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聚沫
   
鱼吹沫
 
濡呴
 
相忘江湖
  
沫相濡
 
江湖相忘
 
湖海相忘
 
江海相忘
 
江湖鱼有沫
   
煦沫鳞
   
惠沫
  
相煦沫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2~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例句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白居易 放鱼

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國語辭典》:沾濡  拼音:zhān rú
滋润浸湿。比喻恩泽普及。《文选。扬雄。长杨赋》:「普天所覆,莫不沾濡。」《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怀生之类,沾濡浸润。」也作「沾濡」。
《國語辭典》:沾濡(霑濡)  拼音:zhān rú
滋润浸湿。《楚辞。贾谊。惜誓》:「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沾濡。」比喻恩泽普及。《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令百姓遍晓圣德,莫不沾濡。」也作「沾濡」。
《漢語大詞典》:濡毫
濡笔。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唐 韦应物 《酬刘侍郎使君》诗:“濡毫意僶俛,一用写悁勤。”镜花缘第五三回:“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忽见 红红 、 婉如 从外面走来。” 吴沛霖 《淡卿出团扇索诗为题两绝》之一:“拟将雅意深深却,看汝濡毫兴已狂。”
《國語辭典》:涵濡  拼音:hán rú
浸渍。比喻德泽优渥。唐。元结 补乐歌。云门:「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分類:滋润沉浸
《漢語大詞典》:濡须(濡須)
(1).水名。今称 运漕河 。源出 安徽省 巢湖 ,东流至今 芜湖市 裕溪口 入 长江 。古代当 江 淮 间交通要道, 魏 晋 南北朝 时,这里是兵争要地。
(2).堡坞名。 东汉 末年 孙权 于 濡须口 筑以备 曹操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建安 ﹞十八年正月, 曹公 攻 濡须 , 权 与相拒月餘。”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顾 濡须 之故巘,每当食而忘饭。” 王闿运 《哀江南赋》:“ 濡须 不守, 夏口 空防。”参见“ 濡须坞 ”。
《漢語大詞典》:濡须坞(濡須塢)
堡坞名。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建安 ﹞十六年, 权 徙治 秣陵 。明年,城 石头 ,改 秣陵 为 建业 。闻 曹公 将来侵,作 濡须坞 。” 清 钱谦益 《刑部尚书沈公神道碑》:“仿 曹操 之开 芍陂 , 孙权 之立 濡须坞 以足餉。”
《國語辭典》:濡滞(濡滯)  拼音:rú zhì
迟留、停滞。《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宋。范成大〈次韵李器之编修灵石山万岁藤歌〉:「山腰涧底莫濡滞,早晚天风吹蜕蝉。」
《國語辭典》:濡笔(濡筆)  拼音:rú bǐ
以笔沾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漢語大詞典》:濡足
沾污了脚。指被沾污。《楚辞·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王逸 注:“又恐污浞,被垢浊也。”后汉书·崔駰传:“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掛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门户:“当 明 中叶,门户纷紜之时,无一人濡足者,亦可见家法之恭谨矣。”
分類:沾污
《漢語大詞典》:濡墨
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有妓女 谢天香 者,以裙裾濡墨,大书‘穠芳’二字。”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公就宫门阶石上,裂生纸以唾濡墨。” 清 紫真道人 《〈笠翁传奇十种·奈何天〉总评》:“濡墨写嗔,挥毫洩痛。”
《國語辭典》:濡首  拼音:rú shǒu
语出《易经。未济卦。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指沉湎于酒,而失去常态。三国魏。王粲 酒赋:「昔在公旦,极兹话言,濡首屡舞,谈易作难。」唐。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讵敢辞濡首,并怜可鉴形。」
《國語辭典》:濡染  拼音:rú rǎn
1.感染、参杂。宋。苏籀〈遗言〉:「公言近世学问,濡染陈俗却人,虽善士亦或不免。」
2.湿润。常指提笔写字作画。唐。李商隐〈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出:「(外)仙姑手中佳扇,为何无人题写?(旦)欲求足下濡染,未敢轻渎。」
《骈字类编》:露濡
唐 韦应物 庄严精舍游集 新林泛景光,丛绿含露濡。
《漢語大詞典》:濡沫
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检其言也,彼我俱遣;寻其旨也,老释无际。俱遣则濡沫可遣,无际则不负高贵。” 唐 元稹 《酬白学士》诗:“卧辙希濡沫,低颜受頷颐。”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瀆。”
《漢語大詞典》:濡翰
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终夜不遑寐,叙意於濡翰。”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寻常濡翰次,恨不到 端溪 。” 唐 皇甫冉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濡翰生新兴,羣峯忽眼前。”
《國語辭典》:以沫相濡  拼音:yǐ mò xiāng rú
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参见「相濡以沫」条。宋。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诗:「激水要令风在下,涸泉翻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呴沫
语出庄子·大宗师。喻指抚慰或救助。梁书·任昉传:“﹝ 刘孝标 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輭也,曰水。”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虽邻河伯居,未肯求呴沫。”参见“ 呴湿濡沫 ”。
分類:抚慰救助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漢語大詞典》:涸溜
干枯的小水流。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彻底碧潭滋涸溜,压枝红艳照枯株。”
《漢語大詞典》:相忘鳞(相忘鱗)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后因以“相忘鳞”比喻优游自得者。 晋 李颙 《经涡路作》诗:“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
分類:优游自得
《漢語大詞典》:相濡沫
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相濡相呴
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金 元好问 《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参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鱼沫(魚沫)
(1).鱼所吐之水沫。 唐 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 秦桥 。” 元 柳贯 《初夏斋中杂题》诗之五:“鱼沫吹还息,蛛丝断忽抽。”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三石:“遥望是寺,鱼沫吹门,蠔光次壁,朝晴暮雨,含影虚无。”
(2).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后以“鱼沫”比喻人外困境时相依为命,互相救助。 宋 范成大 《喜沈叔晦至》诗:“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