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藜不糁
讵糁藜
相关人物
孔子
《庄子》杂篇·卷九下《让王》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漢語大詞典》:玉糁(玉糝)
即玉糁羹。 宋 杨万里 《白鱼羹戏题》诗:“ 东坡 玉糝真穷相,得似先生此味珍。” 明 张煌言 《中秋同宾从小饮步朱夏夫韵》:“行厨玉糝无兼味,促席金茎更一甌。” 骆鹏 《寄怀师农》诗:“闲与细君商食政,为留玉糝待 东坡 。”参见“ 玉糝羹 ”。
《骈字类编》:藜糁(藜糁)
宋 范成大 素羹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藷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韵府拾遗 感韵》:羹糁(羹糁)
黄庭坚诗:葱秧青青葵甲绿,早韭晚菘羹糁熟。
《韵府拾遗 感韵》:芋糁(芋糁)
陆游诗:厨人作芋糁。
《漢語大詞典》:金齑脍(金虀膾)
见“ 金齏玉膾 ”。
《漢語大詞典》:金齑玉脍(金齏玉膾)
谓精美的食物。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八和齑》:“熟粟黄。谚曰:金齏玉膾。橘皮多,则不美;故加粟黄,取其金色,又益味甜。”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擣辛物作齏,南方喜之,所谓金齏玉膾者。”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之六:“金齏玉膾未归休,落拓秋江愁復愁。”亦作“ 金虀玉鱠 ”。《太平广记》卷二三四引旧题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吴馔》:“收鱸鱼三尺以下者作乾鱠,浸渍讫,布裹沥水令尽,散置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鱠拨令调匀,霜后鱸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鱠,东南之佳味也。”亦省作“ 金虀膾 ”。 宋 苏轼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莫将 南海 金虀膾,轻比 东坡 玉糝羹。”
《漢語大詞典》:金齑玉脍(金齏玉膾)
谓精美的食物。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八和齑》:“熟粟黄。谚曰:金齏玉膾。橘皮多,则不美;故加粟黄,取其金色,又益味甜。”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擣辛物作齏,南方喜之,所谓金齏玉膾者。”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之六:“金齏玉膾未归休,落拓秋江愁復愁。”亦作“ 金虀玉鱠 ”。《太平广记》卷二三四引旧题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吴馔》:“收鱸鱼三尺以下者作乾鱠,浸渍讫,布裹沥水令尽,散置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鱠拨令调匀,霜后鱸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鱠,东南之佳味也。”亦省作“ 金虀膾 ”。 宋 苏轼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莫将 南海 金虀膾,轻比 东坡 玉糝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