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派”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一派水清疑见胆,数重山翠欲留人。 唐末·罗隐 上霅川裴郎中
- 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 盛唐·皇甫冉 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 远岫千重耸,轻艘万派通。 南宋·释绍嵩 溪上
- 峰对千重色,潮听一派流。 元末明初·唐肃 顾云屋画
- 山色千重看大别,江流九派过浔阳。 明·徐熥 送陈道育之官汉阳
- 一派笳箫川上合,九重宫殿日边明。 明·杨士奇 和萧伴读秋夜有怀雷道夫时雷从朝京
- 万派溪流奔巨壑,千重树色隐孤城。 明·佘翔 秋夜登玄武台
- 万重列岫皆西向,三派长江自北来。 明·柳根 奉赠谢恩兼奏请副使之行 其一
- 水分三派港,云缀几重峐。 明至南明·黄公辅 舟过三水凝生韵
- 凄清一派烟中笛,补缀三重屋上茅。 清·田雯 秋日十首 其六
- 九重城阙生云气,一派波澜接海潮。 当代·陈仁德 赴广东诗词学会二十周年庆典街头得句