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3,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一念相应
一念相应慧
一念业成
一念万年
一念逾新罗
一佛
一佛成道
一佛土
一佛乘
一佛世界
一佛多佛
一佛净土
一坐食
一即十
一即三
一念相应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谓无间道金刚喻定相应之智,唯为一刹那也。大般若经三百九十三有曰:「从此无间以一刹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粗重习气相续,證得无上正等菩提。」起信论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又天台通教,以一念相应之慧,顿断残习,现带劣胜应身而成佛云。是等为于无间道,断尽最后一品习气之慧,名一念相应也。(二)谓与灵知自性之一念相应也。法华玄义二曰:「果即一念相应,大觉朗然,无上菩提为习果。」盖一念者,为灵知之自性。即始觉与彼本觉灵知之性,冥然不二,故曰一念相应。是等为佛果之理智冥合,不二之当体,名一念相应也。
一念相应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定慧相应之一念,理智相应之一念,将成佛时之智慧也。智度论九十二曰:「住如金刚三昧,用一念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名为佛,一切法中得自在。」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
一念业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念信阿弥陀佛之本愿,而往生净土之业成辨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只要一念坚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业。
一念万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刹那一念之心,而摄万年之岁月无馀。
【佛学常见辞汇】
谓在一刹那之心念中就已摄尽了万年的岁月。
一念逾新罗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即一念已逾海外之意。传灯录曰:「有僧问盛禅师如何是觌面事?师曰:新罗国去也。」东坡诗曰:「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一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人之佛陀也。
一佛成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佛成道于世间。则法界尽受其德。金刚錍曰:「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依正。」
一佛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一佛世界同。往生论曰:「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又】同一佛土。即弥陀之净土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佛所化度的国土。一佛土的范围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一佛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华经所说。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同品曰:「于一佛乘,分别说三。」金刚顶一字顶轮王仪轨经曰:「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佛乘如来之顶法,等指诸佛体,是故名智拳。」
【佛学常见辞汇】
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一佛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佛所化之世界也。又曰一佛土或一佛国土。中阿含经十七,谓二佛无同时出现者,恰如转轮圣王,一四天下同时无二人云。此为一佛教化,普及须弥四洲,更不须馀佛出世之意,即一佛所化之世界为一四天下之说也。然智度论五十曰:明五重世界,谓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世界,数之至恒沙,谓之一佛世界,复数之至恒沙,谓之一佛世界海,复数之至恒沙,谓之一佛世界种,复至其数无量,谓之一佛世界云。此论文,第二重与第五重,虽同为一佛世界,而五教章卷下,取华严之意,改第二重为世界性,第五重为一佛世界,此为终教所谈一佛所化之范围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佛所教化的世界。与一佛土同义。
一佛多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佛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参见: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许于一时有多佛出世,且勿论。小乘则于俱舍十二有二说:萨婆多师之义,无边之世界,唯一佛出世,无二佛于同时出世者。馀师之义,则一三千大千世界,虽无二佛于同时出世,而其他三千大千世界,佛之出世,非无与之同时者;故无量之世界,同时有无量之佛出世。智度论九,同举此二义,以前义为不了义,后义为了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浮图、浮头。盖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俗语佛源】
佛陀(Buddha)简称「佛」,意译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对于凡夫的不觉,称为「自觉」;对于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称为「觉他」;对于菩萨自觉、觉他而未完美,称为「觉行圆满」。在「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中,佛是最高的果位。佛有许多别称,如:如来、善逝、天人师、世尊等。佛又有种种「身」,如法身、报身、应身等。佛往往专称应现于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也泛指三世十方一切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弥勒佛等。此外,学佛之「佛」,指佛法;念佛之「佛」,指佛号;拜佛之「佛」,指佛像……均是触类引申之义。佛教徒以为念佛可以消除业障、修身修福。在现代诗中如苏曼殊《有怀》诗之二:「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天恁恨不胜。」(李明权)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历劫修因,行满果圆,是名为佛。(无缘慈者,谓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能自然现益也。)
【三藏法数】
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一佛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从一般之佛土,称弥陀净土曰一佛净土。十疑论曰:「阎浮提之众生,心浊多乱,偏赞一佛净土,使专心一境,即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生。」又一佛土,即一佛净土。皆指弥陀之净土而言。
【佛学常见辞汇】
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一坐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比丘受头陀法者,不数数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于一坐中食,令满足。更无坐食。设未满足,有因缘起者,亦无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一即十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三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为始。渐次成而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为始。渐次成而为十。一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一乃组成他数之一。非自性之一。若果为自性之一。则一终为一。不能成二至十之数。即能成二至十之数。其为组成他数之一可知矣。故此时所论之本数之一。为有体数。二至十为无体数。即空也。故一十相即。又一为有力数。二至十为无力数。故一十相入。根据此法而详论之。一尘为主。一切佛土。悉在此中。一念为主。无量之时劫。亦尽在其中。此即大陀罗尼缘起之法门。华严一家之盛谈者也。又一即多之意义。与上相同。见五教章中。
一即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一乘教即三乘教之意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乘教就是三乘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