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长星劝汝
 
劝星
 
坠长星
 
杯酒劝长星
 
长星醉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78~
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甚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典故
否极泰通


《周易注疏》卷九〈杂卦〉~89~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遁》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吴越春秋》卷七〈勾践入臣外传·越王勾践五年〉~63~
圣王贤主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身拘而名尊,躯辱而声荣;处卑而不以为恶,居危而不以为薄。五帝德厚而穷厄之恨,然尚有泛滥之忧。三守暴困之辱,不离三狱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为隶,演易作卦,天道祐之。时过于期,否终则泰,诸侯并救,王命见符,朱鬣、玄狐。

例句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 白居易 遣怀

典故
无臧否

相关人物
阮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例句

辞满如脱屣,立言无否臧。 李颀 送刘四

《國語辭典》:可否  拼音:kě fǒu
可不可以,能不能。秦。李斯 上书秦始皇:「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三国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國語辭典》:否则(否則)  拼音:fǒu zé
不然,假如不这样。《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只是这里的学堂,必须由官咨送,否则一定有人保送,才得进去。」
《國語辭典》:能否  拼音:néng fǒu
1.可不可以。如:「能否请你帮我买罐饮料?」《清史稿。卷五二七。属国列传二。越南》:「越国人心涣散,能否自立,尚未可知。」
2.能干与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后汉书。卷六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卢植》:「遵尧者,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宜依黜陟,以章能否。」
《國語辭典》:是否  拼音:shì fǒu
1.对或错。宋。苏轼〈申省乞不定夺役法议状〉:「乞取孙尚书及轼所议付台谏给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后罢其不可者。」
2.对不对、是不是。表示然否的疑问副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未曾到过外国,也不知他的说话,是否全靠得住。」
分類:是否不对
《漢語大詞典》:安否
谓安抑或不安,吉还是凶。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之为世子,朝於王 季 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白氏 ﹞想起丈夫经由彼处,必多惊恐。别后杳无书信,知道安否如何?”
《高级汉语词典》:贤否
好的与坏的
《國語辭典》:臧否  拼音:zāng pǐ
1.善恶得失。《诗经。大雅。抑》:「于呼小子,未知臧否。」《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评论、褒贬。《文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国语辞典》:与否(与否)  拼音:yǔ fǒu
肯定词语后的反诘语,带有不确定之意,相当于是或不是、可以或不可以。《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卢毓传》:「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不知这来的官果然摘印与否?」
《國語辭典》:否泰  拼音:pǐ tài
否,《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天地不交,表恶运;泰,《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天地交泰,表好运。「否泰」比喻命运的好坏。晋。潘岳〈西征赋〉:「岂地势之安危,信人事之否泰。」晋。刘琨〈劝进表〉:「昏明迭用,否泰相济。」
《國語辭典》:然否  拼音:rán fǒu
是与不是。《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漢語大詞典》:否臧
(1).成败;善恶;优劣。否,恶;臧,善。《易·师》:“师出以律,否臧,凶。” 孔颖达 疏:“否谓破败,臧谓有功。”魏书·元子思传:“不付名至,否臧何验?” 唐 白居易 《议兵策》:“议之者颇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於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两省諫官,并準 有唐 故事……限以迁官之年月,责以供职之否臧。”
(2).品评,褒贬。旧唐书·郑朗传:“适来所记,无可否臧,见亦何爽?” 唐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 宋 叶适 《题〈陈寿老文集〉后》:“审其所从,不求强同;贵其所与,毋为易得。趋捨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则何止於 建安 、 元祐 之文也。”
《韵府拾遗 有韵》:信否
孔丛子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