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曹元忠(1865-1923) 字夔一,号君直、凌波居士。江苏吴县人。光绪举人。曾参加康有为公车上书。官至内阁侍读、资政院议员。民国后为遗老。有《笺经室遗集》。
马福益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65—1905 【介绍】: 清末湖南湘潭人,原名福一,又名乾。哥老会成员。清光绪十七年成为该会回龙山首领,在醴陵、湘潭、浏阳一带,门徒甚众。因刘道一等之劝说,接受黄兴领导,谋于长沙起事。事泄,走广西,次年复回湖南,准备在洪江起义,中途被捕遇难。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宋一鸿(?-1926),字心白,号痴萍,江苏无锡人。南社社员。清季读书上海南洋公学,参加南社及云社,诗酒联欢,兴致甚豪。主编其故乡《苏民报》。一度客长沙,编《长沙日报》,与宁太一、傅屯艮相往还,多唱和之作。晚年赋闲家居,益形落拓。著有《如此江山》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风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于重庆。

人物简介

维基
俞省三(1866年—1930年代),字勿齐,号月樵,又号觉甫行一。浙江省绍兴府萧山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金天羽(1874——1947),初名懋基,又名天翮,字松岑,改今名,号鹤望,别署有麒麟、爱自由者、金一等,吴江人。年十八为诸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荐试经济特科,以祖老辞。其诗文词并工,且能为小说。小说《孽海花》前十回即其所作。著有《天放楼文言》,《天放楼诗集》、《红鹤词》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与陈师曾最善。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
1876-1930.6,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建立以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还有《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姚茫父墓志铭
湘潭周大烈撰 嗟乎,士夫道丧。茫父乃郁郁陨于破寺中矣。茫父性姚名华,字重光,贵州贵阳人。清光绪丁酉举于乡,甲辰成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习说文许氏学,好篆隶,奉亲居京师莲花寺,穷搜金石文字,比勘题识,早夜不休,于士夫所挟持为荣贵者若冥然而无睹,其困勤笃嗜,清之张廷济无以过之。时德宗在位,穆宗生母孝钦显皇后临时称制,内政败乱。庚子拳匪事起,国几亡,君不胜愤慨,值议变法,偕朝士赴日本学法律政治。余时亦由湖南东渡,同入法政大学,见其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无遗。固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学竟归,迁邮传部船政司主事,邮政司建核科科长。而国已乱,未几,宣统帝逊位,民国建立,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自是四居议席。然所抱持者盖无一不与人相忤,所谓议会政治,竟未尝参与焉。乃愤然竟弃所学,仍居破寺中,理其旧业,更恣意作书画,每画辄题其诗词与曲,曲尤工,人竞买之。朝夕所资,略取给焉。余客京师时,亦寓寺中,与论金石词曲,以为遭此时,固得所遣矣。自宣统己酉至民国十八年间,连丁继妣熊恭人暨孝宪先生忧,又连丧子女四人,其弟芗早丧,仅遗一女,又病卒。值国内军人斗争,战祸日剧,忧乱迸于一时,遂得偏废疾。余时时往视之,外貌丰硕如故,仍据案挥残臂作书画,磅礴郁积,意气若不可一世,四五年中,无颓败状。嗟乎,是岂真不可一世邪。十九年六月病再发,一日而卒。所著有小学问答、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蒐存未刊行,自定诗赋词曲论著杂文,题曰弗堂类稿三十一卷。其门人王伯群为印于金陵。曾祖玉德,妣吴氏。祖廷辅,妣严氏。考源清,私谥孝宪先生,妣雷氏。子四。鋈,日本高等蚕丝学校毕业。鋆,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出嗣弟芗。鐜,先卒。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肄业。女三。銮,适同县文宗沛。盘、錖,未适人而卒。葬北平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之阳。其友周大烈为之铭曰:吾道非邪,彼所抱之道亦再颠而再倒。当士夫群攘攘于奔离中,顿踬以老。嗟乎,茫父已已乎,世昏形槁,附燕甸兮片石棱棱,顾姚山兮孤心皓皓。
弗堂词·跋
姚崇光先生以宏达之才崛起边方。清末由进士游学东洋,供职邮部。入民国后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顾以性长文学,不耐案牍,又一时任事者多非同类,奔竞成风,素所深耻,乃退而精研艺术。确有心得,书画诗词皆卓然自成一家,而画尤冠绝燕京,驰誉中外。得其碎幅零缣,无不珍为鸿宝。惜乎五十过二,遽辞人间,诚艺文界之一大损失矣。夫天之赋予于人也,不能使其完全,而人之生于世也,往往多留缺陷。向使崇光先生得位乘时,勋猷彪炳,其尚有余力以专攻文艺,优入纯粹以精之域乎。韩昌黎谓柳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无疑,诚知言也。燕京七百年来为中国惟一之都会,名书古画乃藏庋之渊薮。自经庚子乱后,加以民国改革,时势变迁,从来罕见之图籍,出现于市廛间者不少。先生适逢其会,久滞彼都,日惟与厂甸营此业者相周旋,过目珍奇不下数千种,虽寒素家风,为力有限,百难购一,而借此遍览千古名家,以发抒其抑塞磊落之气,所谓得江山之助,握造化之权,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故能臻此绝诣,岂偶然哉。世人多谓黔中僻陋,黔地诚僻陋,而黔人之游历于外者开拓心胸,激扬志趣,其所成就每凌驾乎中原,亦以中原数千年来文物声名发泄已甚,而边省磅礴郁积,名山大川之灵秀甫启其端倪。虽在交通阻隔之世,人才已渐奋兴焉。况今之飞机铁道,一日千里。行见重门洞开,贤哲浚发,其必能超越全国,可断言也。先生捐馆后,门人王君伯群搜集平生著作,编为弗堂类稿三十余卷,中以题跋为最多,诗文次之,词二卷,曲一卷,惟临殁之庚午春词二十余阕未编入。今印丛书四集,悉采入以为诸词家之殿。溯黔中自明设省,三百年间诗人接踵,专集颇多,惟一词则阒焉寡闻。清代词家始有江辰六显于康熙之际。延至中叶,倚声渐盛,而附载各家集中者,要皆篇幅寥寥,略备一格,其有妙谐声律,专精此道,以黎伯庸之葑烟亭为最,陈息凡、邓花溪两家各体尚称完备,而终不及先生之造诣深醇,尽工尽善也。先生之词在黔省诸词人中固称后劲,即在清代诸词人中亦翼然翘楚。此殆如六朝结局之有庾子山,前明结局之有钱蒙叟,皆可谓集其大成。故文艺一日不泯灭,即中国一日能存在。昔人称言者心之声,又称声音之道与政通,安得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然则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黔省人文蔚起之关键,将以先生之词卜之。识者当不以余言为河汉焉。 民国第一丙子季夏。安顺杨恩元覃生识。
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和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与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王揖唐(1878-1948年9月10日)名赓、志洋,字什公、一堂、逸堂、慎吾。安徽省合肥市人。袁世凯秘书,洪宪男爵,北洋上将,安福系主将。曾在日本留学,抗战时叛国投敌。1948年以汉奸罪被枪决。
维基
王揖唐(1878年—1948年9月10日),旧名志洋,字慎吾、什公。后更名赓,字一堂,号揖唐,笔名逸塘。安徽合肥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诗人,清光绪末科进士,曾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及日军成立的多个傀儡政权中任职。日本投降后,入狱,以汉奸罪枪决。
逸塘诗存·序
什公择录其积年所为诗十之二,曰逸塘诗存,以视余,属为之序。余非名能诗者,曷足以论什公之诗?顾尝以谓诗者人心之声,发于自然,达于至隐,而性情意量毕载以出,一肖其为人,盖诚中形外之验,非可诬也。什公义侠天挺,敦气类,笃故旧,赴人之急如其私,其性情有过人者。夙负闳略,尤拳拳民物,以康济为志。遭世俶扰,历艰钜,阅事变多矣。国势之阽危,民生之憔悴,天灾兵祸之交乘,而益烈迫于时之不容己,惟期尽其力之所能为,而一切利钝险夷非所计焉。故虽当閒居优游,啸歌自得,未尝忘天人悲闵之心。及在艰难纷剧之中,超然有馀,卒不改其坦定从容之度。以性情之深,兼意量之远,发而为诗,宜其美也。其诗感物造端,披豁天真,不假雕饰,沈挚之思,出以平显,磊落之气,括以冲夷,大抵与香山、剑南为近。盖身世所遭不侔,而中之所存未始异趣,所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者欤?然则什公生平虽非仅以诗见,而读其诗者,固可得其人矣。己卯十二月,李国松。
逸塘诗存·跋
戊寅岁,什丈出其历年所为诗数巨册,授叔明及合肥李骏孙家煌,读之月馀而竟。其诗以纵横驰骤之才,蹈厉发扬之气,一出之以敦厚温婉,盖得于诗教者深矣。因以付梓请于公,而公退然自以为诗不足存,弗许。其后海内求诗者日众,抄胥不足以供事,乃更亟请而后得许,惟曰:「刻二三百首已足。」爰与李君本公斯旨,录其中尤佳者得千馀篇,公仍以为多,于是再三易,始定稿。故今之所存仅十之一耳。板既镌,其字之笔画有小误者,如并与并互见,留或刻作留,以叔明与校勘之役,因以改刻请于公。而公又弗许,曰:「刊之所以代抄胥,奚必过求于字画之间乎?」盖公之冲雅谦抑,恢宏大度,出自天性,固非寻常诗人所能企及也。剞劂既竟,爰述刻诗之由,并志字画之误,以谂天下后世之读公诗者。辛巳夏月,曼珠溥叔明谨识。(录入:顾青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费公直(1879--1952年),原名善机,字天健,号一瓢、霜红、双桥词人等,别署器志、秋明,室名秋明阁、双红豆簃,吴江同里人,世居周庄。1906年加入同盟会,也是南社社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程善之(1880-1942),名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祖籍安徽歙县槐塘。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涛,改名岸,又名广侯、成蹊,字惜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就读于南洋公学经济科。公费留学日本。在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油画。加入同盟会。于东京组织春柳社,编演戏剧。归国后,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两江师范学堂。民国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多才艺,编歌演剧、作画治印无所不擅,又通数国文字。为南社社员。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奇趣洋溢。词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师文钞》。今人辑有《李叔同诗全编》,词在集中。
林卧云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卧云(1881~1965),名玉书,以字行,号六一山人,生于嘉义县水上乡三界埔。明治廿九年(1896),接受为期五个月的日语教育,翌年三月毕业于嘉四义国语传习所,随即进入台湾总督府嘉义医院担任通译。明治三十二年(1899)秋季,适逢台湾总督医学校派人至嘉义医院劝募学生,前往就读。明治三十八年三月毕业,奉职台湾总督府嘉义医院,为嘉义市第一位台籍西医,专攻内科及小儿科。明治四十四年(1911)与白玉簪、周抡魁、赖雨若、赖惠川等六十馀人合组罗山吟社。大正六年(1917)玉峰吟社成立,与罗山吟社诸社友一同加入。鸥社成立,受聘顾问,后加入为社员,与陈文石协助陈潮渠主持社务。昭和二年(1927)十二月,加入郑作型、罗峻明创立之「国黉同艺会」,与同好共研诗文书画。五年(1930)年复与苏孝德、张李德和、吴文龙、赖尚逊等四人设连玉诗钟会。  林氏诗书画俱佳,善绘松竹,好兰艺、围棋。与嘉义著名女诗人张李德和友善,著有已刊行的《卧云吟草》、《卧云吟草续集》外,有手稿《醉霞亭集》、《读老随笔》甲乙丙丁集、《六一山人读书笔记》、《摭拾录》、《什记》等。林氏博学多闻,留心经子,长于说理议论,有理过乎辞,淡而寡味如〈销夏书怀〉者,亦有警遒似〈辩闲〉者。其诗长于五、七言歌行、古体,气势轩昂,咏史、写景中沾带理味,风格近于宋诗之清峻才刻,惟绝句清丽,可谓多才。(江宝钗撰)
刘承干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刘承干(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原籍浙江上虞人,祖先于康熙年间迁居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刘氏幼年入当地浔溪书院就读。光绪卅一年(1905)贡生,清末曾任候补内务府卿,民国之后以前清遗老自居。宣统二年(1910)始戮力聚书,因家富故购书激增,以致上海「求恕斋」不敷使用。民国九至十三年(1920~1924),刘氏再兴筑「嘉业堂」,藏书以明刻本二千种和地方志一千二百种闻名于世,亦不乏宋元善本秘籍,成为当时最大之私人藏书楼。抗战时期,刘氏家道中落,藏书逐渐散出,今分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民国五十二年(1963)病逝上海,享年八十二岁。  刘氏喜刻书,尝自所藏中择善本刻印流行,主要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馀草堂丛书》、《希古楼金石丛书》等,编有《明史例案》、《南唐书补注》、《王文敏公遗集》、《辽东三家诗钞》等〖参考(一)王河《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二)李性忠《刘承干与嘉业堂》,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三)林申清《明清著名藏书家‧藏书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民国十四年(1925)仲春,在上海以聚珍仿宋版刊印王松《沧海遗民剩稿》,封面题字并书序。同年仲夏又作〈王友竹先生六十寿言〉一篇。(杨永智撰)
冯国鑫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冯国鑫(一八八三—一九二零),字一范,号灵南,常熟人。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清光绪庠生,留学日本习法律,归国后授法科举人。民国后曾任江苏高等分厅监督检察官,二次革命时一度代理江苏都督。后任职浙江第一高等审判厅。有《白萍香馆诗钞》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马浮(1883-1967) 幼名福田,字一浮,又字一佛,号湛翁、被揭,晚号蠲叟、蠲戏老人。绍兴人。幼习经史,光绪二十四年16岁应县试列榜首。娴多国语言。赞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任教育部秘书长,辞归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崇汉。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主要有《蠲戏斋诗集》、《尔雅台答问》、《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