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13,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228  229  230  231  232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溜水
一溜歪斜
一溜兀剌
一连串
一粒馀资
一粒万颗
一历历
一匡九合
一匡天下
一夔一契
一夔已足
一馈十起
一拉溜
一来二去
一览表
《漢語大詞典》:一溜水
形容快速而流利。 秦兆阳 《炊事员熊老铁》:“他能把那时 张家口 各种牌子的烟卷一溜水的报出名来。”
分類:快速流利
《國語辭典》:一溜歪斜  拼音:yī liù wāi xié
北平方言。形容行路蹒跚、脚步不稳。
《漢語大詞典》:一溜兀剌
见“ 一六兀剌 ”。
《漢語大詞典》:一六兀剌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听不懂。 元 无名氏 《端正好·朔风寒同云密》曲:“我见他一六兀剌地説体礼,他那里阿来不来的唱一直。” 元 无名氏 《端正好·我常在地曹行》曲:“我见他一六兀剌的舌头儿念了些吸哴糊突的呪。”亦作“ 一溜兀剌 ”。 元 无名氏 《哨遍·畋猎》曲:“马背后齐梢掛,掛的来力修緑簌,打番语一溜兀剌。”
《國語辭典》:一连串(一連串)  拼音:yī lián chuàn
连续不断。《文明小史》第五一回:「看见了许多外国人履声橐橐的一连串来了。」
《分类字锦》:一粒馀资(一粒馀资)
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诗 岂知鹪鹩者,一粒有馀资。
分类:杂鸟
《分类字锦》:一粒万颗(一粒万颗)
李绅 悯农诗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分类:粟米
《漢語大詞典》:一历历(一歷歷)
方言。逐渐。 梁斌 《红旗谱》三一:“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太多。工业品贵,农业品贱,谷贱伤农,农村经济一历历地破产了!” 梁斌 《播火记》十:“他已经扛了二十年长工,身上带着全般武艺,可是繁重的劳动夺去他的青春,一历历地身子骨儿越老越瘦。”
分類:方言逐渐
《漢語大詞典》:一匡九合
春秋 时 管仲 辅助 齐桓公 “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从戎,爰承指顾,禀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國語辭典》:一匡天下  拼音:yī kuāng tiān xià
原指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后引喻为统一天下。唐。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再定皇都,一匡天下。」
《漢語大詞典》:一夔一契
夔 契 都是 舜 时贤臣,后因以“一 夔 一 契 ”喻良辅。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诗:“惟 仲淹 弼 ,一 夔 一 契 ,天实賚予,予其敢忽。” 宋 方岳 《竹下》诗:“一 夔 一 契 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分類:时贤贤臣
《國語辭典》:一夔已足  拼音:yī kuí yǐ zú
夔,相传为舜时乐官,可以制乐。一夔已足比喻得一专门人才便足以成事。语出《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一夔已足,故曰夔一足。」。《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侍郎道:『一夔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漢語大詞典》:一夔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夔 一而足矣。”谓只要是真人才,一个就足够。后汉书·曹襃传:“昔 尧 作《大章》,一 夔 足矣。”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使卿长在中书,一 夔 足矣。” 宋 黄庭坚 《笻竹》诗:“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亦作“ 一夔已足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一 夔 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國語辭典》:一馈十起(一饋十起)  拼音:yī kuì shí qǐ
吃一顿饭要站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淮南子。泛论》:「禹之时,以五音听治,……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分類:起立事务
《漢語大詞典》:一拉溜
方言。一排;一行。 杨朔 《望南山》五:“这一来,一拉溜村庄谁不高兴, 大王疃 的老乡格外欢喜。” 丁庆友 《黑油油的泥土·歌满大道》诗:“锣鼓三通彩门开,一拉溜大车飞出庄。”
《國語辭典》:一来二去(一來二去)  拼音:yī lái èr qù
逐渐、渐次。《红楼梦》第八三回:「林丫头一来二去的大了,他这个身子也要紧。」《三侠五义》第八一回:「到一来二去,我也大些了,常听见人说:『知情不举,罪加一等。』」
《國語辭典》:一览表(一覽表)  拼音:yī lǎn biǎo
简明的表式,使人一看就可以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