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琵琶半遮面
 
低眉信手
 
半面犹遮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
典故
粉围香阵
 
遮寒姝丽成围

相关人物
申王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新增月日纪古》卷之十上〈十月卷上·月令〉~3554~
《天宝遗事》:申王每至冬日,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围。
《岁时广记》一卷之四〈冬景·选肉阵〉~24~
《开元遗事》:杨国忠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谓之肉阵。
典故 
寇恂留
  
借河内
   
相关人物
寇恂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寇恂〉~624~
恂归颍川。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恂对曰:「颍川剽轻,闻陛下远踰阻险,有事陇、蜀,故狂狡乘閒相诖误耳。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臣愿执锐前驱。」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馀降。

简释

借寇恂:称颂官吏政绩卓著,受百姓拥戴。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例句

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杭人遮道路,垂泣浙江前。 姚合 送裴大夫赴亳州

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方干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

宠渥徵黄渐,权宜借寇频。 杜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刺史似寇恂,列郡宜竞惜。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

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那知不隔岁,重借寇恂来。 白居易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时同借河内,人是卧淮阳。 皇甫冉 和樊润州秋日登城楼

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 卢纶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试与茕嫠话,犹坚借寇心。 窦常 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

野老竞遮官道拜,沙鸥遥避隼旟飞。 罗珦 行县至浮查山寺

道穷谩有依刘感,才急应无借寇期。 罗隐 霅溪晚泊寄裴庚子

用拙怀归去,沉痾畏借留。 羊士谔 晚夏郡中卧疾

寇恂朝望重,计日谒承明。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凤凰衔诏与何人,善政多才宠寇恂。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

紫诰徵黄晚,苍生借寇频。 钱起 送王使君移镇淮南

典故
遮归路
 
卧车辙
  
相关人物
侯霸
 
秦彭


《昭明文选》卷五十九〈墓志·碑文下·齐故安陆昭王碑文〉~2552~
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唐·李善注:「《东观汉记》曰:『秦彭,字国平,为开阳城门候。后拜颍川太守,老弱攀车,啼号填道。又曰:侯霸,字君房。王莽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赍玺书徵霸。百姓号呼哭泣遮使者,或当道卧,皆曰:愿复留霸期年。』」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刺史门》
侯霸……被征,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

简释

卧车辙:指地方官因治理有方而深受百姓拥戴。唐刘长卿《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例句

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 刘商 送卢州贾使君拜命

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刘长卿 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

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岑参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 李逢吉 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白居易 别州民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白居易 立碑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萧缜 前望江曲令颂德

典故
一带寒山
 
平林漠漠烟遮
 
山川一带伤情切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典故 
庾亮尘
  
尘污人
 
西风尘土
 
西风扇
 
举扇西风
 
西风尘满
 
尘埃污西风
 
风尘休障
 
举扇毋我污
 
扇尘轻障
 
团扇隔元规
 
无扇可障尘
 
一箑西风
 
拥扇西风
 
庾扇尘
 
元规拥上流
 
障尘扇
 
遮扇尘
 
尘满西风扇
 
吹尘扇难障
 
扇障尘埃
 
王导举扇
 
西风便面障浮埃
 
西风不胜尘
 
一箑西风掩面
 
羽扇障尘
 
羽扇障西尘
 
庾令尘

相关人物
庾亮
 
王导


《世说新语》下卷下《轻诋》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谗间遂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艺文类聚》卷六〈地部、州部、郡部·地部·尘〉
晋《郭子》曰:庾公名位渐重,足倾王公。时庾亮在石头,王公在城,忽风起扬尘,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

简释

元规尘:喻高官权贵气势凌人,又泛指尘污。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例句

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 殷尧藩 襄口阻风

物近刘舆招垢腻,风经庾亮污尘埃。 韩偓 驿步

典故
闭玉门
 
遮塞
 
遮玉门

相关人物
李广利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贰师将军(李广利)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例句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李昂 从军行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 古从军行

斩虏还遮塞,绥降更筑城。 裴漼 奉和御制旋师喜捷

《國語辭典》:遮莫  拼音:zhē mò
1.不论、不管。《水浒传》第五回:「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肯点点头的,便差池些,也会发高科,做高官;不肯点头的,遮莫你怎样高才,没处叫撞天的屈!」也作「折末」、「折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2.尽管、即使。唐。李白〈少年行〉:「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遮莫做了没脊梁惹羞耻的事,一床锦被可以遮盖了。」也作「折末」、「折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3.不如。《水浒传》第二回:「好了!遮莫去那里赔个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4.或许、大概。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或是流二千,遮莫徒一年,恁时节则落的几度喘。」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高级汉语词典》:云遮(云遮)  拼音:yún zhē
由云遮盖或使暗黑
《國語辭典》:遮断(遮斷)  拼音:zhē duàn
遮蔽阻隔。如:「他目送父亲渐渐远去的身影,却被泪水遮断了视线。」
《漢語大詞典》:遮眼
谓遮人眼目,装模作样。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二:“看经聊尔耳,遮眼初不卷。” 王十朋 集注:“《传灯録》: 药山 看经曰:且图遮眼。” 元 耶律楚材 《寄清溪居士秀玉》诗:“数行文字聊遮眼,半纸功名苦噬脐。”《禅真逸史》第十回:“今日推聋装哑,遮眼胡诌,眼见得你放他走了。”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也没有人知道所有他的温柔体贴,不过是他厌倦她的一种遮眼手法。”
分類:装模作样
《國語辭典》:遮道  拼音:zhē dào
挡在道路中间。《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三国演义》第六回:「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
分類:拦路
《國語辭典》:周遮  拼音:zhōu zhē
1.遮掩。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胡旋女〉:「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2.话多的样子。唐。白居易 老戒诗:「矍铄誇身健,周遮说话长。」《聊斋志异。卷二。婴宁》:「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
3.周遭、周围。宋。吕渭老选冠子。风约晴云〉词:「诉一春心事,燕子周遮来了。」
《骈字类编》:半遮
唐 司空图 王官二首 其一 总是此中皆有恨,更堪微雨半遮山。
《漢語大詞典》:遮不
尽管;任凭。《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直饶珠宝如山岳,遮不綾罗满殿堂,煞鬼忽然来到后,阿谁能替我无常?”
分類:尽管任凭
《國語辭典》:千呼万唤(千呼萬喚)  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频频呼唤,再三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作「千唤万唤」。
《漢語大詞典》:借寇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巵。”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国语辞典》:借寇恂  拼音:jiè kòu xún
汉代寇恂治理颍川有政绩,离任后随光武帝再至颍川,百姓请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见《东观汉记。卷九。寇恂传》。后用以表示挽留有政绩的地方官继续留任。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诗:「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漢語大詞典》:借留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乔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乔弁 前假竹符,俾临 巴郡 。一心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传:“﹝ 咸平 ﹞三年,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餘诣闕贡马,乞借留 承矩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陈鎰 ﹞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参见“ 借寇 ”。
《漢語大詞典》:借寇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巵。”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国语辞典》:寇恂  拼音:kòu xún
人名。(?~西元36)字子翼,东汉昌平人。从光武破绿林军,拜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后拜颍川、汝南太守,均有治绩。恂素好学、修乡校、教生徒。明经修行,时称长者。卒谥威。
《漢語大詞典》:攀辕(攀轅)
见“ 攀辕卧辙 ”。
《國語辭典》:攀辕卧辙(攀轅臥轍)  拼音:pān yuán wò chè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明。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八。仕进类。攀辕》:「汉侯霸为临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辕卧辙愿留期年。」也作「攀车拒轮」、「攀车卧辙」、「攀辕扣马」。
《漢語大詞典》: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漢語大詞典》:元规尘(元規塵)
东晋 庾亮 ,字 元规 ,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 王导 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 元规 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 唐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寧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 元规 尘。”
《漢語大詞典》:庾尘(庾塵)
见“ 庾公尘 ”。
《國語辭典》:庾公尘(庾公塵)  拼音:yǔ gōng chén
晋时庾亮,字元规,掌握强权,王导不满其权势迫人,一日,以扇子阻挡从庾亮方向吹来的西风所扬起的尘土,并说:「元规尘污人。」见《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以庾公尘比喻位高权大者的威势气燄,或表示对此气焰的鄙视。宋。苏轼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诗:「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宋。陆游 独游城西诸僧舍诗:「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