世界海,微尘数等诸三昧门。知如是如是若干众生,于彼三昧门中,应得入道。知彼善知识,已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未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或有众生入如是法门,不可得超升成佛,入馀法门,久远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种种根性不同,进趣方便皆亦随异。乃至游戏其中,次第修习出入超世间,于一一门,各得能成就无量众生,故名一体速疾力三昧也。」
一体三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摩醯首罗天与那罗延天梵天为一体,而亦三分也。外道小乘涅槃论,谓「摩醯首罗论师作如是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为因。摩醯首罗一体三分,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也。」吉藏中论疏第一末,谓「外道明有三天,即是彼家三身,自在天为本,如内法身佛,应为韦纽,如内应身佛,韦纽脐中化为梵王,如内化身佛。」此中韦纽,与那罗延同视。
(术语)摩醯首罗天与那罗延天梵天为一体,而亦三分也。外道小乘涅槃论,谓「摩醯首罗论师作如是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为因。摩醯首罗一体三分,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也。」吉藏中论疏第一末,谓「外道明有三天,即是彼家三身,自在天为本,如内法身佛,应为韦纽,如内应身佛,韦纽脐中化为梵王,如内化身佛。」此中韦纽,与那罗延同视。
一体三宝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慧海禅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證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
(术语)慧海禅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證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
一体三身自性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己色身内归依法报化三身佛也。六祖坛经曰:「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术语)于己色身内归依法报化三身佛也。六祖坛经曰:「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三一二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三乘,法华以前说声缘菩三乘,有證道之别是也。此三乘中声缘二乘摄愚法之二乘(即小乘)。二、一乘,在法华一切众生悉可成佛,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会三乘而归于一佛乘者是也。配于天台之四教,则藏通二教为三乘,别圆二教为一乘,配于华严之五教,则小始二教为三乘,终顿圆之三教为一乘。配于诸宗则三论,法相,成实,俱舍之四宗为三乘,华天已上为一乘。见五教章上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和一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乘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法华经所说是。若配于天台之四教,则藏通二教为三乘,别圆二教为一乘。若配于华严之五教,则小始二教为三乘,终顿圆三教为一乘。若配于诸宗,则三论、法、相、成实、俱舍等四宗为三乘,华严、天台等为一乘。
(术语)一、三乘,法华以前说声缘菩三乘,有證道之别是也。此三乘中声缘二乘摄愚法之二乘(即小乘)。二、一乘,在法华一切众生悉可成佛,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会三乘而归于一佛乘者是也。配于天台之四教,则藏通二教为三乘,别圆二教为一乘,配于华严之五教,则小始二教为三乘,终顿圆之三教为一乘。配于诸宗则三论,法相,成实,俱舍之四宗为三乘,华天已上为一乘。见五教章上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三乘和一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乘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法华经所说是。若配于天台之四教,则藏通二教为三乘,别圆二教为一乘。若配于华严之五教,则小始二教为三乘,终顿圆三教为一乘。若配于诸宗,则三论、法、相、成实、俱舍等四宗为三乘,华严、天台等为一乘。
二尊一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无量寿经流通分之说相。于正宗分释迦开要门,弥陀彰弘愿,二尊所教,各自异别。至流通分,释迦上来说要门之定散二善,以弘愿之念佛,附属阿难,故释迦之发遣与弥陀之招唤全然一致,二尊所教,同为念佛之一道。
(术语)观无量寿经流通分之说相。于正宗分释迦开要门,弥陀彰弘愿,二尊所教,各自异别。至流通分,释迦上来说要门之定散二善,以弘愿之念佛,附属阿难,故释迦之发遣与弥陀之招唤全然一致,二尊所教,同为念佛之一道。
二尊一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二尊一教同。
(术语)与二尊一教同。
二种一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宗所立也。一乘二种,一同教一乘,二别教一乘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三,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三,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也。无三者,兼无菩萨也。)
〔二、别教一乘〕,别者,即别异小、始、终、顿之四教也。然此别教,唯辨圆融具德,事事无碍,随举一法,即摄一切;无尽法门,一一法门,迥异馀教,故名别教一乘也。
(名数)华严宗所立也。一乘二种,一同教一乘,二别教一乘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三,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三,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也。无三者,兼无菩萨也。)
〔二、别教一乘〕,别者,即别异小、始、终、顿之四教也。然此别教,唯辨圆融具德,事事无碍,随举一法,即摄一切;无尽法门,一一法门,迥异馀教,故名别教一乘也。
七同十一异
【佛学大辞典】
(杂语)声闻缘觉二乘之同异也。(参见:二乘)
(杂语)声闻缘觉二乘之同异也。(参见:二乘)
二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二乘有三种。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两种,愚法二乘是声闻缘觉二小乘,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与愚法二乘相反,他们善知理法,进入大乘的境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临门三车〕,临门三车,喻小乘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三乘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三车,求出火宅,以喻三乘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三车。(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露地牛车〕,露地牛车,喻大乘实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诸子既出火宅,到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等赐大白牛车,同归秘密理藏,是名露地牛车。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三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此人以四谛为乘,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由观四谛,出离生死,至于涅槃,故名声闻乘。
〔二、缘觉乘〕,因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名曰缘觉。谓此人以十二因缘为乘,由观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出离生死,至于涅槃,故名缘觉乘。
(术语)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二乘有三种。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为愚法二乘和不愚法二乘两种,愚法二乘是声闻缘觉二小乘,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不愚法二乘是与愚法二乘相反,他们善知理法,进入大乘的境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临门三车〕,临门三车,喻小乘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三乘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三车,求出火宅,以喻三乘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三车。(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露地牛车〕,露地牛车,喻大乘实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诸子既出火宅,到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等赐大白牛车,同归秘密理藏,是名露地牛车。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乘即运载之义。谓二乘之人,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运出三界生死,至于涅槃,故名为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乘〕,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此人以四谛为乘,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由观四谛,出离生死,至于涅槃,故名声闻乘。
〔二、缘觉乘〕,因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名曰缘觉。谓此人以十二因缘为乘,由观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出离生死,至于涅槃,故名缘觉乘。
八一有能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俱舍论之法相也。一切之有为法,有四本相与四随相之八相。此八相有八与一之功能,以其互为能生所生,故谓之八一有能。(参见:有为)
(术语)俱舍论之法相也。一切之有为法,有四本相与四随相之八相。此八相有八与一之功能,以其互为能生所生,故谓之八一有能。(参见: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