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下堂
   
宓贱
 
子贱琴
 
鸣琴单父
 
宓贱琴
  
宓子弹琴
 
单父鸣琴
  
宓公
 
宓生
 
弹琴高堂
 
流水声中视公事
 
鸣琴子贱堂
 
单父肘
 
鲁宓
 
鸣琴化洽
 
鸣弦坐
 
山县弹琴
 
堂上五弦
 
小邑弹琴
 
子贱歌
 
宓侪
  
绮琴化洽
 
易俗张琴
 
张琴易俗
 
子贱堂

相关人物
宓子贱

参考典故
伯牙弦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察贤〉~44~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206~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简释

宓子弹琴:咏官吏善于管理。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宓子贱:喻指县官。唐李白《赠阎丘宿松》:“何衔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琴堂:指县衙。唐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例句

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 储光羲 述韦昭应画犀牛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刘长卿 出丰县界寄韩明府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 严维 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

单父古来称宓生,祗今为政有吾兄。 岑参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张说 徐高御挽歌

将军帐下来从客,小邑弹琴不易逢。 张谓 送皇甫龄宰交河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戴叔伦 送汶水王明府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李白 赠闾丘宿松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李隆基 赐崔日知往潞州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杜甫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 独孤及 酬常郿县见赠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 卢纶 送绛州郭参军

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 罗隐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耿湋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城非宓贱邑,馆亦号闻琴。 许棠 题闻琴馆

口尚袁安节,身无子贱名。 贾岛 别徐明府

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钱起 送武进韦明府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钱起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韦应物 送唐明府赴溧水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骆宾王 过故宋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琴。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高适 宋中十首

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典故
太叔辨洽

相关人物
东平太叔广


《晋书》卷五十一《挚虞传》
虞善观玄象,尝谓友人曰:「今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其唯凉土乎!」性爱士人,有表荐者,恒为其辞。东平太叔广枢机清辩,广谈,虞不能对;虞笔,广不能答;更相嗤笑,纷然于世云。

例句

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李瀚 蒙求

《國語辭典》:浃洽(浹洽)  拼音:jiá xiá
1.周全、遍及。《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馀年。」唐。李德裕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知内侍省事刘公神道碑铭〉:「恩礼浃洽,要荒宴如。」也作「挟洽」。
2.和谐、融洽。唐。权德舆 宣州响山新亭新营记:「而威惠交修,上下浃洽,在此物也。」《玉娇梨》第一回:「三人因平日往来惯了,情意浃洽,全无一点客套。」
3.贯通。《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看经传有不可晓处,且要旁通。待其浃洽,则当触类而可通矣。」
《國語辭典》:洽闻(洽聞)  拼音:qià wén
博学多闻。《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弘农功曹史殷肃,达学洽闻,才能绝伦。」《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分類:多闻
《國語辭典》:博洽  拼音:bó qià
学识通博。《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杜林》:「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卷五七。列传。沈约》:「而约以高才博洽,名亚董、迁,末迹为踬,亦凤德衰乎。」
《漢語大詞典》:化洽
(1).教化普沾。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功成化洽,景命有倾。帝乃震慟,执书以泣。”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精。”
(2).指使教化普沾。三国志·魏志·苏则传:“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分類:教化化普
《漢語大詞典》:累洽
谓太平相承。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 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 光武 既明而 明帝 继之,故曰重熙累洽也。” 宋 文天祥 《明堂庆成恭进》诗:“中严外辨三千礼,累洽重熙四十年。”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二百餘年,重熙累洽,因时变制,未易缕数。”
分類:太平相承
《韵府拾遗 洽韵》:未洽
孟子:犹未洽于天下。宋书孝武帝纪:内难甫康,政训未洽。
《漢語大詞典》:该洽(該洽)
(1).博通。晋书·艺术传论:“ 陈 戴 等诸子并该洽坟典,研精数术。” 宋 秦观 《王俭论》:“至于该洽经史,明习故事,工词令,妙威仪,动为名流之所称,所谓一时之美,一日之长,夸污世而矫流俗者也。” 王闿运 《郭新楷传》:“ 新楷 该洽经史,兼擅文词。”
(2).广博。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邵 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宋 苏轼 《乞擢用程遵彦状》:“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雅丽,三者皆有可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城东掌录:“ 翟晴江 《艮维杂志》,搜罗亦极该洽。”
(3).使之完备。魏书·太宗纪:“帝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 刘向 所撰新序説苑於经典正义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採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 宋 欧阳修 《代曾参答弟子书》:“自生民以来,有大圣德居大圣位而作法以济世者,类不过八九。三皇经始之,五帝纘明之, 禹 、 汤 、 文 、 武 该洽之, 周公 祖述之。”
《國語辭典》:欢洽(歡洽)  拼音:huān xiá
欢乐融洽。唐。高适 九曲词三首之二:「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当夜玄德与孙夫人成亲,两情欢洽。」
《國語辭典》:熙洽  拼音:xī xiá
欢乐和洽。宋。周必大〈题吕希哲岁时杂记后〉:「驩娱熙洽,未尝虚度。」
《漢語大詞典》:道洽
某种学说和教义得到普及。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道洽十方,智周万物。” 宋 张抡 《壶中天慢》词:“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至 周公 作注,道洽政行,民知秉礼而度义也。”
《國語辭典》:允洽  拼音:yǔn xiá
协调、融洽。《文选。班固。东都赋》:「扬世庙、正雅乐,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
《韵府拾遗 洽韵》:德洽(德洽)
诗序疏:王者政有兴废,未尝不祭群神。但政未太平,则神无恩力,故太平德洽,始报神功。
《漢語大詞典》:庆洽(慶洽)
吉庆和协。 南朝 梁 沈约 《梁雅乐歌·禋雅之二》:“灵饗庆洽,祉积化融。” 唐 刘禹锡 《代武中丞谢春衣表》:“伏以律历当春暮,庆洽时雍。”
分類:吉庆和协
《漢語大詞典》:单父琴(單父琴)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宓子贱 治 单父 。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以“单父琴”为称颂地方官治绩之典。 唐 张说 《赠太州刺史杨君神道碑》:“授 豳州 三水 令,曳尚方之舃,鸣 单父 之琴,志道不矜其大才,勤政无陋其小邑。” 唐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漢語大詞典》:宓子贱(宓子賤)
春秋 时 鲁国 人。名 不齐 ,字 子贱 , 孔子 弟子。曾为 单父 宰,弹琴而治,为后世儒家所称道。参阅吕氏春秋·察贤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有《宓子》十六篇,久佚。
《國語辭典》:琴堂  拼音:qín táng
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事。」后以琴堂指县官治理公事的地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俺孩儿本思量做状元,坐琴堂,请俸钱,谁会遭这般刑宪。」
《漢語大詞典》:鸣弦(鳴弦,鳴絃)
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國語辭典》:鸣琴(鳴琴)  拼音:míng qín
1.弹琴。《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2.比喻无为而治。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3.形容瀑布的声音。唐。王勃〈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