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不受一切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心意解脱,而不取受一切法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嘉祥法华义疏曰:「心无爱著,故名不受。」
观一切法空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转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是说一切法真如实相之状也。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而未能得真善之法,是名观一切法空。(真善法者,即出世之善法,而非世间人天之善也。)
一切法第一彼岸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波罗,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一切法,法相有生有灭,法性无生无灭,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与涅槃相应,故称一切法第一彼岸。
十种行观一切法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谓华严经十住品内,第三修行住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那生灭,而未会得法身真常之理,是名观一切法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二、观一切法苦〕,谓此菩萨,观五蕴诸法,有生有灭,皆能逼迫于人,而未證得涅槃之乐,是名观一切法苦。(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观一切法空〕,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而未能得真善之法,是名观一切法空。(真善法者,即出世之善法,而非世间人天之善也。)
〔四、观一切法无我〕,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空,即能趣入无我之境,而未證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八自在者,一示一身以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也。)
〔五、观一切法无作〕,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念念无常,于是了知诸法无有造作之相,是名观一切法无作。
〔六、观一切法无味〕,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皆是苦,即无快乐之味,息诸贪爱之念,是名观一切法无味。
〔七、观一切法不如名〕,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是名观一切法不如名。
〔八、观一切法无处所〕,谓此菩萨,观五蕴法中,一一推求,我相了不可得。故彼五蕴之法,亦无处所,是名观一切法无处所。
〔九、观一切法离分别〕,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了知即空,离诸虚妄分别取著之相,是名观一切法离分别。
〔十、观一切法无坚实〕,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离分别,则知此之诸法,悉皆虚妄而不坚实,是名观一切法无坚实。
能摄一切法
【三藏法数】
摄谓摄持,即含藏之义。盖此识摄持一切善恶之法,犹如库藏,含藏宝贝而不遗失也。
能生一切法
【三藏法数】
生即发生也。谓此识既含藏善恶种子,则一切善恶诸法,从此出生,犹如大地,能发生草木万物也。
一切法离言说空
【三藏法数】
谓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无自性,离诸言说,是为一切法离言说空。
一切法不生无常
【三藏法数】
谓外道计一切法,皆本不生,故云一切法不生无常。
得一切法如无法想
【三藏法数】
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證,而无能證之想,于法融通自在无碍也。经云: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
知一切法智
【三藏法数】
谓如来既知所化众生,亦复了知能化诸法,是名知一切法智。
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智明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知世间一切诸法,皆悉非相非无相,一性无性,离诸分别,是名知一切法无相无性智明。(非相者,谓一切法本空也;非无相者,谓一切法即有也。一性无性者,谓理不决定,虽云一性,而无定一之性也。)
一切法智通
【三藏法数】
法即理事等法。谓即事常理,故无得物之功;即理常事,故无缘起之性。寂用无碍,体绝去来,无法不知,是名一切法智通。
观一切法无常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那生灭,而未会得法身真常之理,是名观一切法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观一切法苦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五蕴诸法,有生有灭,皆能逼迫于人,而未證得涅槃之乐,是名观一切法苦。(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观一切法无我
【三藏法数】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皆空,即能趣入无我之境,而未證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八自在者,一示一身以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