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暂劳(暫勞)
(1).一时的劳苦。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久忧为厚乐之本,暂劳为永逸之始。”晋书·王羲之传:“暂劳之弊,终获永逸。”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臣闻求贤暂劳,垂拱永逸。”
(2).见“ 暂劳永逸 ”。
分類:一时劳苦
《國語辭典》:暂劳永逸(暫勞永逸)  拼音:zhàn láo yǒng yì
付出一时的劳苦,换取长久的安逸。《文选。张衡。西京赋》:「高祖创业,继体承基。暂劳永逸,无为而治。」晋。司马孚〈造沁口石门表〉:「经国之谋,暂劳永逸。」
《國語辭典》:时兴(時興)  拼音:shí xīng
流行。如:「时兴式样」。《水浒传》第四九回:「插一头异样钗镮,露两臂时兴钏镯。」也作「兴时」。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漢語大詞典》:时选(時選)
(1).当时的选拔。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勃 ﹞ 咸亨 之初,乃参时选。”
(2).指一时之俊。 唐 张说 《唐故左庶子赡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铭》:“藩邸择贤,妙尽时选。”
《國語辭典》:异相(異相)  拼音:yì xiàng
1.奇特异常的相貌。多指命运非凡之相。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汝有异相,当为百日偏霸之主,何自在此?」
2.佛教用语:(1)谓不同的特徵。《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见阿柹佛品第十二》:「不一相,不异相。」(2)个自的特徵。《中论》卷一:「若染及染者,先各成异相。」
《國語辭典》:八俊  拼音:bā jùn
俊,聪明才智很高。八俊指东汉时八位有才望的人:(1)周举、杜乔、周栩、冯羡、栾巴、张纲、郭遵、刘班八人同时拜使,巡行天下,劾奏贪猾,表荐公清,世称为「八俊」。见《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2)指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宇八人。(3)张俭、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八人,当时皆同享才名,也称为「八俊」。见《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
《漢語大詞典》:时利(時利)
(1).天时和地利。列子·天瑞:“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
(2).一时的功利;当时的功利。《后汉书·朱浮传》:“兼以私情容长,憎爱在职,皆竞张空虚,以要时利。” 唐 韩愈 《答孟郊》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覻天巧。”
《國語辭典》:同期  拼音:tóng qí
1.同一时期。如:「今年生产的稻米比去年同期稻米的品质佳。」
2.同届。如:「他们俩是同期毕业的。」
《漢語大詞典》:一盛
表一器所盛之量。左传·哀公十三年:“ 吴 申叔仪 乞粮於 公孙有山 氏,曰:‘佩玉繠兮,余无所繫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 杜预 注:“一盛,一器也。” 孔颖达 疏:“酒盛於器,故谓一器为一盛。”新唐书·陆贽传:“今献瓜一器、果一盛则受之。”
一时兴盛或旺盛。庄子·天运:“一盛一衰,文武伦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 唐 白居易 《劝酒》诗:“日往月来凡几秋,一衰一盛何悠悠。”
《漢語大詞典》:时秀(時秀)
一时之俊秀。晋书·文苑传序:“ 曹毗 、 庾阐 ,中兴之时秀。”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三表》:“德非时秀,道乖物宗。” 唐 韦应物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诗:“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
分類:一时俊秀
《国语辞典》:再议(再议)  拼音:zài yì
1.再作商议。《三国演义》第三回:「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你去合相大爷商议,该怎么待,你就依著行罢。我如今也没工夫,等下回与你再议。」
2.一种拖延语辞,多用于事情一时无法解决的时候。如:「此事动辄得咎,还是改日再议。 」
《漢語大詞典》:虚气(虚氣)
(1).躁盛之气。 宋 陈亮 《〈中兴论〉后记》:“追思十八九岁时,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然犹上此论,无所遇,而杜门之计始决,於是首尾盖十年矣。虚气之不易平也如此。”
(2).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 明 方孝孺 《唐庄宗》:“有所养者为正气,无所养者为虚气……有志乎事功名者,苟不明道集义,以养其中,而惟用区区之虚气,求以有成,非君子之所知也。”
(3).谓急促不平的呼吸。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我这里立不定虚气喘,无觔力手腕软。”
(4).假装出来的威风、气势。 朱自清 《我是扬州人》:“还有一桩道理就是我有些讨厌 扬州 人。我讨厌 扬州 人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小气无须举例。虚气例如已故的 扬州 某中央委员,坐包车在街上走,除拉车的外,又跟上四个人在车子边推着跑着。”
《国语辞典》:诗经(诗经)  拼音:shī jīng
书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代表当时北方文学。汉初传者有齐、鲁、韩、毛四家,汉末以后,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微,惟毛诗,盛行至今。
《國語辭典》:五绝(五絕)  拼音:wǔ jué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双数句须押韵。
2.唐太宗赞誉虞世南五种绝佳的特色。《旧唐书。卷七二。虞世南传》:「太宗以是益亲礼之,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性,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3.中医上指魇寐、产乳、自缢、摧压、溺水等五种猝死绝症。产乳或说作服毒、冻死。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句(五言絶句)
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杨伯谦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亦省称“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五絶只二十字,最为难工。”
分類:诗体定型
《漢語大詞典》:眼尘(眼塵)
眼前的尘土。比喻一时的小事。 唐 白居易 《感春》诗:“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