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一息
一息半步
一根
一流
一只眼
一浮沤
一杀多生
一真
一真法界
一真地
一真无为
一宿觉
一连
一异
一婆诃
一息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间之一呼吸也。止观四上曰:「一息不追,千载长往。」同七上曰:「一息不返,即名命终。」
一息半步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自定起而经行时之步行法。即静起座,先于呼吸之间,举左足,进于右足之半,于次之呼吸,举右足,与左足相并,次自左足始,进十步乃至二十步,则转右而返,就原座云。如净禅师语曰:一息半步,此古佛之法也。近来之长老,曾无知者。
一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类之根性也。妙玄一上曰:「一根一缘,同一道味。」【又】为眼等六根任何根之一。楞严经六曰:「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根,即耳根也。盖由此方之人,耳根最利,闻法易入。故文殊选拣圆通之门,取耳根为第一也。然以耳根为圆通门者,特假其通入而已,必期脱去声尘,反闻自性,然后为复本归源之至。一根既然,诸根亦寂。经云: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是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一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一流类。法华文句八上曰:「此二千人,或是学,或是无学人,同是一流。」舍毗尼义钞上之一曰:「众生行别,不能一流。」
一只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所谓顶门眼同。真正见物之一个眼也。碧岩八则垂示曰:「具一只眼,可以坐断十方,壁立千仞。」
一浮沤
【佛学大辞典】
(譬喻)浮沤,水泡也。以大海中之浮沤喻人身。楞严经二曰:「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同经三曰:「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有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一杀多生
【佛学大辞典】
(杂语)杀一人救多人也。杀生虽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故,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悯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云。涅槃经第十二,记仙豫王杀害世恶婆罗门,以其因缘却不堕地狱。行愿品疏钞五,引报恩经文以明一杀多生之因缘。报恩经七曰:「有一婆罗门子,聪明黠慧,受持五戒护持正法。婆罗门子缘事他行,有五百人,共为徒侣。前至崄路,五百群贼,常住其中。贼主密遣一人,历伺诸伴,应时欲发。尔时贼中复有一人,先与是婆罗门子,亲善知识,故先来告语。尔时婆罗门子,闻此语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告语伴,惧畏诸伴害此一人;若害此人,惧畏诸伴没三恶道,受无量苦;若默然者,贼当害伴;若害诸伴,贼堕三恶道,受无量苦。作是念已,我当设大方便利益众生,三恶道苦,是我所宜。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断此贼命,使诸同伴安隐无为。」
一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名一如。亦曰一实。皆为绝待之真理也。一者无二,以平等不二之故谓之一。真者离虚妄之义,所谓真如也。
【佛学常见辞汇】
唯一真实的意思,与真如同义。
一真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九曰:「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华严大疏曰:「往复无际,动静一言,含众妙而有馀,超言思而回出者,其唯法界欤。」大疏钞一曰:「以一真法界,为玄妙体。」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尘尽足为一真法界也。其体绝待故曰一,真实故曰真,融摄一切万法。故曰法界。乃华严经一部之主意。三藏法数四曰:「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佛学常见辞汇】
唯一真实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一真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悟一真法界理之位也。四十二章经曰:「视平等如一真地。」道沛注曰:「平等视众生,如一真地。以一真法界,绝自他也。」
【佛学常见辞汇】
證悟一真法界的实际理地。
一真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一真法界之体为无为自然。楞严经八曰:「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长水义疏曰:体即真如。无漏清净一真法界。此法界体。具如是无方妙用。故云本然。」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真法界的理体是清净和无为的。
一宿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永嘉玄觉禅师也。传灯录曰:「永嘉禅师诣曹溪,语契六祖。六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之一宿觉。」
【俗语佛源】
《二程全书》卷十八中有一段问答。问:「释氏有一宿觉,言下觉之说,如何?」答:「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于言下即悟,何啻读十年书!」这是理学家借用禅宗公案,谓迅速领悟。「一宿觉」出于《坛经·机缘品》。唐代有位精通天台宗止观法门的玄觉禅师,诵《维摩诘经》有悟,到曹溪求六祖慧能大师印可。玄觉机锋迭出,颇受慧能赞许。玄觉欲告辞,慧能更进一步,以双关语问道:「返太速乎?」玄觉答道:「本自非动,岂有速耶!」谓就实相而言,事物原无动静去来。(可参阅晋·僧肇《物不迁论》及《坛经》一段)于是,两位高僧口吐莲花,又展开了一番精彩的问答。当玄觉说出「分别亦非意」时,慧能叹道:「善哉!」留玄觉住了一宿。这段故事,在丛林中流传,被称为「一宿觉」,成为禅宗「顿悟」的著名公案。 (李明权)
一连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以线系之,曰一连。
一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彼此皆同曰一,彼此皆异曰异。皆为偏于一方之思想。中论因缘品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嘉祥疏二曰:「不一不异,治外道计执一异障。」智度论二十曰:「诸圣人,破吾我相,灭一异相。」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与异。一是彼此一样,异是彼此迥异,一与异,都是偏于一方的思想。中论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一婆诃
【佛学大辞典】
(物名)希麟续音义曰:「一婆诃,下音呵,梵语也,此云图,又作篅同,音市缘反,即仓图也。」(参见: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