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尊
(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漢語大詞典》:一丘
亦作“ 一邱 ”。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漢語大詞典》:一邱
见“ 一丘 ”。
《國語辭典》:一统(一統)  拼音:yī tǒng
1.全国由一个政府统治而不分裂。如:「大一统是《春秋》大义,就是强调一统的重要性。」
2.一齐。《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再赌一场,一统算帐。」
3.一座。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二折:「我久以后索与他盖一所设象的祠,建一统纪节的碑。」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磨障套。尾声〉曲:「立一统碑碣字数行,将德政因由都载上。」
4.古代历法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统。汉。王充《论衡。谰时》:「积日为月,积月为时,积时为岁,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统。」
《漢語大詞典》:梁父
亦作“ 梁甫 ”。
(1).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东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吕氏春秋·尊师:“ 颜涿聚 , 梁父 之大盗也,学於 孔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禪 梁父 。”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古者圣王封 泰山 ,禪 亭亭 或 梁父 ,皆 泰山 下小山。” 汉 扬雄 《长杨赋》:“方将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方将议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 、 梁父 之仪。” 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见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 龟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2).《梁父吟》《梁甫吟》的省称。 唐 王昌龄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宋 刘克庄 《汉宫春·吴侍郎生日》词:“且吟《梁甫》,谁管他, 冶子 、 田强 。” 元 贡师泰 《题伊尹耕莘图》诗:“先农有诗亦有谱,后世 南阳 咏《梁父》。” 明 高启 《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有时歌《梁甫》,慷慨人未识。”
《漢語大詞典》:一刹
(1).见“ 一刹那 ”。
(2).指一幡杆或一座佛寺。刹,本意是佛塔顶部的相轮。 唐 喻凫 《宿石窟寺》诗:“一刹古冈南,孤鐘撼夕嵐。”北史·艺术传上·陆法和:“ 法和 曰:‘吾前於此洲水乾时建一刹,语檀越等:此虽为刹,实是贼标。今何不向标下求贼也?’如其言,果於水中见 约 抱刹,仰头裁出鼻,遂禽之。”
《國語辭典》:一刹那(一剎那)  拼音:yī chà nà
很短的时间。为梵语kṣaṇa的音译。
《國語辭典》:上首  拼音:shàng shǒu
1.佛说法时,于听众中推居首位者,称为「上首」。后泛指寺院首座。南朝梁。武帝〈梦〉诗:「出家为上首,入仕作梁栋。」
2.上座,位次较尊的一边。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金瓶梅》第二回:「武松让哥嫂上首坐了,他便掇杌子打横。」
《國語辭典》:座主  拼音:zuò zhǔ
科举时代,中试者称主考官为「座主」。《旧唐书。卷一四九。令狐峘传》:「衢州刺史田敦,峘知举时进士门生也。初峘当贡部,放榜日贬逐,与敦不相面。敦闻峘来,喜曰:『始见座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慌忙梳洗上轿,见座主,会同年去了。」也称为「座师」。
《國語辭典》:首座  拼音:shǒu zuò
1.居第一位。《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首座靳生曰:『绝巘凭临眼界空。』」《老残游记》第一八回:「白公道:『自然补公首座。』」
2.首先建造的特定建筑物。如:「首座焚化炉」、「首座大型音乐厅」。
3.佛教用语。禅堂中位居上座的僧人。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讲经论首座》:「首座之名,即上座也。居席之端,处僧之上,故曰也。」《水浒传》第四回:「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
《漢語大詞典》:一井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 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 唐 姚合 《咏盆池》诗:“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朱子语类卷十五:“且如赤子入井,一井如彼深峻,入者必死。”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诗·陈风·东门之枌序“歌舞於市井” 唐 孔颖达 疏:“古者二十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人住邑中必须饮水,因此邑必有井……所以一邑也得称一井。”
《漢語大詞典》:一殿
(1).一座殿堂。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
(2).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 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 北齐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 汉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3).满殿。 元 胡天游 《七岁游法兴寺》诗:“老僧读罢《楞严》呪,一殿神风柏子香。”
《漢語大詞典》:饭颗山(飯顆山)
相传是 唐 代 长安 附近的一座山。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白 ( 李白 )才逸气高,与 陈拾遗 齐名……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於声调俳优哉!’故戯 杜 曰:‘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后遂用作表示诗作刻板平庸或诗人拘守格律或刻苦写作的典故。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十:“学似 斲轮扁 ,诗如 饭颗山 ,室中餘一剑,无气斗牛间。” 金 元好问 《论诗》之十五:“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顦悴 饭山 前。” 清 唐孙华 《夏月盛暑贫甚戏作》诗之二:“梧风入座散炎暉,热客长辞闔两扉。 饭颗 形容原自瘦,膏粱性质但能肥。”
《漢語大詞典》:公助
①共同资助:社会~。②国家资助:这是一座民办~的学校。
《漢語大詞典》:前院
在前面的庭院
一座或一组房屋的外院或前面的院子
《国语辞典》:奈何桥(奈何桥)  拼音:nài hé qiáo
传说阳世和阴世之间有一座桥,很难通过,故称为「奈何桥」。佛家认为,过了此桥就可以投生。民间的一般说法则是过了此桥就离开人世,真正的进入地狱。《西游记》第一一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
《漢語大詞典》:胭脂山
亦作“臙脂山”。
(1).即 燕支山 。古在 匈奴 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匈奴 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 燕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向为塞外值得怀念的地方。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 代 北 燕 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想念 臙脂山 下,悲哉秋气。”
(2).古代 闽中郡 北 莲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红如胭脂而得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闽中郡 北 莲花峯 下有小阜,土色殷红,俗谓之 胭脂山 ,相传 闽 越王 女弃脂水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