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底一面
表面和私下。常指行贿时的正项和门包。《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 刘厚守 道:‘上头不要钱,底下不好白难为他们。依兄弟的愚见:这份礼足值一万,我们自己人,我亦不准他们多要,我们一底一面罢。’…… 贾大少爷 道:‘一底一面是多少?’ 黄胖姑 道:‘亏你一位观察公,一底一面还不晓得。你送的东西面子上值一万,这零零碎碎用的钱也得一万。’”
《国语辞典》:一面儿官司(一面儿官司)  拼音:yī miàn ér guān si
指某一方的种种条件都不敌对方,毫无招架之力的诉讼案件。如:「这种一面儿官司,打赢了也应哀矜勿喜。」
《国语辞典》:听不得一面之词(听不得一面之词)  拼音:tīng bù de yī miàn zhī cí
不能单听一方面的说辞,要总括全面的说法来判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官人方才说『听不得一面之词』,我想人众则公,明日约同衙门几位朋友大家禀一声,必然听信。」
《国语辞典》:一面倒  拼音:yī miàn dǎo
完全倾向于某一边。如:「这次表决呈现一面倒,赞成二日游的远胜过一日游的同学。」
分类:倾向
《國語辭典》:独当一面(獨當一面)  拼音:dú dāng yī miàn
独力担当一方的重任。《孽海花》第五回:「庄寿香大刀阔斧,气象万千,将来可以独当一面。」
《漢語大詞典》:八一面(八一麵)
亦称“ 八一通粉 ”。 每百斤小麦磨取八十一斤面粉。为国内市场供应的普通上白头号面粉。
《漢語大詞典》:千人一面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列公可知这‘一宿无话’四个字怎的个讲法?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説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王愿坚 《新一点,深一点》:“用一个模式去套,去填充,去模拟,这样……自然就只能千人一面、千语一腔、千篇一律了。”
《分类字锦》:罝罗一面(罝罗一面)
唐太宗 冬狩诗 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
分类:蒐狩
《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漢語大詞典》:一干一方
一千一万的隐语。“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近。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二:“逆 瑾 ( 刘瑾 )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后渐增至几干几方。”
《國語辭典》:一路  拼音:yī lù
1.同路。汉。王充《论衡。是应》:「太平之时,岂更为男女各作道哉?不更作道,一路而行,安得异乎?」唐。司空图 狂题诗一八首之一七:「莫道太平同一路,大都安稳属閒人。」
2.同类。如:「一路货」。《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原来黄抚台是媚外一路,生平尤喜德国人。」
3.同夥。《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你两个做一路,故意交他奸了我的女儿。」
4.沿途。《老残游记》第六回:「难道一路传闻都是谎话吗?」《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路看著山色山光,悲悼女儿。」
5.引申为事物的整个途程。如:「股市一路震荡走高。」
6.第一条路线。如:「一路公车」。
《國語辭典》:一行  拼音:yī háng
1.单一的行列。唐。李群玉 九日诗:「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红楼梦》第五三回:「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又写著一行小字。」
2.行业的一种或同一的行业。《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这张茂实每日在那铺中闲坐,百物的行情都被看在眼内,所以也要做这一行生理。」也作「一行儿」。
《國語辭典》:一头(一頭)  拼音:yī tóu
1.一面。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既是这等,待我一头开门,一头念诗你听咱。」《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巡检一头行,一头哭。」也作「一投」。
2.一桩、一件。《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如今到有一头亲事,不知你可情愿?」
3.一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昨日那件事,关在饭店里,我去一头来。」
4.一下子、一径。《红楼梦》第九回:「如今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著,便一头进来找金荣。」《老残游记》第六回:「过了些时,活该有事,被他爸爸回来一头碰见,气了个半死。」
5.头部突然的动作。《红楼梦》第二五回:「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
6.满头。如:「一头的珠花」。
7.表示牲口的数量。如:「一头猪」、「一头驴」。
《國語辭典》:出人头地(出人頭地)  拼音:chū rén tóu dì
让他高出一头。语本宋。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
《國語辭典》:一边(一邊)  拼音:yī biān
1.事物的某一方面。唐。李白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诗:「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董西厢》卷四:「持笺归,置于妆台一边。」
2.一面。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你住在外面,一边等我,一边看人,方不误事。」《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那两个虞侯那里肯依,一边收拾,一边叫了两匹马,将行李驮在马上,两个虞侯跟著先行去了。」
3.一旁。《儒林外史》第三回:「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红楼梦》第五五回:「见探春有怒色,便不敢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一边垂手默待。」
《國語辭典》:一就  拼音:yī jiù
1.顺便。《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你去安排些食物,一就与我关了外门,待我和官人吃几杯酒。」《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我今日去谢张公,一就带你母子去游玩閒走则个。」
2.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3.一同、一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里坐地,唤酒保买杯酒和肉来,四个一就吃了。」《前汉书平话》卷下:「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
4.一味、总是。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且说俺这小哥哥,为俺耽惊受怕,波迸流移,冷落了读书院,一就把功名懒堕。」元。无名氏〈玉娇枝过四块玉。休争闲气〉曲:「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
《漢語大詞典》:一厢
一边;一面。《西游记》第七三回:“道士闻言,满面生春道:‘老师乃忠诚大德之佛,小道不知,失於远候,恕罪!恕罪!’叫:‘童儿,快去换茶来。一厢作速办斋。’”
分類:一边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