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经(一經)  拼音:yī jīng
1.一种经书。《文选。江淹。杂体诗。鲍参军》:「坚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2.经历某种行为或过程。《红楼梦》第四六回:「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剋啬异常。」《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一经查出,是要重办的。」
《漢語大詞典》:一经程(一經程)
犹一瓶。经程,酒器名。《韩诗外传》卷十:“ 齐桓公 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者饮一经程。’ 管仲 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 许维遹 集释:“ 郝懿行 云:经程,酒器名也。侯鯖録云:‘陶人为酒器,有酒经焉, 晋安 人凡餽人酒,书曰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他境人有游於此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於门,乃知酒五瓶为五经。’案: 张云璈 《四寸学》‘酒经’条亦引侯鯖録云:‘今之量酒言斤,当是经字之譌,古量酒以升以斗以石,未闻斤也。酒瓶名酒经,典雅可用,而人罕知之。’”
分類:一瓶酒器
《漢語大詞典》:一两(一兩)
(1).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
(3).犹一双。 明 刘绩 《忆原上人》诗:“一两棕鞋八尺藤, 广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数。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晋书·纪瞻传:“然失之者亿万,得之者一两耳。”红楼梦第九回:“谁敢望‘请’,只求听一两句话就有了。” 老舍 《正红旗下》二:“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的人。”
一辆。史记·货殖列传“牛车千两” 唐 张守节 正义:“车一乘为一两。”
《漢語大詞典》:一金
(1).古代钱币数量名称。二十两或一斤为一金。后亦用以称银一两。战国策·齐策一“ 公孙閈 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市卜於市” 汉 高诱 注:“二十两为一金。”史记·平准书“一黄金一斤” 司马贞 索隐引 臣瓒 云:“ 秦 以一鎰为一金, 汉 以一斤为一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金:“今人行文以白金一两为一金,盖随世俗用银以两计,古人一金则非一两也。”
(2).指少量钱财。 南朝 宋 鲍照 《代贫贱苦愁行》:“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晋书·顾荣传:“官无一金之费,人无终朝之劳。” 宋 杨万里 《心学论一·诗论》:“今夫童子誑其西邻之童,而夺之一金,不怍也。”
(3).指一种合金。《关尹子·四符》:“譬如金为之物,可合异金而鎔为一金。”《景德传灯录·宗密禅师》:“鎔缾盘釵釧为一金。”
(4).谓敲锣一声。金,指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漢語大詞典》:大两(大兩)
(1). 隋 唐 时以三两为一大两。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药方中一大两,即今之三两, 隋 合三两为一两。”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大斗大两:“唐六典……二十四銖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
(2).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
《漢語大詞典》:投香
晋 吴隐之 有清操,从 番禺 罢郡归,见妻携有沉香一斤,遂投湖水。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投香之处,传在 番禺县 西北,后即称 投香浦 。见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后以“投香”喻为官清正。 唐 李商隐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诗:“ 江陵 从种橘, 交广 合投香。” 唐 李商隐 《为尚书渤海公举人自代状》:“ 隐之 清节,无惭於投香; 江革 归资,唯闻於单舸。”
《漢語大詞典》:小两(小兩)
(1). 隋 唐 衡名。 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调鐘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餘公私用大升大两。”
(2).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漢語大詞典》:五户丝(五户絲)
元 代的一种赋税。按规定每五户出丝一斤。史记·食货志三:“五户丝,丙申年,分拨 寧海州 一万户。”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六章第六节:“政府规定诸王、公主、驸马得江南分地者,于一万户田租中输钞百锭,准中原五户丝数,分赐给诸投下,谓之‘江南户钞’。”
《国语辞典》:孝重千斤,日减一斤(孝重千斤,日减一斤)  拼音:xiào zhòng qiān jīn,rì jiǎn yī jīn
为父母守孝虽有如斤千之重,但每日都会减少一斤。比喻凡事经时过久,便容易疏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俗语云:『孝重千斤,日减一斤。』满生日远一日,竟自忘怀了。」
《国语辞典》:八两半斤(八两半斤)  拼音:bā liǎng bàn jīn
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即是八两。比喻彼此分量或程度不相上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四出》:「你两个八两半斤,好一对人客和主人。」也作「半斤八两」。
《國語辭典》:半斤八两(半斤八兩)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当。比喻彼此不相上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也作「八两半斤」。
《漢語大詞典》:市称(市稱)
(1). 北魏 时在市场所置的官秤。魏书·食货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於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準市称以定轻重。”
(2).俗称以旧制十六两为一斤的杆秤,与以十八两为一斤的老秤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