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14,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父
一符
一夺
一搭
一壮
一卣
一罂
寥天一
一簿
一总
一字书
一域
一验
一锁
一算
《骈字类编》:一父
吕览: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
《漢語大詞典》:一符
(1).一道符箓。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北齐书·方伎传·由吾道荣:“ 晋阳 人某,大明法术……及河,值水暴涨,桥坏,船渡艰难。是人乃临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絶。”
(2).全相符合。朱子语类卷十八:“前圣后圣,心心一符,如印记相合,无纤毫不似处。”
《骈字类编》:一夺(一夺)
左传见上。江淹知已赋:闻瑶质兮可变,知余采兮一夺。
《國語辭典》:一搭  拼音:yī dā
1.一同、一起。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我把这两颗头都拿将来,做一搭里放著。」
2.一块、一处。《水浒传》第一二回:「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一搭青记。」也作「一答」。
3.一绺。《儒林外史》第五回:「严监生慌忙叫奶妈抱起哥子来,拿一搭麻替他披著。」
4.一叠。《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只见老头子,只是一张一张的点数,并不细看票子里的数目,一搭五十张。」
《漢語大詞典》:一壮(一壯)
中医在穴位上用艾火灼一次称“一壮”。旧题 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治卒心腹烦满方:“又灸两手中央长指爪下,一壮,愈。”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惊痫:“犬癇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者,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壮人当以此数,老幼羸弱,量力减之。”
《骈字类编》:一卣
诗:釐尔圭瓒,秬鬯一卣。传:卣,器也。疏:春官郁人掌和郁鬯以实彝。则鬯当在彝,而此云一卣者,当祭乃在彝,未祭则在卣。赐时未祭,故卣盛之。左传:王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刑。南史宋武帝纪:公温恭孝思,致虔禋祀,忠肃之志仪 四方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骈字类编》:一罂(一罂)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三 入林屋洞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云浆湛不动,璚露涵而馨。漱之恐减算,酌之必延龄。愁为三官责,不敢携一罂。
《高级汉语词典》:寥天一
清静无为的人入于寂寥,和无形的天合而为一
《骈字类编》:一簿
宋史食货志:景祐元年,侍御史韩渎言:天下赋入之繁但存催科一簿,一有散亡,则耗登之数无从钩考,请复置实行簿。诏再闰一造。
《國語辭典》:一总(一總)  拼音:yī zǒng
1.并合、一起。《老残游记》第七回:「将昨日未曾写完的信,详细写完封好,又将致刘仁甫的信亦写毕,一总送到上房。」《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如今可先运些书籍去卖,将来连器具图画等件一总运去。」
2.总是、老是。《儒林外史》第五回:「只是我家嫂也是个糊涂人,几个舍侄,就像生狼一般,一总也不听教训。」
《漢語大詞典》:一字书(一字書)
谓短札。 唐 包佶 《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雨散三年别,风传一字书。” 宋 陈与义 《邓州西斋书事》诗之三:“易求 苏子 六国印,难得 河桥 一字书。”
《骈字类编》:一域
唐 权德舆 浩歌 得丧同一域,是非亦何常。
《骈字类编》:一验(一验)
后汉书袁绍传:陛下圣德幼冲。亲遭厄困。时进既被害。师徒丧沮。臣独将家兵百馀人。抽戈承明。竦剑翼室。虎叱群司。奋击凶丑。曾不浃辰。罪人斯殄。此诚愚臣效命之一验也。
《骈字类编》:一锁(一锁)
宋 欧阳修 和较艺书事 相随怀诏下天阍,一锁南宫隔几旬。
《漢語大詞典》:一算
(1).一根算筹。礼记·投壶:“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
(2). 汉 代商贾税和对成年人所征人头税的一个计数单位。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买卖,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汉书·晁错传:“今 秦 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无銖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按:《高帝纪上》“初为算赋” 颜师古 注引 如谆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
(3).古代推算历数的一个单位。旧唐书·历志二:“今 大唐 神龙 元年,復岁次於乙巳,积四十一万四千三百六十算外。上验往古,年减一算。下求将来,年加一算。”
(4).一次谋划。南史·宋长沙王道怜等传论:“当於餘袄内侮, 荀 、 桓 交逼, 荆楚 之势,同於累卵。如使上略未尽,一算或遗,则得丧之机,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