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六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参见:丈六)下。
(图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观无量寿经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参见:丈六)下。
丈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馀国皆长丈三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尺以定律吕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术语)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馀国皆长丈三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尺以定律吕也。」观无量寿经曰:「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
常光一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常光一寻。化身佛之常光明,其径一丈也,是为常光,故不别言放光。智度论八曰:「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答曰: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光故,若放多光则失眼根,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放无量光明。」
【佛学常见辞汇】
化身佛的身体时常都放一丈的光明。智度论说:「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答曰: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光故,若放多光,则失眼根,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放无量光明。」
(术语)又云常光一寻。化身佛之常光明,其径一丈也,是为常光,故不别言放光。智度论八曰:「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答曰: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光故,若放多光则失眼根,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放无量光明。」
【佛学常见辞汇】
化身佛的身体时常都放一丈的光明。智度论说:「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答曰: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光故,若放多光,则失眼根,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放无量光明。」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俗语佛源】
道,指「道行」。魔,梵语mara,指一切扰乱身心,妨害修行者。《魔逆经》指出:「其精进者,乃为魔求其便;若懈怠者,彼当奈何。」释迦太子成道前夕,坐于菩提树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其时天界魔宫震动,魔王波旬先率魔军进行威吓,又遣魔女进行引诱,均以失败告终。在修行中降伏魔事主要是靠「智慧」。正如隋·智顗指出:「转魔事为佛事,即巧慧。」应知一切善恶境界,均是唯心所现。「但了惟心,见无所见。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宋·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佛家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诫修行者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俗语用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如清·谭嗣同《仁学》:「算学盛而愈多难取之题,治理盛而愈多难防之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然反而观之,向使不进,乃并此阻而不可得。是阻者进之验,弊者治之效也。」也作「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如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到得登峰,则魔自退。」有时也反其意而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谓总有压倒胜过对手的一招。如雪克《战斗的青春》第八章五:「敌人魔高一尺,我就来个道高一丈。」(李明权)
道,指「道行」。魔,梵语mara,指一切扰乱身心,妨害修行者。《魔逆经》指出:「其精进者,乃为魔求其便;若懈怠者,彼当奈何。」释迦太子成道前夕,坐于菩提树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其时天界魔宫震动,魔王波旬先率魔军进行威吓,又遣魔女进行引诱,均以失败告终。在修行中降伏魔事主要是靠「智慧」。正如隋·智顗指出:「转魔事为佛事,即巧慧。」应知一切善恶境界,均是唯心所现。「但了惟心,见无所见。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宋·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佛家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诫修行者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俗语用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如清·谭嗣同《仁学》:「算学盛而愈多难取之题,治理盛而愈多难防之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然反而观之,向使不进,乃并此阻而不可得。是阻者进之验,弊者治之效也。」也作「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如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到得登峰,则魔自退。」有时也反其意而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谓总有压倒胜过对手的一招。如雪克《战斗的青春》第八章五:「敌人魔高一尺,我就来个道高一丈。」(李明权)
身光面各一丈相
【三藏法数】
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