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强弩射潮
 
千弩射
 
射潮弩
 
三千水犀弩
 
弩注钱塘
 
钱王羽箭
 
钱王万弩
 
长堤万弩
  
弩壮射潮
 
强弩千雕翎
 
潮头万弩
 
犀弩三千
 
万弩射钱塘
 
万弩横江


《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七·东南诸水下·浙江〉~2396~
浙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胥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苏轼诗集》卷十〈八月十五看潮五绝〉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五:「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典故
虫鱼注


《尔雅注疏》卷一〈尔雅序〉~5~
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一〈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其一:「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案:音血。小生。庄子。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戴。姓。晋人。名。梁之贤者。】。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不自闲其闲穷年】。枉智思掎摭,粪壤污秽岂有臧【粪壤间污秽岂有臧】。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典故
淡画眉儿浅注唇


《苏轼诗集》卷四十七〈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
坐来真个好相宜,深注唇儿浅画眉。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浴妃池。
典故
下下考
 
阳城拙
 
自注下下考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隐逸列传·阳城〉~532~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德宗令长安县尉杨宁赍束帛诣夏县所居而召之,城乃衣褐赴京,上章辞让。德宗遣中官持章服衣之而后召,赐帛五十匹。寻迁谏议大夫。……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德宗大怒,召宰相入议,将加城罪。时顺宗在东宫,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德宗闻之,以城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在道州,以家人法待吏人,宜罚者罚之,宜赏者赏之,不以簿书介意。道州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城不平其以良为贱,又悯其编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前刺史有赃罪,观察使方推鞫之,吏有幸于前刺史者,拾其不法事以告,自为功,城立杖杀之。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州上考功第,城自署其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其赋,至州,怪城不出迎,以问州吏,吏曰:「刺史闻判官来,以为有罪,自囚于狱,不敢出。」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留一二日未去,城因不复归馆,门外有故门扇横地,城昼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辞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义不欲按,乃载妻子行,中道而自逸。
典故
注尔雅虫鱼

相关人物
郭璞


《尔雅注疏》卷一〈尔雅序〉~5~
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

例句

《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读书其后二首

《國語辭典》:注意  拼音:zhù yì
1.关注留意。《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内中有位大学堂的总办周道台,他本是接杨道台的手,只因他办学堂办得不大顺手,尤注意这个差使。」
2.心理学上的选择性注意力,指个体对情境中的众多刺激,选择其中一个或一部分进行较深入处理之心理历程;获得注意的讯息,其处理速度较快,所得知觉经验亦较为鲜明。其他的注意力类别尚有集中注意力、分散式注意力与警觉注意力等。影响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的动机或需求、刺激本身的特徵等。
《骈字类编》:东注(东注)
唐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宋 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七 李氏园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
《國語辭典》:注目  拼音:zhù mù
将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晋书。卷七一。孙惠传》:「今天下喁喁,四海注目。」《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众人都注目看公远,公远竟不在心上。」也作「注视」。
《國語辭典》:孤注  拼音:gū zhù
尽其所有,全部下注,以决胜负。比喻在危急时投入全部力量,作最后的冒险行动。《宋史。卷二八一。寇准传》:「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國語辭典》:集注  拼音:jí zhù
1.集中专注。如:「大家都把眼光集注在女主角上。」
2.先集合众家对某部书的注释,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如《四书章句集注》。也作「集注」。
《漢語大詞典》:差注
吏部对地方官吏的选派任命。注,注官,即按资叙授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差注之失,谓应差近远之类。”宋史·选举志四:“又詔州县久无正官者,听在选人申部,审度牓闕差注。”
《漢語大詞典》:记注(記註)
(1).记录史实。 周 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汉 代以后,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记录言行。 汉 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且当先除 曹操 ,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议兄弟之怨,使记注之士,定曲直之评,不亦上策邪?” 唐 柳虬 《上周太祖书》:“而 汉 魏 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者也。”金史·孟浩传:“ 浩 对曰:‘良史直笔,君举必书。帝王不自观史,记注之臣乃得尽其直笔。’”
(2).起居注;编年实录。 隋 牛弘 《请开献书表》:“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餘,皆归 江左 。”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上就起居舍人 魏謩 取记注观之。” 胡三省 注:“记注,即起居注。”
(3).记述、注释。 清 尤侗 《余宾硕〈金陵览古〉序》:“驾言出游,匝月而穷其胜,得诗六十首,首各记注。”
(4).挂怀,关注。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乃工科给事中 王培佑 ,日前因事召见,奏言拳民忠勇可用,颇蒙记注。”
犹记录。后汉书·律历志论:“歷载弥久,暨於 黄帝 ,班示文章, 重 黎 记註。”旧唐书·柳登传:“然 芳 勤於记註,含毫罔倦。” 清 赵翼 《余既答稚存黄金之嘲乃又有诗来索战再作长句报之》:“我将请司甲乙帐,朱出墨入烦记註。”
《國語辭典》:仪注(儀注)  拼音:yí zhù
1.天文的法则。《续汉书志。第二。律历志中》:「衡、兴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
2.礼节。《南史。卷六五。陈文帝诸子传。鄱阳王伯山传》:「武帝时,天下草创,诸王受封,仪注多阙。」《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3.称婚、丧、会见等事的礼单。也作「仪适」。
《國語辭典》:眷注  拼音:juàn zhù
非常关心、照顾。《宋史。卷二六三。石熙载传》:「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聊斋志异。卷二。莲香》:「感桑郎眷注,遗舄犹存彼处。」也作「眷顾」、「眷爱」。
分類:垂爱关注
《漢語大詞典》:注授
指职官铨选时的登记、授受。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勾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元典章·礼部四·伪学》:“ 蒙古 、色目人,愿试 汉 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元史·拜住传:“ 拜住 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姦。”
《漢語大詞典》:射潮
(1).相传 吴越王 钱鏐 射潮筑塘的故事。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宋史·河渠志七:“ 淛江 通大海,日受两潮。 梁 开平 中, 钱武肃王 始筑捍海塘,在 候潮门 外。潮水昼夜衝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 晋山祠 。既而潮避 钱塘 ,东击 西陵 ,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柳亚子 《海宁观潮有作》诗:“我亦廿年惭后死,射潮穿象两蹉跎。”
(2). 东汉 马援 亦有射潮故事,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射潮及所引 清 屈大均 《射潮歌》
分類:吴越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