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三权一实
本愿一实
真如一实
一髻
一髻罗刹王菩萨
一髻罗刹女
一髻罗刹法
一髻尊陀罗尼经
一髻文殊
一莲
一莲之实
一莲托生
一增
一增一减
佛类词典(续上)
一实圆宗三权一实
本愿一实
真如一实
一髻
一髻罗刹王菩萨
一髻罗刹女
一髻罗刹法
一髻尊陀罗尼经
一髻文殊
一莲
一莲之实
一莲托生
一增
一增一减
一实圆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说一乘实相之教法。无碍圆满之宗旨也。指天台宗而言。
【佛学常见辞汇】
宣说一实圆顿之理的宗派,即天台宗。
(流派)说一乘实相之教法。无碍圆满之宗旨也。指天台宗而言。
【佛学常见辞汇】
宣说一实圆顿之理的宗派,即天台宗。
三权一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所立藏通别圆四教中,前之藏通别曰三权,后之圆教为一实。玄义七上曰:「因中则有三权一实,在果则四实而无权。」四教仪集注上曰:「设三种权,扶一圆实。」
(术语)天台宗所立藏通别圆四教中,前之藏通别曰三权,后之圆教为一实。玄义七上曰:「因中则有三权一实,在果则四实而无权。」四教仪集注上曰:「设三种权,扶一圆实。」
本愿一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本愿,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證文类三本曰:「道者即是本愿一实之直道。」
(术语)如来之本愿,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證文类三本曰:「道者即是本愿一实之直道。」
真如一实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證文类三本曰:「真如一实之信海。」
(术语)真如即一实之理。教行信證文类三本曰:「真如一实之信海。」
一髻
【佛学大辞典】
(杂语)顶上结一髻也。古梵志中有此风。
(杂语)顶上结一髻也。古梵志中有此风。
一髻罗刹王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住于胎藏界曼陀罗第一苏悉地院之忿怒尊名。有大火炎髻,身色青黑,有四手。见秘藏记下,曼陀罗大钞五。
(菩萨)住于胎藏界曼陀罗第一苏悉地院之忿怒尊名。有大火炎髻,身色青黑,有四手。见秘藏记下,曼陀罗大钞五。
一髻罗刹女
【佛学大辞典】
(异类)罗刹名。孔雀王经曰:「有大罗刹女,名曰一髻。是大罗刹妇,居大海岸,闻血气香,于一夜中,行八万踰缮那。」
(异类)罗刹名。孔雀王经曰:「有大罗刹女,名曰一髻。是大罗刹妇,居大海岸,闻血气香,于一夜中,行八万踰缮那。」
一髻罗刹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一髻罗刹尊之修法也。见一髻尊陀罗尼经。
(修法)一髻罗刹尊之修法也。见一髻尊陀罗尼经。
一髻尊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唐不空译。一卷。
(经名)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唐不空译。一卷。
一髻文殊
【佛学大辞典】
(图像)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修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参见: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尊形如五髻文殊。头上唯有一髻,戴宝冠。三昧耶形为宝珠,以师里为种子。是求富德而修之者。
(图像)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修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参见: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尊形如五髻文殊。头上唯有一髻,戴宝冠。三昧耶形为宝珠,以师里为种子。是求富德而修之者。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一莲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莲华也。与莲台同。
(杂语)一莲华也。与莲台同。
一莲之实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于同一净土之莲台上结成佛之实也。
(杂语)于同一净土之莲台上结成佛之实也。
一莲托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净土,托生于同一之莲华中也。阿弥陀经所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也。
(术语)往生净土,托生于同一之莲华中也。阿弥陀经所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也。
一增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由人之定命十岁起,每百岁增一岁,达于八万四千岁之定命间。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佛祖统纪三十曰:「以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命减一年,至十岁,复增至八万四千岁。」
(术语)由人之定命十岁起,每百岁增一岁,达于八万四千岁之定命间。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佛祖统纪三十曰:「以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命减一年,至十岁,复增至八万四千岁。」
一增一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劫之间人寿一增一减也。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之间,新译家称曰中劫。俱舍论十二曰:「此洲人寿经无量时,至住劫初,寿方渐减。从无量减,至极十年,即名为初一住中劫。此后十八,皆有增减。谓从十年增至八万,复从八万减至十年,尔乃名为第二中劫。次后十七,例皆如是。于十八后,从十岁增,极至八万岁,名第二中劫。」旧译家名此一增一减曰小劫。佛祖统纪三十曰:「如是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二十增减为一中劫。」
(术语)经劫之间人寿一增一减也。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之间,新译家称曰中劫。俱舍论十二曰:「此洲人寿经无量时,至住劫初,寿方渐减。从无量减,至极十年,即名为初一住中劫。此后十八,皆有增减。谓从十年增至八万,复从八万减至十年,尔乃名为第二中劫。次后十七,例皆如是。于十八后,从十岁增,极至八万岁,名第二中劫。」旧译家名此一增一减曰小劫。佛祖统纪三十曰:「如是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二十增减为一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