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青衫湿
    
九江船
 
黄芦苦竹
 
琵琶泪
 
枫叶荻花
 
湓浦琵琶
 
水面琵琶
 
多情司马
 
江上荻花秋
 
司马泪痕
 
浔阳泪
 
江州司马青衫湿
 
湓浦客
 
琵琶江上曲
 
白傅衫
 
江头商妇
 
泪滴青衫
 
同是天涯流落人
 
白傅送行悲
 
船里琵琶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琵琶泪
 
曲终泪湿琵琶
 
人在浔阳
 
商妇移船
 
湿衫青
 
天涯同是伤沦落
 
浔阳江头客
 
断肠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商妇邻舟
 
司马堪怜
 
寻阳司马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叟
 
坐中泣下谁最多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典故  
舞如意
 
白髓
 
调玉髓
 
宝屑无痕
 
灭瘢难辨玉
 
獭髓微痕
 
眉额损
 
千金球獭髓
 
獭髓医颊
 
玉颊劳獭髓

相关人物
孙和


《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八〈医一·吴太医〉~665~
吴孙和宠邓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娇惋弥苦。命太医合药。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
《酉阳杂俎》前集卷八〈黥〉
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郑夫人也。
《拾遗记》卷八〈吴〉
孙和悦邓夫人,常置膝上。和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血流污裤,娇姹弥苦。自舐其疮,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即购致百金,能得白獭髓者,厚赏之。……和乃命合此膏,琥珀太多,及差而有赤点如朱,逼而视之。更益其妍。诸嬖人欲要宠,皆以丹脂点颊而后进幸。妩惑相动,遂成淫俗。

例句

獭髓求鱼客,鲛绡托海人。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二

下有蕊刚丹,勺之百疾愈。凝于白獭髓,湛似桐马乳。 皮日休 游毛公坛

典故  
湘魂
  
湘妃泪
 
湘妃怨
 
尧女
 
苍梧泪
  
思帝子
   
湘泪
 
苍梧恨
 
竹上泪
 
湘妃泣
 
啼斑竹
 
哭苍梧
 
啼湘
 
湘娥竹
 
二妃愁
 
哭重华
 
舜娥悲
   
湘女恨
  
湘妃血
 
湘篁染泪
  
湘竹痕
 
斑竹染啼血
 
楚妃泪竹
 
帝子痕
 
娥英泣
 
二女事唐虞
 
粉篁春泪
 
恨竹泪
 
江娥啼竹
 
染竹啼
 
舜妃悲
 
湘妃旧竹
 
湘皇泪雨
 
湘水泪
 
玉立湘皋
 
怨泪连疏竹
 
竹上斓斑
    
二女垂泪
 
妃泣竹
 
九疑泪竹
 
哭翠华
 
女悲
  
染筠
 
舜妃啼竹
 
啼舜妇
 
湘川别泪
 
湘川恨
  
相关人物
唐尧
 
女英
 
娥皇
 
 
虞舜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竹〉~55~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
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列女传》卷一〈母仪传·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东汉·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尧〉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閒,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简释

江娥啼竹:咏忧伤之情,或咏竹。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例句

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僧鸾 赠李粲秀才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刘长卿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司空曙 送史泽之长沙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二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孟郊 闲怨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孙氏 闻琴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崔道融 马嵬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张九龄 杂诗五首之四

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苹春尽花空落。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唯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张谓 邵陵作

湘水终日流,湘妃昔时哭。美色已成尘,泪痕犹在竹。 施肩吾 湘川怀古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朱放

有虞曾不有遗言,滴尽湘妃眼中血。 李咸用 铜雀台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李商隐 潭州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 李嘉祐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李峤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 李涉 寄荆娘写真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李涉 鹧鸪词二首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李白 望夫石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李益 从军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词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李端 古别离二首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游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李绅 重台莲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李群玉 湖中古愁三首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李贺 黄头郎

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杜易简 湘川新曲二首之二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杜牧 斑竹筒簟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杜甫 奉和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杜甫 渼陂行

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规夜啼江树白。 武元衡 望夫石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王睿

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皇甫冉 赠恭顺皇后挽歌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皎然 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卢仝 小妇吟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卢仝 秋梦行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贾岛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至今楚竹上,犹有泪痕斑。 郎士元 湘夫人二首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书记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郭震 莲花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陈羽 湘君祠

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韦庄 庭前桃

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韦庄 春愁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韦蟾 岳麓道林寺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韩愈 晚泊水口

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韩愈 答张彻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韩愈 送惠师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高骈 湘妃庙

典故
碧痕化草
 

《礼记注疏》卷十六〈月令〉~38~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典故
妆在臂
 
臂上妆痕
 
残红在臂
  
香消红臂

相关人物
崔莺莺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莺莺传〉~404~
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数夕,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张曰:「至矣!至矣!睡何为哉?」并枕重衾而去。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莹,幽辉半床。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馀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
典故
寒水依痕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冬深〉
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随类影【早霞随泪影】,寒水各依痕【寒水各流痕】。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
典故 
刻舟痕
  
刻剑痕
 
记剑痕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五〈慎大览·察今〉~936~
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简释

刻舟求剑:喻不请变通,死守陈规;或喻事过境迁,不可复得。宋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

典故
牛衣卧
 
牛衾泪
  
牛衣涕零
 
泣牛衣
 
卧牛衣
   
拥牛衣
 
眠牛衣
 
京兆牛衣
 
王章被
 
仲卿泣
 
病卧牛衣
 
对泣痕
 
惯牛衣
 
话牛衣
 
困卧牛衣
 
牛衣寒贱
 
王章疾
 
学牛衣
 
泪沾牛衾
 
王章含愁
 
卧病牛衣
 
卧病王章

相关人物
王章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章免官。成帝立,徵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今疾病困,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简释

卧牛衣:咏贫士生活凄凉。唐皮日休《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次韵》:“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


例句

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 刘禹锡 谪居悼往二首

无灯假贫女,有泪沾牛衾。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白居易 涧底松

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然襄阳曩事历历在目

我寝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罗隐 寄袁皓侍郎

《國語辭典》:泪痕(淚痕)  拼音:lèi hén
流泪的痕迹。唐。李白 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红楼梦》第五七回:「黛玉忽见袭人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便不免也慌了,忙问怎么了?」
《漢語大詞典》:苔痕
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分類:苔藓滋生
《國語辭典》:啼痕  拼音:tí hén
泪痕。唐。岑参 长门怨诗:「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元。曾瑞〈蝶恋花。夜月楼头套〉:「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分類:泪痕
《漢語大詞典》:一痕
一线痕迹。常形容缺月,等于说一弯。 元 元淮 《端阳新月》诗:“遥看一痕月,掐破 楚 天青。” 明 文徵明 《闲兴》诗之四:“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 郭沫若 《瓶》诗之十二:“默默地步入了中庭,一痕的新月爪破黄昏。”
《漢語大詞典》:酒痕
沾染上酒滴的痕迹。 唐 岑参 《奉送贾侍御史江外》诗:“ 荆 南 渭 北难相见,莫惜衫襟著酒痕。” 宋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金 元好问 《送周帅梦卿之关中》诗之一:“狼藉麻衣见酒痕,忆君醉别柳边邨。”
分類:沾染痕迹
《漢語大詞典》:月痕
(1).月影;月光。 宋 陆游 《晓寒》诗:“鸡唱欲阑闻井汲,月痕渐浅觉窗明。”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趁碧桃树儿映纤纤月痕,绕苍苔逕儿步微微露痕,湿香罗袖儿揾行行泪痕,这其间夜正深,更将尽,那琴声却在何处相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一线月痕和着星光,虽不甚明白,也微微看得见。”
(2).比喻女子的妆痕。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段成式:“妓有醉殴者, 温飞卿 曰:‘若状此,便可以疻面对捽胡。’ 成式 乃曰:‘捽胡云彩落,疻面月痕消。’”
《國語辭典》:墨痕  拼音:mò hén
著墨的痕迹。如:「这字墨痕犹新,才写不久。」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后遂以其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著东晋谢安才艺浅,比著江州司马泪痕多。」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贬官 江州 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 江州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马,仍会 秋娘 宅。”
《国语辞典》:青衫泪(青衫泪)  拼音:qīng shān lèi
杂剧名。元马致远作,内容为白居易与长安名妓裴兴奴的恋爱故事,纯出虚构。此剧由〈琵琶行〉增饰而成,取其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作为剧名。
《漢語大詞典》:獭髓(獺髓)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和 ﹞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 邓夫人 )颊,血流污袴……﹝太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之二:“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猫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胭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花含葱靨,翠联珠串,金妆獭髓霞絃,玉铸鱼纹云輦。”
《漢語大詞典》:白獭髓(白獺髓)
白獭的骨髓。可作珍贵的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和 于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漢語大詞典》:二妃
(1).次妃。左传·文公十四年:“﹝ 邾文公 ﹞二妃 晋姬 生 捷菑 。”
(2).指传说中 舜 之妻 娥皇 女英 。死后成为 湘水 之神。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 舜 既嗣位升为天子, 娥皇 为后, 女英 为妃,封 象 於 有庳 ,事 瞽叟 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湘君 湘夫人 二妃之神。” 明 何景明 《咏怀》诗之六:“扬舲泝烟沚,遥瞻二妃宫。”
《國語辭典》:女英  拼音:nǚ yīng
人名。帝尧的次女,与其姊娥皇同嫁于舜。及舜成为天子,娥皇为正后,女英立为妃。后舜驾崩于苍梧,二女亦没于江、湘之间。相传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妻之二女」句下唐。张守节。正义:「二女,娥皇、女英。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也作「女匽」、「女莹」。
分類:女英少女
《國語辭典》:娥皇  拼音:é huáng
相传为尧之女,与女英同嫁于舜。及舜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后舜崩于苍梧之野,二女没于江湘之间。
分類:娥皇
《国语辞典》:帝妃  拼音:dì fēi
天子或诸侯的配偶。《三国演义》第四回:「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閒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
《漢語大詞典》:帝子
(1).指 娥皇 、 女英 。传说为 尧 的女儿。《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地, 瀟湘 帝子游。”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毛泽东 《答友人》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参见“ 帝娥 ”。
(2).帝王之子。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唐 吕岩 《敲爻歌》:“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銼鋭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太宗 谓尚书左僕射 房玄龄 曰:古来帝子,生於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
《漢語大詞典》:帝娥
指 帝尧 二女。古代传说 舜 死于 苍梧 ,二妃 娥皇 、 女英 ( 帝尧 之女)寻至南方,死于 江 湘 之间,为 湘水 女神。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 嬴女 停吹 降浦 簫, 帝娥 净掩空波瑟。”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漢語大詞典》:泣竹
相传 三国 吴 孟宗 以孝著称。其母嗜笋,冬天无笋, 孟宗 到竹林中哀叹悲泣,竹笋为之出。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教亏。”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卧冰泣竹真堪并,他们都感天地,登臺省。”
《國語辭典》:泪竹(淚竹)  拼音:lèi zhú
斑竹的别名。参见「斑竹」条。
分類:斑竹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國語辭典》:湘君  拼音:xiāng jūn
1.湘水之神。历来说法不一,有指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也有单指尧的长女娥皇,也有指舜。
2.《楚辞。九歌》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國語辭典》:湘夫人  拼音:xiāng fū rén
1.传说中尧的女儿,帝舜的妃子女英。相传舜死后,自溺于湘江,为湘水神。
2.《楚辞。九歌》中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分類:湘水
《國語辭典》:湘君  拼音:xiāng jūn
1.湘水之神。历来说法不一,有指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也有单指尧的长女娥皇,也有指舜。
2.《楚辞。九歌》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國語辭典》:湘妃  拼音:xiāng fēi
传说中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相传舜崩于苍梧,二妃十分伤心,投湘江而死,后来成为湘水之神。
《國語辭典》:湘娥  拼音:xiāng é
传说中的舜妃娥皇、女英。相传二人因哀舜之崩殂,投湘江而死,化为湘水之神。唐。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诗三首之二:「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分類:湘妃
《國語辭典》:湘妃  拼音:xiāng fēi
传说中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相传舜崩于苍梧,二妃十分伤心,投湘江而死,后来成为湘水之神。
《漢語大詞典》:湘筠
湘竹。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词:“湘筠帘捲泪痕斑,珮声闻,玉垂环,箇里柔温容我老其间。” 明 刘基 《阮郎归·怨情》词:“ 苍梧 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明 李东阳 《孝宗皇帝挽歌词》:“尧蓂惊新换,湘筠忆旧斑。”
分類:湘竹
《國語辭典》:湘灵(湘靈)  拼音:xiāng líng
相传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因哀痛舜崩殂,自溺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称为「湘灵」。宋。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词:「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分類:湘水
《漢語大詞典》:皇英
娥皇 、 女英 的并称。传说中的 尧 女, 舜 妃。 汉 班倢伃 《自悼赋》:“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皇 英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远别离,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清 屈大均 《银钱山》诗:“微臣有兰杜,何处荐 皇 英 。”
分類:娥皇女英
《國語辭典》:英皇  拼音:yīng huáng
1.帝尧之女娥皇和女英,二人皆为舜的妃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崔琦传》:「昔在帝舜,德隆英皇。」
2.英国皇帝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温风(温風)
(1).和暖的风。列子·汤问:“温风徐迴,草木发荣。” 明 刘基 《双燕离》诗:“四月温风起,榴花发红蕋。”
(2).热风。《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汉 王粲 《大暑赋》:“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后汉书·张衡传:“温风翕其增热兮,惄鬱邑其难聊。” 李贤 注:“温风,炎风也。”
分類:和暖热风
《漢語大詞典》:残妆(殘粧)
亦作“ 残粧 ”。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唐 张谓 《扬州雨中观妓》诗:“残妆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明 陈所闻 《当垆美人》词:“只见残粧半闪篝灯下,妒杀芙蓉两岸花。”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
分類:女子化妆
《國語辭典》:刻舟求剑(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楚人过江,剑掉水中,便于船舷刻一记号,待船停止,从刻记号处下水寻剑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后用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宋。陆游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也作「求剑刻舟」。
《国语辞典》:求剑刻舟(求剑刻舟)  拼音:qiú jiàn kè zhōu
比喻固执不知变通。参见「刻舟求剑」条。宋。严仁〈归朝欢。五月人间挥汗雨〉词:「变化往来无定所,求剑刻舟应笑汝。」
《漢語大詞典》: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 严子 ;牛衣病卧,肯泣 王章 ?”参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衣泣
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衣泪(牛衣淚)
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