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口气(一口氣)  拼音:yī kǒu qì
1.连续不断。《红楼梦》第四三回:「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出来,人烟渐渐稀少。」
2.胸中的一口怨气。如:「想起当年所受的屈辱,我就咽不下这一口气。」
3.一口气息。用以比喻生命。如:「只要我一口气在,必不饶他。」
《漢語大詞典》:争一口气(争一口氣)
谓发愤向上,有所作为,给亲朋或自己增添光彩。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途遇韦皋》:“且喜今日身荣贵,也与奴家争一口气。” 巴金 《家》十二:“妈要我发狠读书,给她争一口气……我说我要发狠读书,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水浒传》第十二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 沙汀 《丁跛公》:“当丈夫琢磨 干黄鳝 时,她总是叹息这一句老话来:‘你一点也不给人争口气呀。’”参见“ 争气 ”。
《國語辭典》:争气(爭氣)  拼音:zhēng qì
积极上进,争取荣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女婿不争气,没长进。」《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或者像老三、老二候选个县官,也与祖宗争气,我们脸上也有光辉!」
《国语辞典》:松一口气(松一口气)  拼音:sōng yī kǒu qì
紧张状态解除后宽缓的感觉。如:「阿弥陀佛!你来了,真让我松一口气!」
《国语辞典》:松了一口气(松了一口气)  拼音:sōng le yī kǒu qì
指问题与事务等处理告一段落后,心情较为轻松自在。如:「案子结束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心上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国语辞典》:倒抽一口气(倒抽一口气)  拼音:dào chōu yī kǒu qì
表示惊骇、失望。《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登时倒抽了一口气,凉了半截。心里的那番懊恼,不但后悔此番不该会试,一直悔到当年不该读书。」
分类:惊骇失望
《国语辞典》: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拼音:rén shòu yī kǒu qì,fó shòu yī lú xiāng
(谚语)人活著总为争一口气的是非。比喻人争强好胜要面子。《金瓶梅》第七六回:「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你去与他陪过不是儿,天大事却了。」也作「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国语辞典》: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拼音:rén zhēng yī kǒu qì,fó shòu yī lú xiāng
(谚语)比喻人争强好胜要面子。如:「我岂能忍气吞声任由他摆布,所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炉香,这个面子我一定要争回来。」也作「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漢語大詞典》:倒抽了一口气(倒抽了一口氣)
表示失望或惊骇。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安老爷 一听,心里説道;‘完了!正是我怕走的一条路,恰恰的走到这条路上来!’登时倒抽了一口气,凉了半截。”《三侠五义》第三回:“员外闻听,倒抽了一口气。” 李云秀 《燕子飞在电杆上》:“ 周万如 一看就认出是 小燕 的笔体,刚念到上边第一句话,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怔了半天。”
分類:失望惊骇
《國語辭典》:一气(一氣)  拼音:yī qì
1.太一混然之气。《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晋书。卷八七。列传。凉武昭王李玄盛》:「王者受图,咸资世德,犹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气之生两仪。」
2.一口气、不间断。如:「一气呵成」。《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红楼梦》第五四回:「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乾。」也作「一气子」、「一气儿」。
3.声气相通。《清史稿。卷四二三。列传。王拯》:「信宜陈金缸尤为巨憝,群贼相为一气,滋蔓难图。」《红楼梦》第二一回:「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也作「一气儿」。
4.一阵。如:「骂了一气」、「打了一气」。《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吃了早饭,摇个串铃上街去了,大街小巷乱走一气。」《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正在藤椅子上睡著,眼面前觉得有样物件在床底下放光出来,白铄铄的,仔细一望,原来是他早晨闹了一气,要店主人赔的那个表。」也作「一气子」。
5.生气。如:「他一气之下将花瓶摔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今日穷了,休说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國語辭典》:一息  拼音:yī xí
1.一呼一吸,一口气息。《论语。泰伯》:「死而后已。」宋。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2.一次呼吸之间。比喻短暂、片刻的时间。南朝宋。鲍照代东门行〉:「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唐。刘禹锡〈桃源行〉:「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3.稍歇、暂停。《谷梁传。昭公四年》:「庆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漢語大詞典》:气吞(氣吞)
谓一口气吞下。形容气势很大。 宋 陆游 《雨三日歌》:“兴来尚能气吞酒,诗成不觉泪渍笔。”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气吞其涯。”
《漢語大詞典》:流歠
一口气喝下去。歠,通“ 啜 ”。礼记·曲礼上:“毋放饭,毋流歠。” 孔颖达 疏:“毋流歠者,谓开口大歠,汁入口如水流,则欲多而速,是伤廉也。”孟子·尽心上:“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赵岐 注:“流歠,长歠也。” 南朝 梁 刘潜 《谢晋安王赉虾酱启》:“嘉宾流歠,羞无辞窶。”
分類:一口气
《漢語大詞典》:三寸气(三寸氣)
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 唐 吕岩 《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國語辭典》:一息尚存  拼音:yī xí shàng cún
还有一点气息存在,表示已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或还活在世上。《论语。泰伯》:「死而后已」句下宋。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一息尚存,且得重返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