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为号。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马逐之不及。至于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不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渡岸,达于京师。
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初为司徒法曹,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融曰:「物以群分,方以类聚,君长东隅,居然应嗜此族。」其高自标置如此。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师常端坐面墙。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师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高僧传》十四卷,释慧皎撰。
《高僧传》十四卷,释惠皎撰。《续高僧传》二十卷,释道宣撰。
相关人物
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馀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僧达答曰:「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 杜甫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时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焉。时陶元亮居栗山,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盖起此。
虎溪相送:咏僧人。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应稀。”
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 刘沧 与重幽上人话旧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孟浩然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溪边。 崔涂 东林愿禅师院
更寻同社侣,应得虎溪边。 崔涂 送僧归江东
游吴累夏讲,还与虎溪同。 张蠙 赠可伦上人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李白 别东林寺僧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禅床久卧虎溪水,兰若初开凤城里。 韩翃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徙家京兆。……初励律法,晚精意于翰墨,追仿不辍,秃笔成冢。……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狂,以狂继颠,孰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则复评其与张芝逐鹿。
「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也,弱而好书。」「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宏赞象法,声甚著闻,远遂往归之。」「南适荆州,往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时有沙门慧永,居在西林,与远同门旧好,遂要远用止。永谓刺史桓伊曰:『远方公当宏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为远复于山东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东林一泉出,复与远公期。 刘长卿 和灵一上人新泉
何独谢客游,当为远公辈。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绝巘东林寺,高僧惠远公。 刘长卿 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创
请住东林寺,弥年事远公。 刘长卿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
王事行春外,题诗寄远公。 周繇 送江州薛尚书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岑参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 崔珏 道林寺
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崔颢 赠怀一上人
远公独刻莲花漏,犹向空山礼六时。 张乔 寄清越上人
法许庐山远,诗传休上人。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甘露花香不再持,远公应怪负前期。 李德裕 到恶溪夜泊芦岛
远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轻海藏中。 李德裕 赠圆明上人
何必劳方寸,岖岐问远公。 李敬方 遣兴
南随越鸟北燕鸿,松月三年别远公。 李涉 重过文上人院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李白 别山僧
悠然对惠远,共结故山期。 李端 慈恩寺暕上人房招耿拾遗
远公一去兜率宫,唯有面前虎溪水。 李群玉 题龙潭西斋
惠远烟霞在,方平杖履随。 李郢 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李颀 送刘四赴夏县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 李颀 题璇公山池
歌惭渔浦客,诗学雁门僧。 杜牧 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郎
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二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杜甫 题玄武禅师屋壁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栖白 寄南山景禅师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杨巨源 寄江州白司马
东林水石未胜此,要假远公方有名。 段成式 呈轮上人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王昌龄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 皎然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
寺入千岩石路长,孤吟一宿远公房。 罗邺 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
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罗隐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我来不见修真客,却得真如问远公。 许三畏 题菖蒲废观
一公何不住,空有远公名。 贯休 哭灵一上人
空悲虎溪月,不见雁门僧。 灵澈 远公墓
应思陶令醉,时访远公禅。 齐己 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
相关人物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也。」乃知朔言有旨。
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唐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朱庆馀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李频 书怀
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 李频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 海棕行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郑愔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许玄度集》曰:「遁字道林,常隐剡东山,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遁曰:『贫道重其神骏』。」
相关人物
竺僧朗。京兆人也。少而游方问道。长还关中专当讲说。尝与数人同共赴请。行至中途忽告同辈曰。君等寺中衣物似有窃者。如言即反果有盗焉。由其相语故得无失。朗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以伪秦符健皇始元年。移卜泰山。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僧虔宋世尝有书诫子曰:「……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
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
相关人物
贾岛忤旨,授长江主簿,卑则至卑,名流海内矣。岛初赴名场日,常轻于先辈,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语,傍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啸傲。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作「推」字,或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岛并辔语笑,同入府署,共论诗道。
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为敲,引手乍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僧孺素与德裕仇怨,虽议边公体,而怙德裕者以僧孺害其功,谤论沸然,帝亦以为不直。其年十二月,检校左仆射、兼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时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纳纤人,窃议时政,禁中书密,莫知其说。一日,延英对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辅弼,无能康济,然臣思太平亦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无淫虐,下无怨讟;私室无强家,公议无壅滞。虽未及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既退至中书,谓同列曰:「吾辈为宰相,天子责成如是,安可久处兹地耶?」旬日间,三上章请退,不许。会德裕党盛,垂将入朝,僧孺故得请。上既受左右邪说,急于太平,奸人伺其锐意,故训、注见用。数年之间,几危宗社,而僧孺进退以道,议者称之。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2).泛称高僧。 唐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 支公 。” 宋 苏轼 《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 支公 久不归。”
(2).形容良马、猛禽等姿态雄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宋 苏轼 《赠僧》诗:“莫学 王郎 与 支遁 ,臂鹰走马怜神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 新城 令 崔懋 ﹞遇一妇人,可三十餘……骑黑卫,极神骏。”
(3).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果斌 ﹞五言多有佳者,如‘鸟栖云外树,龙护鉢中莲。’‘谷响珠泉落,巖危草阁悬。’是神骏语。”
2.比喻帝王。《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