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面”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山是千重障,江为四面濠。 中唐·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 地入千重险,江分一面平。 唐·张祜 题灵岩寺
- 丹梯暗出三重阁,古像斜开一面山。 中唐·王建 题柱国寺
- 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 唐末至五代·齐己 送人入蜀
- 青松四面落,白发一重生。 唐·颜真卿 又溪馆听蝉联句
- 叠晕重重见,分光面面呈。 南宋·范成大 咏吴中二灯 其一 琉璃毬
- 叠晕重重见,分光面面呈。 南宋·范成大 咏吴中二灯 其一 琉璃毬
- 红绿两重袂,殷勤满面春。 宋·陈与义 瓶中梅
- 阴森小径千重竹,萧飒虚亭四面风。 宋·韩舜卿 罗汉寺 其二
- 路通远浦重重水,楼倚长松面面山。 宋·宇文孝叔 题回山人画像
- 花阴竹影重重见,山色川光面面来。 北宋·满维端 四望台
- 花阴竹影重重见,山色川光面面来。 北宋·满维端 四望台
- 路通远浦重重水,楼倚长松面面山。 宋·宇文孝叔 题回山人画像
- 屏石高三面,楼峰更一重。 北宋·许将 能仁禅寺
- 帘捲千重树,窗开四面山。 南宋·陈允平 严陵郡舍
- 千重藏曲折,四面削虚空。 元·揭傒斯 题桃源图
- 野色重重见,山光面面迎。 元末明初·王冕 基址
- 野色重重见,山光面面迎。 元末明初·王冕 基址
- 九重森仗卫,南面辟书帷。 元末明初·周伯琦 进讲纪事廿韵呈左丞许公可用
- 千佛身生岩面面,一灯影出洞重重。 明末·钟惺 飞来峰
- 千佛身生岩面面,一灯影出洞重重。 明末·钟惺 飞来峰
- 檐扉四面空中启,山翠千重囱里来。 明·徐渭 四山楼诗
- 翠霭千重合,青山四面收。 明末清初·汪琬 过石坞山房
- 四面峰湾互丘壑,十重屏障积烟霞。 明·黄省曾 剑戏亭成
- 琼峰面面如相别,红树重重秪独回。 明·许𥛚 过百川桥
- 琼峰面面如相别,红树重重秪独回。 明·许𥛚 过百川桥
- 九重衣袜褒宾友,四面溪山拱主翁。 明·柳希春 枕上口占
- 翠幕几重喧鸟鹊,铜镮半面钉虾蟆。 明末清初·毛奇龄 有访
- 揽景全收三面野,移家只隔数重山。 明·高敬命 酬一元兄 其一
- 新涵坊署重重影,旧映云林面面峰。 明·林廷选 疏池
- 新涵坊署重重影,旧映云林面面峰。 明·林廷选 疏池
- 曲径重重月,回阑面面风。 明·陆深 寄题郭复斋太守别署二首 其二
- 云树重重合,关河面面通。 明·苏兴祥 灵洲寺 其二
- 云树重重合,关河面面通。 明·苏兴祥 灵洲寺 其二
- 曲径重重月,回阑面面风。 明·陆深 寄题郭复斋太守别署二首 其二
- 白云山面面,红叶树重重。 明·张祥鸢 秋望
- 白云山面面,红叶树重重。 明·张祥鸢 秋望
- 关河三面阻,城郭两重围。 明·罗湜 题姜希夷尹松都录后 其一
- 山染十重矾绢本,花开四面锦屏风。 清·舒位 随园作 其二
- 四面云来浮动处,几重山在有无间。 清·江湜 雨后赴延平
- 芙容殿底三重阁,杨柳桥南一面风。 清初·查慎行 吕公洞轮庵禅师兰若
- 路危涧阻千重石,山偪窗开一面天。 清初·查慎行 从水尽头步上五花寺阁
- 丹峰四面云藏屋,翠壁千重石作梯。 清·张鹏翮 弹琴峡
- 连村树色千重翠,映水花枝雨面红。 清末·金武祥 泰兴道中
- 虚堂镜隔千重雾,矮屋囊穷八面锋。 清末·叶昌炽 姜嫄
- 浓于马乳三重酒,洗出螺鬟半面妆。 清末·郑文焯 碧牡丹 其一
- 断垒十重摇树色,大江三面走秋声。 清·成多禄 乌拉怀古 其一
- 借花作幔葵三面,织绿为门苇一重。 清·姚燮 自新桥至安德驿道中杂诗四章 其一
- 平地拓开三面水,宿云放出几重峦。 清·章烜 舟次严陵滩
- 峰排四面青逾出,树列千重翠欲流。 清·王志鳌 香岩寺值雨
- 海气万重吞丽水,山容三面负祁连。 清·褚廷璋 伊黎
- 千重红树新霜后,四面青山落照前。 清·舒瞻 新庵
- 村藏翠竹千重出,江转青山四面来。 清·鄂容安 丰城道中
- 冈铲几重徒结石,势环三面胜浮罂。 清·弘历 平定苗疆联句
- 千重水树印葱翠,四面云岚互送迎。 清·弘历 湖心亭
-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清·纳兰性德 山海关
- 碧树千重围涧谷,清波四面漾亭台。 清·张英 春晚同康臣简人子厚偕藻诸子出东郊游憩因得观安亲王园亭四首 其三
- 寺围山四面,云暗树千重。 清末近现代初·方仁渊 游虞山八咏 其六 三峰寺
- 孤军三面海,勍敌百重围。 晚清·吴汝纶 吊戴孝侯
- 浊浪千重沸,遥山四面空。 清·杭世骏 大风竟夕忆吴亨端江舟次
- 百重乱叠遥山雨,八面悲生大壑风。 近现代·俞律 过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