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行”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寒出重关尽,年随行漏新。 唐·张九龄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 吴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中唐·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 行想北山清梦断,重游西洛故人稀。 北宋·王初 送叶秀才
- 使行万里谁非病,义重千钧始拜嘉。 北宋·沈遘 七言道中示三使二首 其一
- 美化流行非乳虎,新诗老重似雎鸠。 北宋·郭祥正 次韵元舆言怀
-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北宋·苏辙 上元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 门无行迹知袁令,坐拥重裘属卫公。 宋·李正民 和赵表之大监对雪 其二
- 当时行乐陪千骑,今日重来恰十年。 宋·吴芾 元夕用胡经仲所寄韵呈辛倅及诸僚友
- 向时行乐秾桃恨,此处重阳对菊心。 宋·陈师孟 弄水亭
- 固知地胜因人重,要是村深少客行。 南宋·韩淲 昌甫谢徐倅行县因到山中次韵呈徐
- 负米过于扛鼎重,选官难似上竿行。 南宋·刘过 赠陈时可
- 魁文行海内,师道重天南。 南宋·李昴英 挽钝斋先生许象州三首 其一
- 亦喜重阳健,谁知行路难。 南宋·方岳 重阳
- 露重应徒洒,云行却暂收。 南宋·林希逸 月色不可扫 其二
- 法行功罪竦,令重阙庭尊。 南宋·李流谦 寄张珍甫殿院 其四
- 是礼最为重,无丧始许行。 南宋·游九言 庆余思永冠 其一
- 王师行解甲,盟府重盘圭。 北宋·冯山 和新成都知府邓润甫温伯内翰道中见寄
- 我老行罢读,君材重细论。 南宋·叶适 沈氏书堂
- 圣主素知吾道重,颁香特遣孔林行。 元末明初·周伯琦 七月十二日奉诏以香酒赐曲阜代祀孔圣庙越五日别翰林诸友 其一
- 鸿枢望重三台近,鲽域威行万里平。 元末明初·李穑 上镇边李相国
- 按辔一方声价重,分苻巨郡爱威行。 元·闵思平 哭李敏尚书
- 价重黄金求骏马,盘行白玉赐羔羊。 元末明初·胡奎 赐胙次何尹韵
- 未老已嫌金带重,暂归不著绣衣行。 元·黄溍 送刘遂初修撰
- 一乡自重文翁化,匹士能行后稷心。 元·刘诜 挽洪菊潭
- 九天行日月,一命重山丘。 元·大䜣 送何彦敬赴山东宪幕
- 丹崖重见文章伯,紫极行瞻衮舄功。 明末清初·龚鼎孳 寄候冯秋水方伯 其二
- 渐度重关增曙影,半留行灶减炊烟。 明·徐渭 崇厓
- 道同予贱分行止,才向豪门别重轻。 明末清初·何巩道 再寄李子将
- 岛虏行成祈北面,蕃臣重译到西飞。 明·胡应麟 题帷幄元勋册八首 其八
- 刺史每依别乘重,仙郎何事曳裾行。 明·林熙春 送萧别驾归广陵
- 曩时行迹今如扫,此日重游后孰传。 明·李石亨 灵光东轩韵
- 扁舟行泛长江水,匹马重过故里山。 明·薛瑄 送仪源检校还宁国
- 五马行逢淮甸雨,双旌重拂岭南烟。 明·杨荣 送王太守之肇庆
- 政迹行书循吏传,欢声重动野人家。 明·林弼 安溪刘令复任
- 五色文章为世重,百年吾道待时行。 明·张诩 送曹时卿赴湖广乡试
- 观风行问俗,访古重怀贤。 明·王慎中 伯氏曾渐溪先生奉使册靖江王敬上四十四韵
- 周行归矩彟,郑重想陶甄。 明·于慎行 上太保梦山杨公八帙生辰五十韵
- 信友重今古,游人行半千。 明末清初·谭元春 至孟诞先家
- 此行非弃掷,所重择循良。 明末清初·姜柏年 送别姜钟城之任
- 橐笔行迁乌府座,吹笙重话鹿鸣筵。 清·赵翼 喜晤门人江淑斋郎中即送赴补 其一
- 行寻洞泉水,重见老人星。 清末民国初·王闿运 和熊师诗三首 其一
- 逢时正合行吾道,报国还应重此身。 清·吴之振 送郑司直先生巡抚偏沅次韵 其一
- 我来重向长安笑,君去行为阆苑游。 清·邓廷桢 为程子衡题灞桥话别图即送其赴试京兆
- 当时行役舟车瘁,此日重逢肝胆粗。 清末至现当代·柳亚子 一月十八日海丰旧友袁嘉猷过访有作 其一
- 槛外疏花嫌露重,灯前浅墨引蛇行。 民国·李洸 居东山五年寓楼颇有竹月之胜澄怀昕夕未尝无慨
- 边楼两行雁,夜雨万重山。 清末至民国·杨圻 寄秦中故人
- 九省通衢标重镇,八方商旅聚行群。 当代·陈振家 武汉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