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右派  拼音:yòu pài
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主张维持现状,反对作激烈变革的一派。也称为「保守派」、「右翼」。
《國語辭典》:全真教  拼音:quán zhēn jiào
金代,道士王重阳创立的宗教。主张儒、道、释三教合一,其教义劝人诵读儒教的《孝经》、佛教的《般若心经》和道教的《道德清净经》,以返其真,故称。元明时极为盛行。
《漢語大詞典》:山谷体(山谷體)
诗体之一。 宋 黄庭坚 一派的诗体。后衍为 江西 诗派。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此 山谷 诗体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 东坡 体、 山谷 体。”参见“ 江西诗派 ”。
《國語辭典》:江西诗派(江西詩派)  拼音:jiāng xī shī pài
宋朝文学流派。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因黄庭坚为江西人,影响最大,故称为江西诗派。诗风奇崛,崇尚瘦硬风格,讲求字字有来处,造句调声,都依成法。
《國語辭典》:左派  拼音:zuǒ pài
法国大革命时的国民议会中,激进的或革命的代表,聚在议场左边,因通称激进分子为「左派」。今则通指对现存社会经济及政治秩序的看法,采行激进变革的某团体或个人。也称为「左翼」。
《漢語大詞典》:派性
站在某一派别的立场上,并为谋求或维护其派别利益而表现出的思想意识或言行等特性。《花城》1981年第5期:“看来,再忙也要坚持生活会,大家抛开职务、派性、敞开思想,像战争年代那样。”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邓小平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现在闹派性已经严重地妨害我们的大局。”
《国语辞典》:鹰派(鹰派)  拼音:yīng pài
鹰为强猛的象徵。在国际政治上主张以强硬手段解决纷争的一派,称为「鹰派」。相对于主张和平的鸽派而言。
《漢語大詞典》:唯理论(唯理論)
认识论中的一派,同“经验论”相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泉源,否认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经验。 毛泽东 《实践论》:“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
《漢語大詞典》:四论宗(四論宗)
佛教宗派名。指崇奉“四论”的一派。参见“ 四论 ”、“ 三论宗 ”。
《漢語大詞典》:扬州学派(揚州學派)
清 代经学之一派。因起于 扬州 ,故名。其代表人物有 汪中 、 李淳 、 宝应 刘氏 三世( 刘台拱 、 宝楠 、 恭冕 )、 阮元 、 凌廷堪 、 焦循 、 仪徵 刘氏 四世( 刘义淇 、 毓崧 、 寿曾 、 师培 )等。
《漢語大詞典》:洋务派
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一派政治势力。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标榜,主张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等,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封建统治。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派逐渐解体。
《漢語大詞典》:杨刘体(楊劉體)
即西崑体。 宋 初以 杨亿 、 刘筠 等为代表的一派诗体。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我 宋 盛时,首以文章著者 杨亿 、 刘筠 ,学者宗之,号‘杨刘体’。然其承袭晚 唐 、 五代 之染习,以雕鐫偶儷为工,又号曰‘西崑体’。”
《國語辭典》:湘乡派(湘鄉派)  拼音:xiāng xiāng pài
清曾国藩所作的文章自成一派,为桐城派的别支,而格局较为恢宏。因曾氏为湖南湘乡人,故称为「湘乡派」。
《国语辞典》:诡辩学派(诡辩学派)  拼音:guǐ biàn xué pài
希腊哲学的一派。对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抱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世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人人认为如何,事物也就如何,人是一切事物的准则。此派学者大多从事于指导人们在公众辩论中如何讲话及应该使用何种论据。代表人物有普洛道格拉斯(Protagras)、高尔吉亚(Gorgias)等。
《国语辞典》:克己主义(克己主义)  拼音:kè jǐ zhǔ yì
伦理学的一派。主张遏抑情欲,拒绝快乐,以克己自制为道的最高表现。
《国语辞典》:斯多噶学派(斯多噶学派)  拼音:sī duō gé xué pài
古希腊罗马时代哲学的一派。盛行于西元前四世纪至西元前三世纪间,由芝诺(Zeno)创始。混合早期希腊哲学、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思想,将哲学分成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部分,以伦理学为重心。主张德性高过一切,必须克己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