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还桑葚


《隋书》卷七十三〈循吏列传·赵轨〉~678~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徵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
《國語辭典》:桑葚  拼音:sāng shèn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
《漢語大詞典》:食葚
亦作“ 食椹 ”。 比喻受人恩惠。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毛 传:“黮,桑实也。” 郑玄 笺:“言鴞恒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之二:“降贵深知己,寧思食椹恩。”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宋 王安石 《酬王伯虎》诗:“鴞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
分類:恩惠
《骈字类编》:葚熟
诗疏见麦黄下。李峤为凤阁侍郎,李元素进冬椹表,闻京兆万年县大宁坊有桑一株,暮秋生子,初冬葚熟。今谨䎵得,专辄进奉。伏惟陛下惠覃区宇,仁洎草木,故得神蚕之树,发秀于寒露之辰;帝女之林,结实于繁霜之下。出于万年之界,彰一人万岁之符。生自大宁之坊,表群生大安之庆。鸱鸮已革,见蛮貊之怀音;丝茧行丰,知府藏之逾实。殊祯荐委,绝贶仍臻,凡在含生,孰不欣庆。 张耒诗见桑间下。 陆游诗:桑林紫葚累累熟。
《骈字类编》:葚美
陆游 林间葚美滑莺吭。
《骈字类编》:葚落
隋书循吏传:赵轨少好学,有行检。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韵府拾遗 寝韵》:分葚
李瀚蒙求:王祥守柰,蔡顺分葚。
《韵府拾遗 寝韵》:煮葚
拾遗记:员峤山有木名猗桑,煮葚以为蜜。
《韵府拾遗 寝韵》:重葚
后汉书五行志:桑复生椹。注:桑重生葚,诚是木异。食此重葚,大拯危命,虽连理附枝,亦不能及。
《漢語大詞典》:一寸葚
传说中的仙药名。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 秦始皇 闻 鬼谷先生 言,因遣 徐福 入海求金菜玉蔬并一寸葚。”葚,亦作“ 椹 ”。见同书《箴戒》
分類:仙药药名
《分类字锦》:还葚(还葚)
北史赵轨传: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戒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戒。
分类:节操
《分类字锦》:半葚为栀(半葚为栀)
尔雅:桑㸤有葚,栀。注:㸤,半也。疏:桑树一半有葚,一半无葚为栀。
分类:
《韵府拾遗 寝韵》:丹葚
汉武内传:药有扶桑丹葚。
《韵府拾遗 寝韵》:取葚
东观汉记:蔡君仲,汝南人,至孝。王莽乱,人相食,君仲取桑葚,赤黑异器。贼问仲,仲曰:黑者供母,赤者自食。贼异之,遗盐二斗。
《韵府拾遗 寝韵》:黍葚
齐民要术》:治肥田十亩,每亩以黍、葚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生,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