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14,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192  193  194  195  196  198  199  200  20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焉耆一龟兹语
嫣然一笑
牙管一双
牙长一丈
一无所长
一无所知
一无性天
一五一十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一物不知
一物二名
一物降一物
一物克一物
一物三善
一误再误
《漢語大詞典》:焉耆一龟兹语(焉耆一龜兹語)
古代流行在 新疆 吐鲁番 、 焉耆 和 库车 一带的语言。分 焉耆 与 龟兹 ( 库车 )两种方言,差别较大。前者曾称“吐火罗语A”,后者曾称“吐火罗语B”。属印欧语系Centum(Kentum)支派。文字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 新疆 吐鲁番 、 焉耆 、 库车 等地发现了此语言的文献,多属7-8世纪,对印欧语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國語辭典》:嫣然一笑  拼音:yān rán yī xiào
形容人甜美妩媚的笑容。东周战国。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陌城,迷下蔡。」《老残游记》第九回:「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
分類:娇媚微笑
《国语辞典》:牙管一双(牙管一双)  拼音:yá guǎn yī shuāng
晋范岫为官以廉洁著称,为长城令时,有梓材巾箱,用数十年而不改换;在晋陵时唯作一双象牙制笔管的毛笔。见《南史。卷六○。范岫传》。后以牙管一双比喻官吏清廉。
《分类字锦》:牙长一丈(牙长一丈)
山海经:祷过之山,其下多象。郭氏传:象,兽之最大者,长鼻,大者牙长一丈。
《国语辞典》:一无所长(一无所长)  拼音:yī wú suǒ cháng
毫无专长可言。《东周列国志》第九九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國語辭典》:一无所知(一無所知)  拼音:yī wú suǒ zhī
什么也不知道。《红楼梦》第六回:「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
《高级汉语词典》:一无性天
非常虚伪
《國語辭典》:一五一十  拼音:yī wǔ yī shí
1.数数目时普通以五为单位,故以一五、一十指计数的动作。《儒林外史》第五○回:「等他官司赢了来,得了缺,叫他一五一十算了来还你。」《红楼梦》第二六回:「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2.比喻把事情从头至尾详细说出,无所遗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男女见不是势头,盒盘也不出,仍旧挑了,走了回家,一五一十的对家主说了。」
《漢語大詞典》:一物不成,两物见在(一物不成,兩物見在)
谓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俱无损失。《水浒传》第十二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只恁地肯卖便收去了。不肯时,勉强不得。正是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國語辭典》:一物不知  拼音:yī wù bù zhī
对某一事物不了解,指知识尚有欠缺、不完备。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一物不知,实以为耻。」
分類:知识欠缺
《分类字锦》:一物二名
急就篇:芜荑盐豉醯酢酱。注:醯、酢亦一物二名也。
分类:
《國語辭典》:一物降一物  拼音:yī wù xiáng yī wù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另一事物可以降服它。《西游记》第五一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但凭高见,选用天将,勿得迟疑误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看好个摆大架子的姑娘,好一班陪小心的强盗,这大概就叫作『财压奴婢,艺压当行』,又叫做『一物降一物』了。」也作「一物剋一物」、「一物一制」。
分類:专门制伏
《漢語大詞典》:一物克一物(一物尅一物)
见“ 一物降一物 ”。
《國語辭典》:一物降一物  拼音:yī wù xiáng yī wù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另一事物可以降服它。《西游记》第五一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但凭高见,选用天将,勿得迟疑误事。」《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看好个摆大架子的姑娘,好一班陪小心的强盗,这大概就叫作『财压奴婢,艺压当行』,又叫做『一物降一物』了。」也作「一物剋一物」、「一物一制」。
分類:专门制伏
《分类字锦》:一物三善
礼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惟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著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疏物犹事也。
分类:青宫
《國語辭典》:一误再误(一誤再誤)  拼音:yī wù zài wù
1.语本《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魏王廷美传》:「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指一次失误,不以为戒,又再度失误。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前贤读书,不肯一误再误如此。」
2.一再的延误。如:「这班火车没有准时进站,时间一误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