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王猛畚
 
卖畚嵩岑

相关人物
王猛


《艺文类聚》卷四十七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王猛少贫贱,鬻畚为事。尝至洛阳货畚,有人于市贵买其畚,云:「家近在此,可随我取直。」随去,忽至深山。此人曰:「且住,当先启道君。」须臾猛进,见一公踞胡床,头白,将从十许人。有一人引猛,云:「大司马公可进。」猛因拜老公。公曰:「王公何缘拜。」即十倍售畚直,发人送猛出山。既出顾视,乃嵩高山也。

简释

卖畚:指贤士贫贱或雅逸。唐李白《留别王司马嵩》:“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岑嵩。”


例句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

病怜王猛畚,愚笑隗嚣泥。 罗隐 南园题

《國語辭典》:畚锸(畚鍤)  拼音:běn chá
挖运泥土的器具。引申为土建之事。《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于是穷骄极侈,劳役繁兴,畚锸相寻,干戈不息。」也作「畚插」。
《漢語大詞典》:畚筑(畚築)
盛土和捣土的工具。左传·宣公十一年:“令尹 蔿艾猎 城 沂 ,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榦,称畚筑……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 杨伯峻 注:“畚,盛土之器。筑,筑土之杵。”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亦借指土建之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宋 王安石 《慎县修路者》诗:“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
《漢語大詞典》:畚土
(1).一畚的泥土。喻微少。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畚土之基,虽良匠不能成其高。” 元 范梈 《送菊》诗:“凌晨试遣霜根送,畚土之微甚珍重。”
(2).搬装泥土。宋史·苏轼传:“ 軾 遂买地筑室, 儋 人运甓畚土以助之。”
分類:泥土微少
《漢語大詞典》:畚插
见“ 畚鍤 ”。
《國語辭典》:畚锸(畚鍤)  拼音:běn chá
挖运泥土的器具。引申为土建之事。《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于是穷骄极侈,劳役繁兴,畚锸相寻,干戈不息。」也作「畚插」。
《漢語大詞典》:负畚(負畚)
谓用畚箕负土。吕氏春秋·不屈:“ 惠子 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若 施 者,其操表掇者也。’”
分類:畚箕
《漢語大詞典》:卖畚(賣畚)
晋书·王猛传:“﹝ 王猛 ﹞少贫贱,以鬻畚为业,尝货畚於 洛阳 ,乃有一人贵买其畚,而云无直,自言家去此无远,可随我取直。 猛 利其贵而从之,行不觉远,忽至深山,见一父老……有一人引 猛 进拜之,父老曰:‘ 王公 何缘拜也!’乃十倍偿畚直,遣人送之。 猛 既出,顾视,乃 嵩高山 也。”后因以“卖畚”为典实。 唐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诗:“呼鹰过 上蔡 ,卖畚向 嵩岑 。”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畚挶
盛土和抬土的工具。泛指土建工具。左传·襄公九年:“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綆缶,备水器。” 杜预 注:“畚,簣笼。挶,土轝。” 杨伯峻 注:“挶即梮,与輂同,音菊,舁土之器。畚音本,以草索为之,可以盛粮,亦可以盛土。其器较大,甚至 晋灵公 用以盛死尸。梮或是以二木为之,贯穿畚之两耳,二人抬之以运土。”
《韵府拾遗 阮韵》:织畚(织畚)
谢灵运山居赋:莱庇蒙以织畚,徐韬魏而采芋。
《骈字类编》:一畚
唐 韩愈 嘲鼾睡 其二 何能堙其源,惟有土一畚。
《分类字锦》:投畚
高士传:老莱子耕于蒙山之阳,人或言于楚王,王驾至莱子之门,莱子方织畚,王曰:守国之政,孤愿烦先生。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樵还曰:子许之乎?老莱子曰: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而鞭捶,可拟以官禄者,可随而鈇钺。妾不能为人所制者。妻投其畚而去,老莱子亦随其妻至江南而止。
分类:夫妇
《漢語大詞典》:货畚(貨畚)
售畚箕。晋书·王猛传:“﹝ 王猛 ﹞少贫贱,以鬻畚为业,尝货畚於 洛阳 ,乃有一人贵买其畚,而云无直,自言家去此无远,可随我取直。 猛 利其贵而从之,行不觉远,忽至深山,见一父老……有一人引 猛 进拜之,父老曰:‘ 王公 何缘拜也!’乃十倍偿畚直,遣人送之。 猛 既出,顾视,乃 嵩 高山 也。”后用为受人赏识的典实。 清 王士禛 《送戴务旃游华山》诗:“ 洛阳 货畚无人识,五月骑驴入 华山 。”
《國語辭典》:畚箕  拼音:běn jī
簸箕的别称。参见「簸箕」条。
《漢語大詞典》:畚梮
同“ 畚挶 ”。
《漢語大詞典》:畚挶
盛土和抬土的工具。泛指土建工具。左传·襄公九年:“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綆缶,备水器。” 杜预 注:“畚,簣笼。挶,土轝。” 杨伯峻 注:“挶即梮,与輂同,音菊,舁土之器。畚音本,以草索为之,可以盛粮,亦可以盛土。其器较大,甚至 晋灵公 用以盛死尸。梮或是以二木为之,贯穿畚之两耳,二人抬之以运土。”
《骈字类编》:千畚
宋 杨万里 圩丁词十解 其六 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高唱总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