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一断
一断一切断
一虮
一转语
一举万里
一识外道
一类
一辙
一腊缚
一颠迦
一愿建立
一阐提
二种一阐提
一阐提杖
佛类词典(续上)
一触一断
一断一切断
一虮
一转语
一举万里
一识外道
一类
一辙
一腊缚
一颠迦
一愿建立
一阐提
二种一阐提
一阐提杖
一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一缕一触)
(杂语)(参见:一缕一触)
一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一烦恼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随疏演义云: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无渐次也,中下之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达妄即真,惑外无智,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术语)断一烦恼也。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随疏演义云: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无渐次也,中下之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达妄即真,惑外无智,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一断一切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断一烦恼,即有断一切烦恼之道理也。华严宗依无尽缘起之理而盛谈此旨。五教章三曰:「但如法界,一得一切得故,是故烦恼亦一断一切断也。故普贤品明一障一切障,小相品明一断一切断者,是此义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无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达妄即真,惑外无智,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术语)谓断一烦恼,即有断一切烦恼之道理也。华严宗依无尽缘起之理而盛谈此旨。五教章三曰:「但如法界,一得一切得故,是故烦恼亦一断一切断也。故普贤品明一障一切障,小相品明一断一切断者,是此义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无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智,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智,达妄即真,惑外无智,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一虮
【佛学大辞典】
(杂语)数量名。为隙尘之七倍。俱舍论十二曰:「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梵Liks!a%。
(杂语)数量名。为隙尘之七倍。俱舍论十二曰:「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梵Liks!a%。
一转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机转之一语,谓发扬转翻心机之格外语句也。向于公案而吐意见时所说者。碧岩九十一则曰:「请禅客各下一转语。」传灯录百丈章曰:「黄檗曰:古人祇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
【佛学常见辞汇】
参禅时转机的一语。
【俗语佛源】
禅宗机锋往来的关键处,称「玄关」。破「玄关」必须亲證实悟。以片言只语,拨转对方的心机,使之冲破「玄关」,「柳暗花明又一村」,谓之「转语」。《景德传灯录·百丈怀海禅师》指出:「古人只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可见「转语」的重要。举几个例子。问:「不起一念有过无过?」答:「须弥山。」又如问;「磨砖岂成镜耶?」答:「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后亦用「一转语」指别出心裁。如宋·张元干《青玉案》词序:「贺方回所作,世间和韵者多矣。余经行松江,何啻百回,念欲下一转语。」也指用一二句话让人恍然大悟。如胡适《尝试篇》:「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语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李明权)
(术语)机转之一语,谓发扬转翻心机之格外语句也。向于公案而吐意见时所说者。碧岩九十一则曰:「请禅客各下一转语。」传灯录百丈章曰:「黄檗曰:古人祇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
【佛学常见辞汇】
参禅时转机的一语。
【俗语佛源】
禅宗机锋往来的关键处,称「玄关」。破「玄关」必须亲證实悟。以片言只语,拨转对方的心机,使之冲破「玄关」,「柳暗花明又一村」,谓之「转语」。《景德传灯录·百丈怀海禅师》指出:「古人只错对一转语,五百生堕野狐身。」可见「转语」的重要。举几个例子。问:「不起一念有过无过?」答:「须弥山。」又如问;「磨砖岂成镜耶?」答:「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后亦用「一转语」指别出心裁。如宋·张元干《青玉案》词序:「贺方回所作,世间和韵者多矣。余经行松江,何啻百回,念欲下一转语。」也指用一二句话让人恍然大悟。如胡适《尝试篇》:「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语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李明权)
一举万里
【佛学大辞典】
(杂语)行脚抖擞之行也。止观七下曰:「若遁迹不脱,当一举万里,绝域他方,无相谙练,快得学道。」
(杂语)行脚抖擞之行也。止观七下曰:「若遁迹不脱,当一举万里,绝域他方,无相谙练,快得学道。」
一识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名。谓人身中有一心魂,常由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而攀缘外境,恰如六窗之室内畜猿猴者。行事钞下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猕猴遍历,根亦如是,一识外道通游。」
(流派)外道名。谓人身中有一心魂,常由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而攀缘外境,恰如六窗之室内畜猿猴者。行事钞下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猕猴遍历,根亦如是,一识外道通游。」
一类
【佛学大辞典】
(杂语)彼此相似也。唯识述记七末曰:「一类者是相似义。」
(杂语)彼此相似也。唯识述记七末曰:「一类者是相似义。」
一辙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轨辙也。止观五上曰:「斯一辙之意。」法华文句二之下曰:「千车共一辙。」
(术语)一轨辙也。止观五上曰:「斯一辙之意。」法华文句二之下曰:「千车共一辙。」
一腊缚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量名。(参见:腊缚)
(杂语)量名。(参见:腊缚)
一颠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阐提)
(术语)(参见:阐提)
一愿建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四十八愿中,本第十八之一愿而立宗旨。
(术语)弥陀之四十八愿中,本第十八之一愿而立宗旨。
一阐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Iccha%ntika,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同二十六曰:「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阐提。」涅槃经疏十曰:「古来云:阐提具含众恶,不知的翻,唯河西翻为极欲,言极爱欲之边,此即于总恶之内,取一事为翻。例如涅槃名含众德,亦无的翻,而翻为灭度者,亦是总中取此一事为翻。」新称,一阐底迦,译曰乐欲,乐生死之义。(参见:「阿颠底迦」)。又作一颠迦。楞严经六曰:「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长水之义疏曰:「一颠迦,即断善根者。」
【佛学常见辞汇】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者,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三藏法数】
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谓此人拨无因果,颠倒邪见,不信现在未来业报,不亲善友知识,不听诸佛所说教诫,当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重病,终难治也。
(术语)Iccha%ntika,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同二十六曰:「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阐提。」涅槃经疏十曰:「古来云:阐提具含众恶,不知的翻,唯河西翻为极欲,言极爱欲之边,此即于总恶之内,取一事为翻。例如涅槃名含众德,亦无的翻,而翻为灭度者,亦是总中取此一事为翻。」新称,一阐底迦,译曰乐欲,乐生死之义。(参见:「阿颠底迦」)。又作一颠迦。楞严经六曰:「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长水之义疏曰:「一颠迦,即断善根者。」
【佛学常见辞汇】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者,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三藏法数】
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谓此人拨无因果,颠倒邪见,不信现在未来业报,不亲善友知识,不听诸佛所说教诫,当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重病,终难治也。
二种一阐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为济度一切众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皆名一阐提。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提者,无涅槃性。(中略)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悯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悯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槃。」
(名数)一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为济度一切众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皆名一阐提。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提者,无涅槃性。(中略)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悯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悯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槃。」
一阐提杖
【佛学大辞典】
(杂名)涅槃经三十八曰:「是经能为一阐提杖。」
(杂名)涅槃经三十八曰:「是经能为一阐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