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箸
(1).一只筷子。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其筯十餘隻,教其每走十餘里遗一筯,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衔而归,则不能追矣。”
(2).指一双筷子所夹的食物。形容量少。 唐 黄滔 《钟陵故人》诗:“一筯鱸鱼千古美,后人终少继前踪。”《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的果肉儿也不拣一筯儿?’”儒林外史第二回:“吃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筯牛肉麺吃了,各自散讫。”
(3).犹一串。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先到的为赢,后到的输,一个羊头,一筯饼,一罈酒。”
《漢語大詞典》:一索
(1).一根绳索。 唐 杜牧 《云梦泽》诗:“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 楚王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张阴捕 听説,一索先把 王溜儿 扣住。”
(2).一次搜索。史记·赵世家:“ 程婴 谓 公孙杵臼 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復索之,柰何?’”
(3).一串。参见“ 一索珠 ”。
(4).原出易·说卦。后以“一索”谓初生男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皇子追封:“是时, 万妃 宠震天下,又得‘一索’之祥,而斤斤守祖宗法。”参见“ 一索得男 ”。
(5).索性,干脆。 清 吴兰徵 《绛蘅秋·省亲》:“御园内都是有事体,到这里倒觉得自在清閒,一索逛完了罢!”
《漢語大詞典》:一索珠
比喻歌声宛转,犹如成串之珠。 唐 白居易 《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诗:“翩翻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声一索珠。”
《國語辭典》:一索得男  拼音:yī suǒ dé nán
第一胎就生下男孩。语本《易经。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也作「一索成男」。
《漢語大詞典》:一签儿(一簽兒)
犹一串。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大人,一签儿烧肉,请大人食用。” 元 无名氏 《石榴园》第三折:“ 杨修 ,将那一签儿下饭,割与 玄德 公食用者。”
分類:一串
《國語辭典》:火龙(火龍)  拼音:huǒ lóng
1.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晋。杜预。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3.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4.形容燃烧的烈火。宋。梅尧臣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
《漢語大詞典》:成串
整串,一串串。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屋檐下悬挂着向日葵和萝卜的种子,和成串的焦红的辣椒,枯黄的干菜。”
分類:成串一串
《國語辭典》:一陌  拼音:yī mò
一串纸钱。比喻微薄的钱数。「陌」原是「百」的借字,故将一串大约百文的纸钱称为「一陌」。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纵使遇春秋,一陌银钱怎有?」也作「一陌儿」。
《漢語大詞典》:编珠(編珠)
编列着的一串明珠。初学记卷一引《尚书中候》:“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
《國語辭典》:一串珠  拼音:yī chuàn zhū
比喻歌声圆润有如成串的珍珠。唐。白居易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三首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
《國語辭典》:一积(一積)  拼音:yī jī
一堆、一叠。《南史。卷五五。吉士瞻传》:「士瞻梦得一积鹿皮,从而数之,有十一领。」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卖胡粉女子》:「见百馀裹胡粉,大小一积。」
《漢語大詞典》:钵塞莫(鉢塞莫)
念珠。梵语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牟梨曼陀罗咒经:“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國語辭典》:一嘟噜(一嘟嚕)  拼音:yī dū lū
北平方言。指一串。如:「一嘟噜葡萄」。
分類:一串
《國語辭典》:一串骊珠(一串驪珠)  拼音:yī chuàn lí zhū
骊珠,相传出自骊龙颌下的珍珠。一串骊珠比喻歌声圆润有如成串的珍珠。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恰便似一串骊珠声和韵閒,恰便似莺与燕弄关关。」
《漢語大詞典》:足串
旧时以制钱一百文为一串,足串谓十足一百文。
《國語辭典》:公古哩  拼音:gōng gǔ lī
乐器名。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上有铜铃,歌时系于股,跳跃舞动而发出声音。
《國語辭典》:嘟噜(嘟嚕)  拼音:dū lu
1.自言自语。如:「这件事已过了那么久了,他还在嘟噜著呢!」
2.相连的一串。《红楼梦》第六七回:「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噜只咬破三两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