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
相关人物
《天宝遗事》:申王每至冬日,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坐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围。
《开元遗事》:杨国忠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谓之肉阵。
恂归颍川。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恂对曰:「颍川剽轻,闻陛下远踰阻险,有事陇、蜀,故狂狡乘閒相诖误耳。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臣愿执锐前驱。」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馀降。
借寇恂:称颂官吏政绩卓著,受百姓拥戴。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杭人遮道路,垂泣浙江前。 姚合 送裴大夫赴亳州
暂来此地非多日,明主那容借寇恂。 方干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
宠渥徵黄渐,权宜借寇频。 杜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刺史似寇恂,列郡宜竞惜。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
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那知不隔岁,重借寇恂来。 白居易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时同借河内,人是卧淮阳。 皇甫冉 和樊润州秋日登城楼
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 卢纶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试与茕嫠话,犹坚借寇心。 窦常 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
野老竞遮官道拜,沙鸥遥避隼旟飞。 罗珦 行县至浮查山寺
道穷谩有依刘感,才急应无借寇期。 罗隐 霅溪晚泊寄裴庚子
用拙怀归去,沉痾畏借留。 羊士谔 晚夏郡中卧疾
寇恂朝望重,计日谒承明。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凤凰衔诏与何人,善政多才宠寇恂。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
紫诰徵黄晚,苍生借寇频。 钱起 送王使君移镇淮南
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唐·李善注:「《东观汉记》曰:『秦彭,字国平,为开阳城门候。后拜颍川太守,老弱攀车,啼号填道。又曰:侯霸,字君房。王莽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赍玺书徵霸。百姓号呼哭泣遮使者,或当道卧,皆曰:愿复留霸期年。』」
侯霸……被征,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
卧车辙:指地方官因治理有方而深受百姓拥戴。唐刘长卿《奉饯郑中丞罢浙西节度还京》:“五马嘶城隅,万人卧车辙。”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相关人物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谗间遂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晋《郭子》曰:庾公名位渐重,足倾王公。时庾亮在石头,王公在城,忽风起扬尘,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
元规尘:喻高官权贵气势凌人,又泛指尘污。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 殷尧藩 襄口阻风
物近刘舆招垢腻,风经庾亮污尘埃。 韩偓 驿步
相关人物
贰师将军(李广利)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2.尽管、即使。唐。李白〈少年行〉:「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遮莫做了没脊梁惹羞耻的事,一床锦被可以遮盖了。」也作「折末」、「折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3.不如。《水浒传》第二回:「好了!遮莫去那里赔个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4.或许、大概。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或是流二千,遮莫徒一年,恁时节则落的几度喘。」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