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己  拼音:yī jǐ
自己本身。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缥缈峰〉:「尽欲活群生,不唯私一己。」
《国语辞典》:一己之私  拼音:yī jǐ zhī sī
个人的私见。《封神演义》第九五回:「法者非一己之私,刑者乃持平之用。」也作「一己之见」。
分类:个人私见
《国语辞典》:一己之见(一己之见)  拼音:yī jǐ zhī jiàn
个人的私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也作「一己之私」。
《國語辭典》:人一己百  拼音:rén yī jǐ bǎi
别人用一分力量就能学成的事情,自己要用百倍的力量去学才能成功。语本《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为勉人努力向学的话。
《國語辭典》:个人(個人)  拼音:gè rén
1.一己、单独一人。相对于团体而言。如:「个人是组成社会的一分子。」
2.本人。自称之词。如:「我想说一些我个人的意见。」
3.那人,多指情人。宋。周邦彦 瑞龙吟。章台路词:「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國語辭典》:小己  拼音:xiǎo jǐ
个人。《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
分類:一己个人
《漢語大詞典》:独智(獨智)
(1).过人的智能;独特的智慧。史记·赵世家:“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驁民之怨。” 张守节 正义:“言世有独计智之思虑者,必任隐逸敖慢之民怨望也。” 汉 荀悦 《王商论》:“独智不容于世,独行不畜于时。”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汪荣宝 义疏:“独智者,神明之域。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此‘由於独智,入自圣门’之义。”
(2).自以为聪明。史记·蒙恬列传:“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3).指一己的智慧。明史·熊廷弼传:“﹝ 姚宗文 ﹞疏陈 辽 土日蹙,詆 廷弼 废羣策而雄独智。”
《漢語大詞典》:肥己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一己之利。《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何等肚肠!”清史稿·食货志六:“院司类有存案,原非自谋肥己。” 鲁迅 《南腔北调集·沙》:“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漢語大詞典》:效己
贡献一己之力。后汉书·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而犹假仁以效己,凭义以济功。”
分類:贡献一己
《漢語大詞典》: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 羽 出,号为‘霸王’。” 章炳麟 《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之三:“独有为贵大臣告者,臺阁之上,政由己出,龙行虎步,高下在心,欲将《民报》永远禁止,则直令永远禁止耳。”
《国语辞典》:膜外概置  拼音:mò wài gài zhì
膜,人身体的膈膜,比喻身体。膜外概置指除一己之外,皆置之不顾。明。张尔岐〈辨志〉:「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膜外概置,不通疴痒者,则七尺之人。」
《国语辞典》:孤力难为(孤力难为)  拼音:gū lì nán wéi
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如:「纵然你很厉害,但在这件大事上,终究是孤力难为。」《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兄听知贼兵至近,恐夏侯惇孤力难为,又差臣等倍道而来协助。」
《国语辞典》:富贵在天(富贵在天)  拼音:fù guì zài tiān
财势与地位决定于天,非一己所能控制。《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国语辞典》:徇国忘身(徇国忘身)  拼音:xùn guó wàng shēn
尽忠于国家,而不顾一己的得失或生死。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也作「徇国忘己」。
《国语辞典》:徇国忘己(徇国忘己)  拼音:xùn guó wàng jǐ
尽忠于国家,而不顾一己的得失或生死。《宋书。卷四十四。谢晦传》:「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也作「徇国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